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型”导师和“学术型”导师差别有多大?

本文探讨了学术型导师(如拼搏内卷型和半放养型)与放养型导师(如佛系躺平型)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应对不同类型导师。学术型导师注重科研成果和技能培养,但压力大;放养型导师提供自由但需自我驱动,强调自我规划和责任。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不同导师有不同的风格,最常见的就是“放养型”导师和“学术型”导师,同学们普遍认为前者管理宽松,后者要求严格,那他们的差别有多大?对待不同类型的导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01、“放养型”导师

学术大牛型

这类导师通常是一些知名学者,在某个学术圈或者行业内有绝对的权威!或者是有较多的头衔和行政职务,因此这类教授十分忙碌,不是在出差开会,就是在出差开会的路上。他们的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都会交给手下的小老板,本人基本不与学生接触。因此这类导师是放养型的。但放养并不意味着这类导师不好,相反他们是每年导师争夺战场的香饽饽。无论是求职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还是科研学术为导向的学生,这些大牛的名气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源。设想你去应聘某个企业,简历中明确写着大牛老师的名字,瞬间就能提高自己的身价。无论是留学深造还是研究生毕业去其它课题组,大牛导师的一封推荐信会让整个过程畅通无阻。

佛系躺平型

这类老师多为一些年龄较大,即将退休的导师,或者是多年职称没有上升,就地躺平的导师。他们对学生的管理较为随意,与学生的接触也比较少,相应的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宽松,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是能毕业就行。

 02、“学术型”导师

拼搏内卷型

很多人才项目都有年龄限制,例如青年千人、杰出青年等等的年龄限制在40岁到45岁不等,这些年龄限制就是科研工作者的分水岭,再加上高校的“非升即走”制,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年龄分水岭前会拼尽全力做学术评职称。这些导师一般为年轻导师,依附于大牛的课题组,帮大牛带学生。他们正处于事业上升期,要出科研成果就需要赶快发论文,因此他们会更加细致地指导学生做科研、发表论文,顺便挂个名。

“半放养”型

大多数导师其实是介于“放养型”和“学术型”之间的“半放养型”状态,即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关注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但不会过分干涉学生的选择,对于学业,要求学生至少达到毕业要求,学术成果多多益善;对于工作实习,只要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组的任务,不仅不会阻拦,还会帮学生推荐!这类导师也是最受欢迎的。

 03、各有利弊

选择“学术型”导师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成长。一方面,这些“学术型”导师迫切希望产出科研成果,他们会教导你,训练你的科研能力,让你可以更快地接手课题。另一方面,“小老板”带的研究生个数很少,相对于其它桃李满门的导师,小老板们能对自己的研究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例如其它导师的学生共享一台实验仪器或设备,而小老板的研究生能独占一席,相应的科研成果产出效率就更高。但“学术型”导师带来的压力也不小,通常这些导师非常push,成天不是催你读论文就是催着做实验,教研室打卡也是日常,你的学习生活中充满着各种ddl。别的同学节假日外出游玩,你要读论文;别的同学寒暑假参与实习,你要做实验…更气的是,大多数论文还要被导师挂名甚至是一作!总之你会深切感受到“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这句话。有付出就有回报,日积月累的锻炼让你拥有远超别人的学术素养、科研技能和抗压能力,这些真本领是受益终生的!  

选择“放养型”导师的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如果你的目标是就业,那么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技能,参与一些实习,提早拿到offer;如果你对学术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放养型”导师不会对你做过多的干涉,你可以大展拳脚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但放养也意味着你要对自己负责,没有人指导就得自己一步一步摸石头过河,研究生阶段做科研和本科阶段的大创、毕业设计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如果没有导师的指点,从零开始自己摸索是非常痛苦的!别的同学已经在做项目了,自己还在纠结选题;别的同学毕业论文有老师反复修改,自己还联系不上导师,担心能否毕业。更可怕的是过度的自由带来的失控,如果自己没把握好,“放养”就成了“放羊”,你会白白浪费宝贵的三年时间,同龄人认真做学术的已经在某个领域小有成就,开始深耕;就业的已经拿到不错的offer,坐等入职;已经进入职场的同学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正在事业的上升期…而浪费时间的你只是用时间换了一张硕士文凭。

 04、如何应对不同的情况

如果你的导师是“学术型”,而且导师过于push,就要学会适当“摸鱼”。比如老师布置的任务让你一周完成,你按时间完成即可,不要三天完成后就急着找导师邀功。在导师的眼里“能者多劳”,你越是能干活他就越是分配任务给你。当然这里说的“摸鱼”不是“摆烂”,你得学会知识,完成任务。空出来的时间忙自己的事情不好吗?学习一些其它知识、学软件、学编程、培养个爱好,锻炼身体。学业上导师已经足够push了,生活中要对自己好点,苦中作乐。

如果你的导师是“放养型”,首先降低自己的学术期望值,不要期待你的学术成果能和那些跟你考研分数差不多、起跑线相同但是有导师指导的同学比,越比越伤心。要找优点,比如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更广泛的研究方向、更宽松的毕业条件、更好的实习机会…要做到“身边无导师,心中有导师”,自己规划好学习和生活,不荒废时间。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论导师是把你“放养”还是“圈养”,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求职就业或学术科研,选择好努力的方向就潜心钻研,到毕业时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