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集锦 | 非因生物空间多组学技术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策略

本文探讨了非因生物如何利用DSP空间多组学技术解析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肿瘤微环境,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空间转录组和蛋白组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口咽鳞状细胞癌中的差异,为精准医学提供新见解。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全球第七大癌症病因,是一种异质性恶性肿瘤,起源于上呼吸道,尤其是鳞状粘膜线。唇部、口腔和鼻腔、鼻窦、喉、鼻咽、口咽和下咽是HNSCC的受累部位。利用空间组学分析平台深入剖析组织肿瘤微环境,对深入理解HNSCC发生和进展的生物学机制、开发用于早期诊断的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结合获得的空间多组学信息和临床分层,可以更好地解读治疗策略的相关机制,帮助推进HNSCC的精准医学。下面分享两篇利用DSP空间多组学分析技术助力HNSCC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文章,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者有所参考。

01

案例集锦

案例1:构建口腔鳞状细胞癌嗜神经侵袭的空间转录组图谱

肿瘤大小、DOI(侵袭模式)和淋巴结转移目前被认为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预后和分期的重要因素。对于临床分期为T3期或以上以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常规推荐的治疗策略是辅助化疗。然而,高达50%的I期或II期OSCC患者,尽管处于早期阶段仍会复发,而这些患者通常没有辅助治疗的指征。因此需要其他的参数(如PNI),来帮助制定针对早期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然而,目前PNI的诊断标准尚不明确,并且PNI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的作用也未被证实。2021年5月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题为“Spatial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Perineural Invasi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