在日常的数据可视化工作中,Origin 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科研绘图软件,广泛应用于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展示与论文图表制作等领域。然而,在处理多组数据、特别是绘制多条曲线的折线图或点线图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扰:多条数据曲线高度重叠,彼此间难以区分,严重影响图形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这种情况在科研数据中非常常见,尤其当各组数据的数值范围相近、变化趋势相似时,即使我们使用不同颜色或线型加以区分,依然很容易造成“图乱”的观感。为了使图形更加清晰,提升观众的阅读体验,我们需要将这些重叠曲线合理分开显示。本文将介绍一种Origin中非常实用的技巧——通过“提取数据到新图层”功能,将多条重叠曲线拆分为多个图层垂直展示,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1. 原始数据说明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假设我们的 Origin 数据表中包含 10 个变量(例如时间点、测量值等),并记录了 4 条不同条件下的数据曲线。这种格式在很多科研项目中都非常常见,例如不同试验组的响应数据、不同时间段的观测结果等等。
通过观察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四组曲线的数值幅度相近、变化趋势几乎一致。这为数据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可靠性,但也带来了图表绘制上的难题:如果直接将它们绘制在一张图上,会因重叠严重而难以辨别。
2. 初始绘图效果:曲线高度重叠
我们使用默认设置将这4条曲线绘制为折线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各条曲线几乎完全重叠在一起,虽然颜色不同,但由于线条密集,观感上非常“拥挤”,根本无法直观区分出哪条线代表哪个实验组,也看不清各条线的走势差异。此时,即使图例清楚标注,也难以实现良好的数据传达效果。
3. 操作步骤:提取曲线至多个图层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Origin 提供了一个强大且容易操作的功能——提取数据到新图层。
该功能允许我们将一张图中的多条曲线,按照指定的方式拆分到多个独立图层中显示,并可以设置垂直或水平排列,使每条线都在单独的坐标轴下展示,既保留了数据对比的逻辑关系,又有效避免了图形重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 Origin 的“提取数据到新图层”功能,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4.设置图层总数
在弹出的“提取图层”设置窗口中:
-
图层总数(行数):设置为数据曲线的数量。例如你有4条曲线,就设置为4;
-
列数:由于我们希望将图层垂直排列,这里设置为1即可;
-
点击“确定”继续下一步。
5.设置间距
紧接着,软件会提示你设置各图层之间的间距和页面边距:
-
垂直间距:建议设置为2(单位一般为厘米),可以有效拉开图层距离,使每条线不再重叠;
-
水平间距:此处我们设置为1列,无需调整;
-
页面边距(上、下、左、右):根据个人需求设置即可
-
点击“确定”后,Origin 将自动完成图层的分配和重新排布。
6.最终效果图
经过上述操作后,你会发现原本重叠在一起的四条曲线,如今被整齐地分布在四个上下排列的图层中,每条曲线都拥有独立的坐标轴和绘图区,变化趋势一目了然,对比分析也更加直观:
此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美化图表,例如:
-
调整坐标轴刻度范围;
-
统一字体(如Times New Roman);
-
添加清晰的图例;
-
修改线条颜色或粗细,增强对比度;
7.小结
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我们可以高效地将Origin中多条重叠严重的曲线分离显示,从而提升图表的清晰度、专业度和可读性。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
-
多组数据变化趋势相似的对比图;
-
同一实验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的展示;
-
期刊、学术会议要求清晰图形的科研场景。
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论区批评指正!
记得点赞,收藏,关注一键三连,谢谢未来的各位工程师、教授、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