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人工智能领域迎来重磅消息。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生成式AI新锐企业Manus AI近日完成7500万美元(约合5.46亿人民币)战略融资,本轮由硅谷顶级风投Benchmark领投,多家现有投资机构跟投。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融资使得公司估值攀升至5亿美元(约合36.44亿人民币),较前轮估值实现五倍增长.
战略融资全景:从资本结构到全球化野望
作为本轮融资的核心看点,Benchmark的入局标志着Manus AI正式获得国际顶尖资本认可。这家曾成功投资Uber、Twitter、Snapchat等科技巨头的硅谷风投,此次领投不仅带来资本加持,更意味着Manus AI的商业模式获得全球化验证。据接Manus背后初创公司“蝴蝶效应”透露,本轮资金将用于全球市场扩张:重点布局美国、日本及中东地区的海外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Manus AI的邀请码用户等待名单突破260万量级。公司近期推出的订阅制服务(基础版39美元/月,Pro版199美元/月)在灰度测试阶段即实现百万级美元ARR。
生态布局深解:从技术基底到商业闭环
在技术底层架构方面,Manus展现出独特的"双轨并行"策略。既保持与Anthropic旗下Claude模型的深度合作(单任务调用成本约2美元),又通过与阿里云的战略协议,构建基于通义千问的自主可控技术架构。这种"国际尖端模型+本土可控架构"的混合模式,为其全球化扩张提供了技术合规保障。
双轮驱动:国内市场商业化竞争伊始
Manus明星产品Monica覆盖个人用户AI助手需求,前不久在北京完成了生成式AI服务登记,最近已与多家机构投资者进行沟通。另一方面,Manus通过与阿里云达成的战略合作,Manus搭建基于通义千问开源模型的混合计算架构,强化其在国产算力平台的技术落地能力。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融资消息披露前,Manus此前曾拒绝字节跳动3000万美元收购邀约,展现出创始团队的独立发展决心。
扣子空间效应:国内智能体落地的破局之战
在海外高歌猛进的同时,Manus在国内市场面临全新挑战。随着字节跳动2025年4月18日晚间“扣子空间”开启内测,定位通用 Agent。中小企业与个人开发者可快速构建定制化智能体,行业竞争迅速白热化。《Manus极简入门》作者董浩宇博士提出关键洞察:海外C端市场的标准化需求,成就了Manus的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中国AI企业的本土化落地能力正在面临时效性考验。“扣子空间”的出现,实际上将压力传导给了Manus和通义千问——谁能更快完成从通用大模型到产业解决方案的跃迁,谁才能真正卡位下一代AI入口。
结语:
站在5亿美元估值的新起点,Manus的征程才刚刚开始。这家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力的AI企业,成长轨迹映射出中国AI创业者的独特生存智慧。在全球化与本地化交织的智能体战争中,技术实力、生态构建与场景洞察缺一不可。Manus与通义千问的联手,或许能为中国AI闯出一条新路——那里没有捷径,但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