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AP MM模块中,移动平均价格与标准价格是两种重要的物料计价方式
1.标准价格(S价格)
以一个固定的价格表示物料在一段期间的价值
如果物料主数据维护了标准价格(S价格),那么不论物料的采购订单价格与标准价格的差异有多大,都不会改变物料主数据中的价格,系统会自动把价格差异放到材料价格差异科目中
标准价格的优缺点
① 稳定性高,价格在一定期间内固定不变,不受短期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报表更具稳定性和可比性
② 便于考核分析,标准价格可作为基准,用于衡量不同的生产方法,或在盈利能力分析中比较物料在不同细分市场的贡献率,有助于对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进行考核
③ 无法反映真实价格,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不能反映期间内已发生的真实价格,可能导致物料估价不准确
④ 差异处理复杂,标准价与实际采购价格或生产成本之间的差异需要通过专门的差异科目进行记录和处理,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⑤ 价格更新不及时,若实际成本发生较大变化,需要人工重新评估和更新标准价,否则会使成本核算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2.移动平均价格(V价格)
移动平均价格(V价格)又称为周期单价
移动平均价是根据当前收货价格计算得出,基本接近于市场价格,反映企业获得材料的历史成本,每次收货、发票校验或订单结算时,物料的价格都会重新计算
移动平均价 = 库存价值 / 库存数量
最新移动平均价 = (库存原值 + 变动价值) / (原库存数量 + 变动数量)
移动平均价格根据物料采购价格来改变物料主数据的价格,只要有存货增加,如果物料采购价格和物料主数据价格有差异,系统就会自动计算并更新物料主数据的价格,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差异
移动平均价的优缺点
① 反映真实成本
能实时反映物料的实际采购成本,随着每次收货价格的变动而更新,使库存价值更接近市场真实价值,便于企业准确掌控存货的实际价值
② 无需单独处理差异,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会产生价格差异,无需像标准价格那样设置专门的差异科目来处理价格差异,简化了会计处理流程
③ 移动平均价可反映”实时的”加权平均价格,特别是物料价格涨跌幅度大时物料的价格不会被差异扭曲
④ 移动平均价因为随着每次交易发生变化,掩盖了价格变化来源和差异,分析价格变化非常困难
⑤ 数据准确性风险,如果某一笔收货或发票校验的价格录入错误,会导致后续的移动平均价计算错误,影响库存价值和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且调整起来相对麻烦
收免费材料会影响移动平均价格(MAP)
示例
库存价值 = 库存数量 * 物料评估价格
场景1:为仓库订购物料,并使用标准价格对物料进行评估(价格控制 S),以物料主数据中定义的标准价格执行所有的库存过账,采购订单价格和标准价格之间的价格差异直接过账到价格差异科目,物料主数据中的标准价格保持不变,物料主数据中的总库存会根据收货数量增加
场景2:为仓库订购物料,并使用移动平均价格对物料进行评估(价格控制 V),则当我们过账收货采购订单时,库存值和库存科目将按采购订单价格更新,物料主数据中的总库存会根据收货数量增加
物料主数据中的移动平均价格会根据采购价格进行调整,系统将自动计算移动平均价格,计算公式: 总库存价值 / 总库存数量 = 移动平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