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副教授杨洋——《Time2Graph:从图视角出发的时间序列建模》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I TIME欢迎每一位AI爱好者的加入!

2020 年 9 月 25 日,在由中国科协主办,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AI TIME 论道承办的《2020 中国科技峰会系列活动青年科学家沙龙——人工智能学术生态与产业创新》上,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杨洋副教授进行了题为《Time2Graph:从图视角出发的时间序列建模》的主题报告,杨洋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唐杰教授、李涓子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面向大规模社交以及信息网络的序列挖掘。

图 1:Time2Graph:从图视角出发的时间序列建模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科研与生产生活中,近年来兴起的图学习由于其强大的建模、表征能力,可以有效捕获时间序列片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渐在时间序列分析领域崭露头角。在本次演讲中,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杨洋副教授从图学习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其研究组在时间序列建模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Time2Graph,该方法可以持续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

图 2:时间序列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金融领域中,时间序列可以描述股票价格的波动。我们可以基于该数据对股票进行建模,通过分类任务预测股票的涨跌,还可以通过回归任务精准的预测出某只股票明天的价格。除了金融领域,时间序列建模在交通、医疗、物联网,甚至军事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某些实际任务中,现有的时间序列模型已经可以达到非常高的准确率。

图 3:挑战——缺乏可解释性

然而,现有的时间序列模型仍然缺少一定的可解释性。如图 3 所示,在杨洋教授课题组与深圳二外医院的合作项目中,他们使用了人的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数据,检测其中的癫痫波,图 3 中颜色高亮的部分是深度学习模型认为出现了癫痫波的区域。但是,尽管我们得到了模型的检测结果,却很难反推出模型认为该区域存在癫痫波的原因及推理过程。

图 4:时间序列「基因」

那么,什么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可解释性」呢?图 4 描述了 N 个不同的用户手机流量的变化过程,人类很难发现这些数据所表征的意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手段发现,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三种差异较大的模式,每一种模式对应着一种用户行为。例如,图 4 中蓝色模式描述手机的流量数据,其变化趋势较为平稳。它背后的物理意义是用户在用手机进行聊天,在该过程中,手机流量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相对而言,黄色模式的信号波动就非常大,可能这代表用户在浏览一些网站,实时流量的大小与不同网页内容所需的流量成正比。对于红色的模式来说,用户正在看电影或视频,其实时手机流量较高。可见,不同的用户行为对应着信号中不同的模式(即不同的时序分布),我们将这些特定片段的分布称为时序数据的演化「基因」。这就好比,不同肤色的基因会表现出不同的外貌特点。类似地,不同的时序演化基因

  • 10
    点赞
  • 6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
    评论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