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序:我们为何而劳动

人生而是有价值的,然而却无时无刻不困顿于对自身价值的深切怀疑,汲汲于蝇营狗苟的琐碎之事中,直到耗磨尽青春,一辈子便浓缩成一阵沉重却又轻飘飘的哀叹。

关于劳动的困惑

此刻我正在工作,美其名曰劳动,毋宁说是求生,或言作生命困苦的挣扎,在这困顿的间隙,我暂停下来,像是终于浮出水面的溺者,当口鼻重新接触到空气,便大口喘息一下,趁着受苦的意识新鲜而清醒,记录下自己这些琐碎的感想。(这便是自己摸鱼的说辞吧。)

我向往一种生存的方式,在奉献社会与实现自我之间找寻到微妙的平衡,能够兼顾人的社会价值与人自身的物质需要及精神满足。然而工作将近三年,我却愈发觉得这绝非易事。我遥记得第一天工作的情形,不能说踌躇满志,至少是以一种积极的念头面对着全新的人生阶段。然而只消半年,这种积极的态度便迅速退却,仿佛在寒冬里泼出去的热水,我开始对自己的日常产生了怀疑。工作时间愈长,这种怀疑便累积的愈发深厚。

我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生物及社会学意义的个体,是务必要参与到劳动的过程中的。然而我却对自己每日赖以生存的劳动产生了如此深切的怀疑,莫非我骨子里是一个厌恶劳动,反感工作的人?这自然不可能,我绝不喜欢游手好闲的生活,倘若剥夺我劳动的权利,那我毋宁死去;然而我所参与的劳动又给我带来了强烈的精神不适,想到余生都要做着这样的工作,我也毋宁死去。我需要劳动,却又对从事的劳动产生深深的厌恶。我的内心被这种冲突狠狠撕裂,我成为了一个自己扼着自己脖子的怪诞的人,这种浓厚的撕裂感让我无法适从。以至于到了今天,我想我不得不去思考和处理一下这个冲突了。

“我向往劳动,却又厌恶劳动”

这句冲突的话概括了我目前矛盾的生存状态。如果假设我个人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那么问题就出在了这句话的客体——劳动上。为了进一步分析这种矛盾状态产生的缘由,我们先引出劳动本身的定义,并由此引出劳动的意义。

何为劳动,为何劳动

不同的人对劳动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伟大如马克思高屋建瓴地指出劳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他深刻地分析了劳动对于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批判了资本主义对于人与劳动的异化。而我的妈妈怀着一个普通人朴素而善良的观念,认为劳动是人家给你发工资,你要在单位里好好工作。(所以她始终盼望着我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安稳稳地一直干活,直到退休。)同样是劳动,伟大的先哲有自己的理解,而一个爱着孩子的母亲也有自己的体悟,我觉得他们的理解都是正确的,都是从社会或者个人需求的角度出发,描述勾勒出自己的愿景。那么回到我个人身上,我对于劳动又是如何理解呢?刚刚开着无聊的会议,我便一直思索这个问题,终于组织了一句我认为比较贴切对于劳动的定义。

劳动是一种促进社会和个体物质及精神文明发展的活动。

这个定义首先指出了劳动的本质——一种人类活动,其次它指出了这项活动的积极影响:促进物质及精神文明发展,以及这种积极影响的受益群体:社会及个体(宏观与微观)。更重要的,这句话直接揭示了劳动的意义,表达出了我这个个体对于劳动这项人类活动的诉求:我之所以劳动,是为了创造物质及精神财富,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满足自身在物质及精神层面的需求。

有了这句定义,我们就可以回答本文题目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何而劳动?为了促进社会和个人的物质及精神文明发展。通过劳动,我们创造出一定的物质或精神财富,满足自身以及社会其他成员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当然,这句定义也有一些局限性,它并未明确物质及精神文明发展孰重孰轻,毕竟衡量物质和精神的发展,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不容易量化。例如一种劳动,可能并不能带给社会或劳动者什么的物质回报,但是它却给劳动者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感,又或者一种劳动,它给予了社会和劳动者丰厚的物质回报,但是却对劳动者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例如我现在正在从事的劳动)。那么这些“劳动”可以被称之为劳动吗?所以针对上面的定义,我们还需要加一句简单的补充,来评判一个“劳动”活动是否可以真正被称为劳动,即:

劳动首先对社会是有益的,任何可以被称之为劳动的活动都必须对社会有某种(潜在的)促进作用。而对个人而言,其在从事这种活动的过程中,在物质及精神方面的收益及损耗经过个人主观的加权,能够获得一个正向的收益,那么这个劳动便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劳动。

(碎碎念:中午吃了烧鸭饭,肥的流油,极不健康,但是真香~)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便能够对社会中的各种“劳动”活动加以评估,判断一项活动是否真的可以被称之为劳动。

例如一个人从事贩毒行业,这给他带来了巨量的物质回报,同时也让他病态的精神得到满足,那么他从事的是劳动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个活动违背了一个大前提,劳动对于社会一定是有益的,贩毒显然是对社会深刻的伤害。

而假如一个人从事慈善事业,多年的慈善事业耗空了他的家产,甚至于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折磨,那么他从事的是劳动吗?当然是的,慈善事业显而易见地对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个人而言,尽管身体和财产都受到了损害,然而我相信他的心灵在劳碌的慈善活动中得到了升华,此刻灵魂的诉求战胜了对面包的向往,他的精神的到了发展,而肉体上的苦痛显得无足轻重,那么这种活动显然是可以被称之为劳动的。

再举一个有意思的例子:甘孜小伙丁真走红以后,官方媒体对其大加推崇,政府机构利用丁真的外在形象,对当地文旅进行营销,那么媒体和政府所进行的活动能称得上是劳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聚焦于这些活动在社会层面产生的影响。自然,丁真的走红对于甘孜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一些促进作用,带动了当地的就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物质方面)。然而这些营销活动却在社会精神层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官方大力宣传一个没有经受过教育的人,将其包装成一个社会的正面形象加以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我国科教兴国的立国之本,也让民众对于自立自强,崇尚知识等品质产生了深深的质疑,更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割裂与对立。诚然,经济是需要促进的,地方也需要发展,然而倘若某种活动在促进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对于群体性的精神却存在某种隐晦的伤害,那我们必须对这些活动产生质疑,并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去执行。因此,官方的“劳动”行为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然而却增加了隐性的精神成本,我认为这个“劳动”行为,是有待考量的。

当然,上面的例子属于比较极端的特例,我们绝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既非十恶不赦的毒贩,也不是千万人吾往矣的圣人,更不是莫名其妙火起来的丁真。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做着乏善可陈的工作,考虑的不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这种宏大叙事,更多只是每天想着自己中午吃什么或者下班了去干点什么之类细小而琐碎的事务。对于劳动本身,我们更关注这项活动对于自己产生的影响:我的工作能给我多少钱,是不是离家近一些,工作内容是否有趣,倘若能让我在劳动时获取一丝意义感,那自然是更好了。

一个微观个体的劳动状态——以本人为例

现在就让我们观察一个普通人所从事的劳动活动。我姑且以自己为例,套用我先前给出的关于劳动的定义,对于自己的劳动状态进行分析。

从社会层面分析,我的劳动显而易见是有积极意义,作为一名芯片行业开发人员,即使我再厌恶我的工作,我也必须承认我的劳动直接参与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促进了物质层面的进步。

当我考虑到我个人而言的时候,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这份工作给予了我相当丰厚的物质报酬,以至于我在摸鱼的时候都心怀愧疚。然而这份工作于我的精神无异于一种戕害,这种戕害是如此的惨无人道,让我刚刚积累起来的愧疚感转眼间便烟消云散了。我浸泡在一种“劳动”带来的精神创伤里,创伤如此庞大,大到足以抹消这份劳动在物质层面带来的积极意义,让我陷入一种怀疑自我价值的困境,写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人生而是有价值的,然而却无时无刻不困顿于对自身价值的深切怀疑中。

于是乎我明白了自己矛盾性的处境因何而来,我每日朝夕相伴的“劳动”行为,于社会和我自身的物质发展有益,而于我的精神而言却是一种伤害。(至于这种精神创伤产生的缘由,我们姑且按下不表,在后面的文章里再进行分析。)物质上的收获与精神上的伤害经过我主观的权衡,得到了一个负向的收益,我最终认为我所从事的劳动是不值当的。

所以此刻,如果我们重新审视我所从事的所谓“劳动”,就会发现它根本不符合本文提出的劳动的定义。因为我主观上认为它是一种有害的活动,这项活动不值得我为此浇筑宝贵的心血与青春。

当然,有人可能会质疑此处对于劳动定义的主观性是否合适,怎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就认定一项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劳动”活动不能被称之为劳动呢?这里我必须强调,在我们探讨劳动行为时,劳动者作为参与劳动活动的主体,其个体的感受必须被放置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如加缪所言,讨论劳动这种社会行为时,我们需要“在事实与情感中保持微妙的的平衡。”冰冷的逻辑推断需要让位于一种朴素而真诚的内心体验。否则,如果我们不考虑劳动者自身的感受,简单粗暴地说:创造了社会财富增长的活动就是劳动。那么棉花田里摘棉花的黑奴,也能被称为一名劳动者了。

地铁正在隧道里穿行,今天我坐过了站,避开了熙熙攘攘的世纪大道,所以地铁的车厢并不拥挤,我也有机会坐着,能够静下心来写一些文字抒发自己的观点,与我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治愈。

分析至此,对于劳动这项活动,我们有了一个颇为主观的认知:一项活动倘若是对社会有益的(基本前提),那么倘若某人认为它值得去做,它对于这个人便可以被称之为劳动,否则便不是劳动。基于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推论:

  1. 劳动一定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
  2. 对于劳动活动的判定具有个体差异性

对于第一点,一个理性的人必然会根据自身利息的考量自发地采取行动,既然劳动是一个于人于己都有利的活动,必然会吸引个体参与到其中。

第二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人具有个体差异性,所谓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例如写代码这项活动,A说我一天不写浑身难受,B说让我敲代码不如让我去死,那么“写代码”这项活动,只对A称得上是劳动,对B而言则是一种虐待,自然对其称不上是劳动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我所身处的困境,就会理解我为何发出“我向往劳动,却又厌恶劳动。”这句自相矛盾的哀叹了,吾心所向,是一种于人于己都有益处的劳动,而吾身所困,是一种给自己深刻伤害的劳动。换言之,我现在从事的所谓“劳动”,因为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对我而言根本不能被称之为劳动,它只是被包装成了看起来像是劳动的样子。我每天如罐头里的沙丁鱼一般,挤着臭烘烘的地铁二号线跑到公司,啃着手中令人作呕的包子,坐在电脑前装模做样了一整天,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根本没有从事任何劳动,而是在进行某种看似是劳动实则大相径庭的活动,而我对于这种活动深恶痛绝。

(消极荒诞克苏鲁式的)劳动

那么,我们该如何称呼这种看似是劳动实则与劳动毫无关联的活动呢?戏谑一点讲,这个活动不就是“上班”嘛(说了半天原来我还是讨厌上班,哈哈哈哈哈)。上班原本是一个中性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词语,而在当今社会某种压抑的氛围下,这个词语已经变得让人如此厌恶,以至于它已然成为了某种精神虐待的代名词。然而我并不打算用上班来称呼这种活动,第一这个使用这个词语不够严谨,毕竟还是有人不排斥上班的。第二这个词语严格来讲还是一种中性化的词语,我并不打算因为多数人的厌恶而给予它太多负面色彩。第三倘若我使用“上班”这个词语,那么本文的题目就不应该叫《论劳动》,而应当被称为《论上班》了,这是我万万不能接受的。

因此我依旧打算使用“劳动”这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我所厌恶的活动,只是需要加一些负面的定语进行修饰,来消解劳动这个词本身的神圣性。消极的,荒诞的,甚至于我们可以使用克苏鲁式的来形容这种劳动。(在克苏鲁神话体系中,神是不可名状的,窥视古神将会导致精神错乱。)这种具有负面色彩的所谓“劳动”,与我们所追求的神圣的,能够完成社会进步及自我实现的劳动,有着本质区别。

饿了,今天姑且就写到这里。

我们可以用某种坐标关系,来描述在社会与个人不同收益的情况下,劳动所表现出的不同特质。假定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人们在从事某种劳动过程中个人的精神及物质收益的加权和,则根据收益的正负,我们能够得到如下图像:

劳动在不同的社会及个人收益情况下的表现形式

这个图像表明,只有当个人及社会的收益都处于第一象限时,某种劳动活动才能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活动。而倘若需要损耗其中一方的利益来满足另一方的利益,则劳动关系就变为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图中的第二、四象限,我将其分别描述为病态的劳动——剥削及损人利己的劳动)。同时,这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劳动总是成对出现的,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至于第三象限,某种同时破坏自身及社会利益的劳动,暂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对于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一定是保持社会及个人的利益尽可能一致,即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劳动”活动,总是处于第一象限。而对于一个充斥着剥削的社会,其中的劳动关系则大多处于第二和第四象限。

序言的最后——我们为何而劳动

至此,我终于算是梳理清楚了我自身苦痛的缘由,我深处一场悲剧中,把我的生命献祭给了某种于我而言根本称不上是劳动的东西。至于拥挤的二号线或是预制菜做成的午餐,都不过是这悲剧女神头顶的花环。这女神在我的耳边温柔呓语,让我浑浑噩噩地交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不过,尽管我已经明白,我的痛苦是因为我被迫做着一份克苏鲁式的而非真正的劳动,我依然还有几个疑惑亟待解决。首先我想搞明白,这份劳动为何给我带来了精神创伤。倘若我只是简单地将其归咎于资本主义的血腥剥削,那我大可不必写下这些文字,只需要骂一句狗日的资本家,然后继续埋头专心拉磨,期待着有一天有一个救世主从天而降,将我从这荒诞而平庸的苦难中解救出来。所以我必须去分析这种精神创伤背后的一些其他原因,让自己的苦痛变得清醒。其次,我依旧感到疑惑,我所从事的劳动既然确实创造出了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为何我却依旧感到如此强烈的无意义感呢?这似乎看起来是一个冲突的悖论,我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而我却觉得毫无意义,这种无意义感究竟诞生何处?希望我能在后面的文章中,针对这些问题,如同海边拾贝一般,记录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感受和想法。

至此,我基本上完成了这一篇序言,从一个劳动者的朴实愿景出发,给出了劳动这一活动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引出了我们为何要劳动这个简单而深刻的话题,并结合自身的劳动经历,分析了我并没有在真正进行某种劳动活动这个事实。当然,这篇文章基于一个隐性的大前提,即劳动一定是有意义的。倘若我们质疑劳动意义的存在性,我们也就是在变相质疑人的意义的存在性,而又将陷入对于某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的讨论,即人究竟是为何而生。

生命是有意义的,而生命所赖以生存的劳动也是有意义的。尽管此刻我身处某种无意义感囚笼中,也依然不能丧失对于劳动本身的向往及对于自身意义的追求。于我而言,生命是一种体验,如同我手中的一张船票,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艘船载着我从海湾出发,一路上,我见证了那些平静的浪花和汹涌的波涛,也终于在某个波光粼粼的傍晚到达了港口。我觉得这便是我来人间一趟的意义。

我趁着在地铁上的碎片时间或者工作休息的间隙记录下了这些零碎的感想,希望这项活动可以尽可能多的被我坚持下去。最后,我想用一段经典的独白,作为自己在追求美好劳动和对人生意义过程中的精神激励,也作为这篇序言的结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全部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从今天开始,我突然在工作时有了一个念头,在工作的间隙观察工作本身,记录下我在工作时这些念想。这些记录本身是零碎而跳跃的,但是写的多了,总归能梳理归纳成一些论点,拿出来供君阅读,权当消遣。题目起得有点大,不想改动,就这样吧。)

(碎碎念:刚刚开了一个冗长的会,会上有一个小伙子,他人很好,然而说话实在不够调理,磕磕绊绊,搅得我分外心烦,竟然生出一点恨屋及乌的情感,希望他闭嘴别说话了,倘若不是因为工作这种破事,我怎么会有这种消极的情绪呢?)

  • 12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