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解读:藏象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1️⃣ 藏象定义
- 藏(臟):指隐藏于体内的臟腑器官,包括五臟、六腑、奇恒之腑。
- 象:臟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现象(如面色、脉象、症状等)。
- 核心关系:臟为象的内在本质,象为臟的外在表现,两者统一为“藏象”。
2️⃣ 藏象学说形成基础
- 古代解剖:《黄帝内经》记载“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奠定形态学基础。
- 哲学渗透:阴阳五行学说解释臟腑功能(如肝属木、主升发)。
- 实践观察:通过病理反推生理(如“肝病目赤”推导肝开窍于目)。
考研高频考点
✅ 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 分类 | 功能特点 | 代表器官 | 考研命题方向 |
|----------|--------------|--------------|------------------|
| 五臟 | 化生、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 心、肝、脾、肺、腎(繁体:腎) | 常考“五臟主藏精”与“满而不实” |
| 六腑 | 受纳、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 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 强调“六腑以通为用” |
| 奇恒之腑 | 形似腑、功能似臟(藏精气) | 脑、髓、骨、脉、女子胞 | 常考分类依据(如脑为髓海) |
✅ 藏象学说核心特点
- 整体观:臟腑与形体官窍、自然社会相联(如“肝主筋,开窍于目”)。
- 功能系统观:以功能为主导,非单纯解剖(如“脾主运化”包含消化、水液代谢)。
历年真题示例
1️⃣ 选择题
“区分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
A. 解剖形态 B. 生理功能 C. 所在部位 D. 经络联系
答案:B。
2️⃣ 名词解释
- 藏象:臟腑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
- 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功能似臟,主藏精气。
3️⃣ 简答题
“简述五臟共同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答:五臟主藏精气,强调“藏而不泻”“满而不实”;临床治疗五臟病需注重补益、固摄,忌过度攻伐。
必背经典条文
1️⃣ 《素问·六节藏象论》
-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 腎(繁体:腎):“腎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2️⃣ 《灵枢·本神》
- “肝藏血,血舍魂”。
- “脾藏营,营舍意”。
3️⃣ 医家论述
- 李东垣:“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 《难经》:“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通行三气”。
复习策略
1️⃣ 重点突破:五臟功能(如“肝主疏泄”)、藏象整体观、奇恒之腑分类。
2️⃣ 真题强化:近5年考研真题中“藏象学说”相关考题占比超25%。
3️⃣ 思维导图:构建“五臟-六腑-奇恒之腑”对比框架,结合《内经》条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