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绪论
马克思主义包含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
三大差别是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物质,联系,辩证法
量变的复杂性
第一,量变形式的多样性,一种是纯粹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另一种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的变化引起质变。
第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即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
质变的复杂性
1.质变形式的多样性;一种是爆发式飞跃,另一种是非爆发式飞跃。
2.质变的过程有量的扩张。
肯定和否定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最初,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否定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事物就被肯定着。
但是,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否定方面总会由弱变强。一旦否定方面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否定之否定含义。
事物由于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矛盾而自我发展,由肯定到否定表现为对立面的展开;由否定又发展到第二次否定,又达到对立面的统一。这就是事物发展的两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和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第三阶段作为第二阶段的对立面必然与第一阶段有某些特征相似,但这仅仅是“仿佛的回复”。第三阶段经过两次扬弃,吸收了前两个阶段的优点,是更高级的新东西,是一种自我完善。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物质的性质和核心。
具体内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对抗性。
必然性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
偶然性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只能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偶然是在无知情况下对必然的描述。
出现的决定性环节:劳动
实践,真理
真理原则:指人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坚持真理,侧重于客观性,客观值制约性,统一性
价值原则:指人对于事物意义的判断,和文化有关,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社会发展
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关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社会存在:指的人口,土地,生产力
社会存在:指的是宗教,科学,政治法律思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可能会超前于社会存在。
资本主义
固定资本:厂房机器设备
流动资本:原料,燃料,劳动力,包含全部可变资本和部分不变资本
不变资本c:资本家购买生产原料,转化为生产资料最后转为产品
可变资本v: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生产性流通费用:保管和运输费用,为了维护商品价值
剩余价值m: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差
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
资金周转速度:不改变剩余价值率,改变年剩余价值率,因为相当于同样的钱用了多次,得到了多次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通过国家的力量,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最主要形式是国家调节经济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利润率: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每年剩余价值/每年预付资本,不同部门资本家竞争的结果。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2.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
3.决定了产品分配方式
4.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作用和地位
一般人类劳动:脑力劳动
社会主义政治前提:无产阶级专政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手段就是资本输出。
1.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还是以商品输出为主。
2.资本输出的形式:
①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②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看,则可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两种类型。
3.资本输出对输出国与输入国的影响:
①资本输出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第一,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
第二,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第三,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手段。
第四,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遍布全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使输出国成为食利国并导致输出国国内经济发展缓慢
②资本输出对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一方面,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
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劳动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产生价值,具体劳动产生使用价值。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