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决战”开启新周期:大众“向上”、蔚来“向下”

“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最大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相信对于这句话,大部分都无法反驳。但,这种改变什么时候会到来,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样。

近日,大众集团CEO迪斯表示,“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良好天气条件、规则的道路,再到更复杂的环境和天气情况。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竞争过程。”

在这背后,这家传统汽车巨头围绕着CARIAD(软件业务部门)提高内部专业知识和内部软件开发百分比在做各种方式的努力。“我们不排除任何的自主研发、收购和合作,来建立汽车软件自给自足的能力。”

比如,此前,大众集团收购了海拉旗下的感知软件业务(Hella Aglaia团队),还与博世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软件系统。“我们每年在软件方面的投资为20亿美元。”

而面向量产,目前,迪斯主管的CARIAD部门的策略也非常明确: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的多品牌汽车制造商,为了降低复杂性,必须将重点放在平台上。比如,一个统一的可扩展硬件平台(SSP),统一的电动系统和一个共享的软件堆栈,从而确保最大化规模效应。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这是每一个品牌包括新势力都需要经历的过程。只有平台化,没有规模化,就谈不上对汽车行业的真正“颠覆”。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进入“年销百万”俱乐部,才是真正跻身一线阵营。

就在去年,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透露,将通过一个新的品牌(代号Gemini,计划今年9月亮相)进入大众市场。“双方(和NIO)的关系类似奥迪与大众,雷克萨斯与丰田。价格低于特斯拉,但体验将超过后者。”

传统巨头“向上”,依靠现有的规模存量优势,补齐智能化;新势力“向下”,通过市场下沉,带动销量规模化上升,从而补齐“数据”规模。

一、

电动化+智能化,要从大众集团在2019年推出首款基于MEB平台的ID.3电动车说起。这家传统汽车巨头转型的开端,目标是借助ID系列,开启一个“全民电动出行的新时代”。

这款车,也在公司内部被视为继甲壳虫和高尔夫之后,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标志性产物。背后支撑的是,大众力推的模块化平台战略。

而这个战略的背后,实际上“数据”。

如果类似蔚来汽车这样的品牌继续停留在高端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在车队规模上落后于其他覆盖大众市场的竞争对手,这就意味着不会有更多的数据,对智能化能力提升帮助有限。

另一个因素,则是成本。

到目前为止,影响电动汽车规模化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还是成本。平台战略在阶段性成功之后,就必须考虑快速规模化,这有利于降低下一代功能的开发成本,同时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

这一点,可以从特斯拉推出Model 3和Model Y可见一斑。此前,Model S和Model X的价格和定位,实际上并不利于特斯拉的“影子模式”构建的数据驱动战略。

比如,2021年特斯拉在欧洲销量约为16.8万辆,其中,Model 3的销量就达到了14.14万辆。同时,特斯拉位于欧洲的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主要生产车型也是Model 3和Model Y,年产量将达到50万辆。

目前,CARIAD正在推动E³2.0架构的快速开发,通过整合现有集团各个品牌的各种不同的功能,来确定项目开发的完整度。其中,就包括OTA的升级,允许更频繁地部署更小的增量更新。

与此同时,在基础架构之上,CARIAD正在与博世进行合作,开发可大规模部署的L2、L3级智能驾驶方案,包括可脱手的城区、高速自动辅助驾驶以及高速场景的L3(系统可以接管大部分呢能力),预计2023年起正式亮相。

和传统不同定位车型,不同方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众集团首次在智能驾驶模块开启标准化软件平台,集团旗下所有品牌都将使用这个平台,从而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化车队(背后就是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训练)。

在这种平台架构下,所有的研发都将基于同一个平台开发(硬件可扩展、软硬解耦),基于软件来定义功能的差异,同时在所有品牌车型实现统一的整车OTA。

同时,这意味着,大众集团将采取大规模平台战略,而不是仅仅借助豪华品牌来抵抗特斯拉的进攻。“因为一两款车型不足以对抗特斯拉”,换言之,仅仅是保时捷、奥迪还不足以支撑大众集团的战略转型。

此外,基于Trinity开发的车型(预计2024年发布),被大众集团视为未来的“时间机器”,自动驾驶系统将受益于CARIAD正在开发的新型“神经网络”,与其他联网汽车共享道路、交通和其他系统的实时数据。

二、

就在本周,大众集团宣布对旗下ID车型进行一次软件更新,称为3.0版本,其中,包括对于现有ADAS系统的增强(要知道,目前这套系统并没有采用域控制器架构)。

升级之一,是Travel Assist增强版,实现单车道LKA(可以适应用户的驾驶风格,并根据用户的偏好偏左或偏右保持巡航)+ACC(可识别道路限速牌)。同时,升级后的系统还将支持超过9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高速公路实现自动变道(需要手动打转向灯)。

同时基于大众的V2X应用(已经开通的地区),Travel Assist增强版可以实现车道仅有一侧标记线的道路上激活,包括双车道没有标记线的城郊道路。

在泊车方面,系统更新了自动搜索车位,平行泊车速度最高可以达到40公里/小时。并且,新增记忆泊车功能,这也是目前传统APA升级的主流路径。

尽管此前这些功能已经出现在市面上不少品牌的智能化车型上,但对于大众来说,这是里程碑意义的一次OTA。“这是一款智能电动车型的准入门槛,”行业人士表示。

不过,受限于这套硬件架构的能力(共用八代高尔夫MQB平台的供应商和方案,基于EyeQ4的法雷奥13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瑞萨的RH850/P1H-C系列32位MCU,双板设计的大陆集团第五代前雷达,以及海拉的24GHz短距后角盲区雷达),持续升级的能力非常有限。

为此,CARIAD正在推动大规模“开发车队”的数据采集、训练模式。

最近,大众集团宣布为了加快E³2.0软件平台的开发进程,已经在德国及美国等国家部署数百辆定制化开发车队,配备高性能传感器和联网计算平台,并提供处理实时数据的能力,缩短开发时间。

“这是我们第一次通过采集连续记录道路交通的关键数据,并上传到云端用来训练我们的算法。这将是迭代开发功能的核心。”CARIAD首席技术官Lynn Longo表示。

这套系统的特点包括,摄像头可以自动识别和过滤系统模型已经存在的数据类型,并重点针对边缘场景进行采集,然后类似特斯拉的“影子模式”,将训练后的模型导入车载计算平台进行实际循环测试,并服务于功能开发的早期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博世跨域计算解决方案部门已经和CARIAD的工程师共同开发智能驾驶功能,涉及各种核心模块,包括从中间件到单个应用程序,初期团队规模已经达到1000多人。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真实道路交通的数据越丰富,智能驾驶功能的设计就越可靠和接近人工驾驶。尤其是那些很少发生的、对系统来说特别棘手的道路交通事件。

接下来,支持数据驱动开发将成为大众集团E³2.0软件平台的基本配置,背后还有为此搭建的云数据中心(VW.AC),后者在微软Azure上建立一个基于云的自动驾驶平台(ADP),并将传统的软件功能开发周期从几个月缩短到几个星期,并有效地管理大量数据。

在具体硬件架构上,这套方案采取双计算平台的模式(命名为:可伸缩计算平台SCP),两个平台之间为硬隔离模式,可以达到最高的安全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负责ADAS/AD全驱动堆栈的计算平台,可以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聚合,另一个平台则用于预发布版本的“影子模式”测试。

一个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软件组件,称为INSTINCT (IN SiTu智能数据收集器),会实时分析车辆中所有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以确定系统对哪种数据样本感兴趣。随后,这些数据进入车端-云端-车端的循环训练、测试和验证阶段。

而在大众集团看来,这套数据驱动开发模式,与技术本身无关,而是对传统汽车开发模式的一次颠覆性变革,比如,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分离,并最终实现端到端自主学习。

事实上,从中可以看出,目前阶段正是传统汽车巨头与新势力相互“渗透”的较量阶段。前者需要快速适应全新的轻量化、敏捷开发模式,后者则是加快量产车的规模化,最终的目的地都是统一可扩展、开放硬件平台+数据驱动开发。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大众集团品牌(包括大众、奥迪、斯柯达、江淮大众)新车上险量为335.14万辆,而蔚来的数字为9.08万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