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ra杂项---tuning原理

部分截图来源于网上
一.BLC
个人简洁理解:
为什么要纠正黑电平?因为黑电平不为0。为什么不为0?因为芯片厂家加了一固定的偏移量。为什么要加偏移量?:
1.因为adc的特性,很难精准转换电压值很小的一部分人为放大信号可以保留暗部细节,当然亮部细节稍有损失。
2.全黑状态电平不稳定,容易受到暗电流温度等影响,放大可以保持信号稳定。
Isp所做的事:实际是找这个black level,加以扣除。一般tuning第一步就是做bl纠正,如果扣除不准容易造成整体偏色。Isp实际是可以针对r,gr,gb,b减去不同的值。
二.AWB
为什么要做白平衡,因为在不同色温下,白色在sensor采集到是颜色是有差异的。低色温会出现暖黄色,如太阳,床头灯,高色温,阴冷天气会偏蓝。
Isp所做的事:拍摄不同色温下的多张白色图片,对RGB通道进行校正,这样可以还原白色。那么可以把不同色温的纠正值,做成点图,连成线。实际是三维(RB,BG,色温)。这样就能校正。
那isp需要检测当前色温。如何统计当前色温?
1.isp可以对色温可以分区块处理,比如7x7,9x9,25x25,当然每家isp可能不同,统计每块白色点数(主要值在某一个范围,就认为是白色),如果点数太多或者太少,则抛弃,太少基本没什么用,太多可能存在过暴。然后可以统计该块的RG,BG平均值
2.对照之前画的3维曲线,找到色温值。Isp可以做相应的处理。
所以在isp内部会有判断白点条件,和多种不同色温光源如A、CWF、TL84、
D65等处理值。
三.LSC
为什么要阴影矫正?因为镜头由于光学特性,对光折射不均匀导致镜头周围出现阴影的情况。实际情况就是透镜原理,中间会比周边通多。
isp做的事:拍摄不同光源,分块,比如16x16分区,产生17x17个网格点,对r gr gb b 四通道进行补偿。当然也是针对不同光源拍摄,做对应光源的的补偿。RK做了70%和100%补偿,70%是在亮度低,补偿多会导致噪声明显。
四.CC
这里就不问什么要色彩校正了,颜色不对肯定要纠正。但为什么会产生色彩不对呢。
1.在RK调试摄像头效果,都会要以个sensor的光谱曲线。关于光谱曲线,其实可能其他行业也有,我说下我对摄像头的光谱曲线了解,就是对不同波长的光源,rgb三色识别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读取各种颜色的百分比。把人眼当做摄像头,人眼也有光谱曲线,人眼能看到的波长为400-700纳米,实际可能稍微有偏差,低于或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看不见了。但是摄像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便截取一段,大于700算是红外,人眼看不到,摄像头却能读到。人眼各种颜色感光度也和sensor有差异,所以cc就是纠正这部分。
3.awb之后,把白色校正了,相应其他色彩也跟着变化。
Isp所做的事:拍摄标准图片的图像与标准图片比较得到一个校正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00表示r分量对R的影响,C01和C02分别表示g和b分量对R的影响,同理另外两组参数,假设CMOS的模型完全吻合人眼模型,那么显然C00=1,C01=C02=0,实际上CMOS image sensor中的滤镜不能完全过滤掉那些不希望看到的光波。

RK做了74%饱和度和100%饱和度的参数。

五. AEC
自动曝光,简单讲根据当前场景(实际是亮度)设置曝光时间和曝光增益。
获取亮度可以 为平均亮度,分区加权平均亮度(可以对中央,或者人脸加重权重)等
Rk分区权重9x9
算法参数当然包含比较多,权重矩阵,gian和曝光时间转换,ae调节速度,夜晚模式判别。当然一般是先加长曝光时间,后增加gain值,因为gain值增加会带来噪声。曝光时间跟帧率有关,比如帧率为30,那么曝光时间少于1/30,不会影响帧率。所以曝光涉及到两者的分解。
曝光分解过程中,对 flicker 进行调节方式是:
曝光时间大于 flicker 时间的,必须为 flicker 整数倍。
曝光时间小于 flicker 时间的,不为 flicker 整数倍
自动曝光参数很多,可以以后一一看明白
六.gamma矫正
要说gamma矫正就要先介绍感光宽容度:正确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人眼的感光宽容度比摄像头高出很多。举个简单的例子好理解,假设景物最亮是最暗部分的50倍,那么他们之间的比例是1:50.假如摄像头宽容度是1:40,那么如果曝光位置在中间亮度,那么最亮和最暗有5个点的比例看不清楚,表现为黑和白。
人眼对亮度的相应并不是线性比例关系,虽然sensor一般也是非线性,但是更接近线性关系,为了符合人眼表现,就需要矫正,这就是为什么要矫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现在还有一种HDR矫正,是对物体拍照不同曝光下的几张照片,通过软件算法合成一张,这样可以看到的宽度就更广。

七.AF
我知道的af分为3种
1.CDAF 反差式对焦,原理是移动马达找到对比度最高的的点。这个完全
是靠isp去算,速度很慢,要反复移动后才得到一个局部最大值。而且无图对比度比较低容易对焦失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焦类似这种曲线,当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还要继续移
动,因为当时不知道是最大值。
对焦的策略有 全局遍历搜索,爬山算法搜索,自适应搜索。
全局和自适应搜索可以设置远焦向近焦搜索或者近焦向远焦搜索。自适应会根据当前position自适应最优搜索方向。
爬山算法是从当前的节点开始,和周围的邻居节点的值进行比较。 如果当前节点是最大的,那么返回当前节点,作为最大值(既山峰最高点);反之就用最高的邻居节点来,替换当前节点,从而实现向山峰的高处攀爬的目的。如此循环直到达到最高点。
这样可以避免遍历,但可能结果不是最佳,就是上图如果中间有波动,那如果在波动附近,只能对焦到这部分波动。如果到达高点就会不知道最佳方向,会随机走动。
2. Pda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F模块中有两个或者多个小图像传感器(CCD1/2),并且都是一维的,也就是说是由一列像素构成,每个传感器上有一个小的透镜(Micro lens),这些传感器是成对出现,每一对就构成了一个自动对焦点,在失焦状态下,红光照射在光圈右侧,绿光照射在光圈左侧,在传感器上的相位就无法匹配,当移动镜头Main lens的时候,光线的相位会慢慢靠近直至重合,当重合时就认为对焦成功。在图像处理中识别相位重合的方式有很多种,由于根据相差可以精确计算出main lens需要移动的方向以及距离,因此PDAF就比CDAF速度要快许多。

但是限于手机空间有限,小透镜用原本sensor的部分G替换成PD像素,这样变成了pdaf。但是被替代的像素点要根据周围环境来补偿。这个跟isp处理有关。
这样的对焦有点是速度快,缺点是,需要专门支持pdaf的sensor,在暗处效果比较差。
3.Laser assit af
激光辅助对焦,发出一组宫外光,根据接收到的时间来计算距离,有点tof摄像头的原理。
有点是可以辅助pdaf在弱光下,cdaf对比对比较低的情况下的不足。
缺点是本身有红外线的物体会失效,如烛光,并且无法穿透玻璃,对焦也失效
八.CAC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镜头时以不同的速度传播,镜头对于所有波长的光不能聚集于一点而引起的“紫边”现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k ISp内部包含cac模块,通过偏移raw像素位
九 . DPF
denoise pre-filter,作用是在 demosaic 前对 raw 进行一次去噪.
AG增大以及曝光时间过长(温度升高,电流噪声增多),也会相应的增加噪点数目。
Isp会判断某点对比周边亮度或者颜色差异很大,就认为是噪点,处理方式是对周边取平均值。但是这样如果去噪点过多,会导致图像模糊,所以一般会把判断噪点的阈值加大。

十.DPCC
坏点簇矫正,处理方式可能跟噪点类似

  • 0
    点赞
  • 2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