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SN:Generative Modeling by Estimating Gradients of the Data Distribution

参考: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7490389
[2] https://www.zhangzhenhu.com/aigc/Score-Based_Generative_Models.html

1 基于分数的生成模型

1.1 简介和动机

所谓的分数就是对数概率密度的梯度,既 s ( x ) = ∂ ( l o g p ( x ) ) ∂ x s(x)=\frac{\partial(logp(x))}{\partial x} s(x)=x(logp(x))。我们很难估计真实数据分布 p ( x ) p(x) p(x),但如果我们知道分数, 就可以利用分数从 p ( x ) p(x) p(x)做到随机采样,采样方法有很多。

分数就是梯度,既数据分布增大最大的方向和大小(梯度定义),对于数据概率分布来说,概率密度大的地方肯定就是我们想让模型采样数据的区域了(说明训练的图像所在分布都在附近),所以我们每次采样过程都沿着分数(梯度)的方向去走,那么最后就能走到数据分布的高概率区域,生成的数据样本也就符合原始数据分布了。

那么我们的优化目标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采样呢?

1.2 Score Matching及其改进

1.2.1 Score Matching

分数匹配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概率密度的估计方法。我们的优化目标可表示为下面式子,其中 s ( x ) = ∂ ( l o g p ( x ) ) ∂ x s(x)=\frac{\partial(logp(x))}{\partial x} s(x)=x(logp(x))
1 2 E p d a t a ( x ) [ ∣ ∣ s θ ( x ) − s d a t a ( x ) ∣ ∣ 2 ] \frac{1}{2}E_{p_{data}(x)}[||s_\theta(x)-s_{data}(x)||^2] 21Epdata(x)[∣∣sθ(x)sdata(x)2]
但是求真实的分数我们就要知道真实分布的概率密度,所有有一种score matching的方法可以巧妙地避过求真实分布的概率密度,推导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第三项不是关于 θ \theta θ的,可以视作常数项。对于第二项,有如下化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第二行、第三行的变换用到了分部积分,第三行直接写为 p ( x ) s θ i ( x ) ∣ − ∞ ∞ p(x)s_{\theta_i}(x)|_{-\infty}^\infty p(x)sθi(x),积分默认是从负无穷到正无穷,且假设 p ( ∞ ) = 0 p(\infty)=0 p()=0,最后合并,即可得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的优化目标经过score matching之后变为:
E p d a t a ( x ) [ t r ( ∂ s θ ( x ) ∂ x ) + 1 2 ∣ ∣ s θ ( x ) ∣ ∣ 2 ] E_{p_{data}(x)}[tr(\frac{\partial s_\theta(x)}{\partial x})+\frac{1}{2}||s_\theta(x)||^2] Epdata(x)[tr(xsθ(x))+21∣∣sθ(x)2]
其中偏导为 s θ ( x ) s_\theta(x) sθ(x)的雅可比矩阵,tr为迹,也就是对角线之和。但由于是偏导数,所以需要多次反向传播来分别对每个分量进行计算。

1.2.2 Sliced score matching(不是主流,简单介绍)

我们使用一个对迹的估计方法( Hutchinson trace estimator)对其进行估计,并且使用自动微分对最终形式进行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虽然更好计算了,但是计算量反增不减

1.2.3 Denoising Score Matching

之前说 p d a t a ( x ) p_{data} (x) pdata(x)不知道,我们可以自定义数据分布,使之是被知道的。具体做法是:
对原始数据加上噪声,使之满足预定好的分布,然后就知道概率密度了,就可以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计算优化目标了。

假设预定好的分布(加噪过程)为 q σ ( x ~ ∣ x ) = N ( x ~ ; x , σ 2 I ) q_\sigma(\tilde x|x)=N(\tilde x; x, \sigma^2 I) qσ(x~x)=N(x~;x,σ2I),其中 σ \sigma σ是与定义好的。加噪的数据变为: q σ ( x ~ ) = ∫ q σ ( x ~ ∣ x ) p d a t a ( x ) d x q_\sigma(\tilde x)=\int q_\sigma(\tilde x|x)p_{data}(x)dx qσ(x~)=qσ(x~x)pdata(x)dx,且在忽略与模型参数不相关的常数项后,我们可以得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左边为显示分数匹配(EMS),右边为去噪分数匹配(DMS)。注意:此时我们传入到模型的是加噪后的数据 x ~ \tilde x x~,加载过程就是从 N ( 0 , I ) N(0,I) N(0,I)随机采样噪声,乘上预定义的方差,再加到样本中,既 x ~ = x + σ ϵ \tilde x=x+\sigma \epsilon x~=x+σϵ。这样加载后的数据会满足预定义好的 q σ ( x ~ ∣ x ) q_\sigma(\tilde x|x) qσ(x~x)。我们网络估计出来的分数是对应噪声数据分布 q σ ( x ~ ) q_\sigma(\tilde x) qσ(x~)的,而非 p d a t a ( x ) p_{data}(x) pdata(x)的,所以就要求 σ \sigma σ很小,避免过大扰动。

所以经过denoising score matching可得优化目标:
1 2 E q σ ( x ~ ∣ x ) q d a t a ( x ) [ ∣ ∣ s θ ( x ~ ) + ∇ x ~ l o g ( q θ ( x ~ ∣ x ) ∣ ∣ 2 ] \frac{1}{2}E_{q_\sigma(\tilde x|x)q_{data}(x)}[||s_\theta(\tilde x)+\nabla_{\tilde x}log(q_\theta(\tilde x|x)||^2] 21Eqσ(x~x)qdata(x)[∣∣sθ(x~)+x~log(qθ(x~x)2]

1.3 朗之万动力学采样

采样过程如下:
x ~ t = x ~ t − 1 + ϵ 2 ∇ x ~ t − 1 l o g p ( x ~ t − 1 ) + ϵ z t \tilde x_t = \tilde x_{t-1} +\frac{\epsilon}{2} \nabla_{\tilde x_{t-1}}logp(\tilde x_{t-1}) +\sqrt\epsilon z_t x~t=x~t1+2ϵx~t1logp(x~t1)+ϵ zt
其中 z t z_t zt为从N(0,1)采样的随机项, ϵ \epsilon ϵ为预定好的的步长

1.4 问题

1.4.1 分数估计不准

流形学习角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数的估计 s ( x ) = ∂ l o g ( p d a t a ( x ) ∂ x s(x)=\frac{\partial log(p_{data}(x)}{\partial x} s(x)=xlog(pdata(x)是针对整个编码空间定义的,根据mainfold hypotheis,高维空间中的真实数据大部分倾向于分布在低维空间,也就是说,在某些空间计算梯度是没有意义的,也就导致了loss震荡不收敛的情况。

低密度概率区域角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白了就是模型训练不充分,属于低概率密度区域的数据没有足够的样本让模型去训练,所以导致这部分的分数估计不准。由上图右图可以知道,在中间低概率密度区域,梯度大小和左图真实分数不一样,对于右图而言,如果在中间的地概率密度区域采样,那么可能就陷入在这了(梯度大小太小,不更新)

1.4.2 生成结果偏差大

我们采用的郎之万动力学采样有一个缺陷,当低密度区与把概率空间分成几块的时候,郎之万动力学采样不能很好地表示其比例关系(如下不严谨推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理论上当步长很小,步数很大的时候可以得到与原分布相似的结果,但通常不这么做,太费劲。

2 NCSN模型

2.1 为什么NCSN模型可以

之前提到了两个困难:1) 高维空间的有效性,既真实数据往往只集中在少数低维空间;2)低密度区域往往因为训练样本不足导致分数匹配估计不准确;

通过添加高斯噪声可以解决以上困难:
1) 增加高斯噪声后,相当于改变了原数据分布。首先会破坏 x x x各个维度的相关性,使之的相关性逐渐减少,相当于 x x x变成了满秩。也就解决了上面说的流形学习的问题。
2) 各个分量之间添加的噪声是同等权重的,所以低密度区域的密度会变大,整个密度空间也就变得均匀。且低密度区域不仅会被填满,高密度区域所占的比例在填满后会变得更高,所以扰动后的分数更多地由比例更高的分布的分数演变而来,所以分数的方向自然就指向比例更高的分布。我的理解是以下 p 1 ( x ) p_1(x) p1(x)的值更大了,而 p 2 ( x ) p_2(x) p2(x)的值还很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NCSN模型详解

2.2.1 噪声设计原则

上面说到,添加高斯噪声可以解决提到的两个困难,并且噪声强度越大,解决的效果越明显。但我们也知道,去噪分数匹配的前提就是 q σ ( x ~ ) q_\sigma(\tilde x) qσ(x~)不能离 p d a t a ( x ) p_{data}(x) pdata(x)太远,所以添加的噪声强度不能太大。所以作者设计了各种强度的噪声, { σ i } i = 1 L \{\sigma_i\}_{i=1}^L {σi}i=1L满足 σ 1 σ 2 = . . . = σ L − 1 σ L > 1 \frac{\sigma_1}{\sigma_2}=...=\frac{\sigma_{L-1}}{\sigma_L}>1 σ2σ1=...=σLσL1>1,且 σ 1 \sigma_1 σ1足够大,使得能够填充低密度区与, σ L \sigma_L σL足够小,使得对原数据分布良好近似

2.2.2 去噪分数匹配

我们已知 q σ ( x ~ ) q_\sigma(\tilde x) qσ(x~)满足高斯分布 N ( x , σ 2 I ) N(x,\sigma^2I) N(x,σ2I),所以其分数 ∇ l o g ( q σ ( x ~ ∣ x ) ) = − ( x ~ − x σ 2 ) \nabla log(q_\sigma(\tilde x|x))=-(\frac{\tilde x-x}{\sigma^2}) log(qσ(x~x))=(σ2x~x),所以某个噪声级别的优化目标可以变为:
l ( θ ; σ ) = 1 2 E p d a t a E x ~ ∼ N ( x , σ 2 I ) [ ∣ ∣ s θ ( x ~ , σ ) + x ~ − x σ 2 ∣ ∣ 2 ] l(\theta;\sigma)=\frac{1}{2}E_{p_{data}}E_{\tilde x\sim N(x,\sigma^2I)}[||s_\theta(\tilde x,\sigma)+\frac{\tilde x-x}{\sigma^2}||^2] l(θ;σ)=21EpdataEx~N(x,σ2I)[∣∣sθ(x~,σ)+σ2x~x2]

又NCSN使用了多个噪声级别,应该对齐损失加权后在求平均,所以
L = 1 L ∑ λ ( σ i ) l ( θ ; σ ) L = \frac{1}{L}\sum\lambda(\sigma_i)l(\theta;\sigma) L=L1λ(σi)l(θ;σ)

λ \lambda λ该如何设计呢,有以下出发点:
1) 所有加权后的噪声都应该在同一个数量级,既不受 σ \sigma σ影响,这样就不会因为加权后哪个噪声级别大或小,就重视或忽略其他级别噪声。

作者发现 s θ ( x ~ , σ ) s_\theta(\tilde x,\sigma) sθ(x~,σ)的L2范数在 1 σ \frac{1}{\sigma} σ1的水平,所以作者将 λ ( σ ) \lambda(\sigma) λ(σ)设为 σ i 2 \sigma_i^2 σi2,代入后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term 1的量级会变为1, term 2采样自 N ( 0 , I ) N(0,I) N(0,I),所以所有噪声级别的损失都会在同一量级。

2.2.3 退火朗之万动力学采样

前文我们讨论过,郎之万动力采样法存在着不足,对于那些存在低密度区域分割成多个高密度区域的复杂分布,需要较多的采样步骤才能得到相对可靠的采样结果, 无法在一个可接受的步骤内得到较好的采样结果,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改进的郎之万动力采样法,称为退火朗之万动力采样法 (annealed Langevin dynamics)。之所以叫退火朗之万动力采样法,是因为每次的噪音级别都在减小,所以anneale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初始化超参 { σ i } \{\sigma_i\} {σi},然后从均匀分布或高斯分布中随机采样初始化 x ~ 0 \tilde x_0 x~0。第一层循环是噪声等级循环,由 σ 1 \sigma_1 σ1 σ L \sigma_L σL,由大到小。内部循环是一个朗之万动力学采样过程,既步数由1到T,传入 x ~ t − 1 、 σ i \tilde x_{t-1}、\sigma_i x~t1σi到模型中,预测出分数,然后代入式子进行采样。并且每次内部循环以后,下一个级别的噪声会用上一个级别噪声计算出来的 x ~ 0 \tilde x_0 x~0来当作初始化噪声,理由在下面会解释。当 i = L i=L i=L时, σ L \sigma_L σL很小,所以最终得到的分布就近似于真实数据分布

为什么要用上一个级别的噪声来计算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 α = ϵ σ i 2 σ L 2 \alpha=\epsilon\frac{\sigma_i^2}{\sigma_L^2} α=ϵσL2σi2的设计是因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4 模型设计

模型的输出(分数)要和模型的输入图像的shape保持一致,很自然就想到用UNet模型。作者还在其中加入了空洞卷积和以噪声为条件的实例归一化(conditional instance normalization ++ ),并且对于同一个像素点,不同强度下的噪声强度也要对应估计出不同的分数,所以模型还要以噪声强度 σ i \sigma_i σi作为输入。

2.3 结合代码具体理解:

2.3.1 Loss

NCSN的损失函数可以表示为:

l ( θ ; σ ) = 1 2 E p d a t a E x ~ ∼ N ( x , σ 2 I ) [ ∣ ∣ s θ ( x ~ , σ ) + x ~ − x σ 2 ∣ ∣ 2 ] l(\theta;\sigma)=\frac{1}{2}E_{p_{data}}E_{\tilde x\sim N(x,\sigma^2I)}[||s_\theta(\tilde x,\sigma)+\frac{\tilde x-x}{\sigma^2}||^2] l(θ;σ)=21EpdataEx~N(x,σ2I)[∣∣sθ(x~,σ)+σ2x~x2]

L = 1 L ∑ λ ( σ i ) l ( θ ; σ ) λ ( σ ) = σ 2 L = \frac{1}{L}\sum\lambda(\sigma_i)l(\theta;\sigma)\\ \lambda(\sigma)=\sigma^2 L=L1λ(σi)l(θ;σ)λ(σ)=σ2
代码及其解析:

def anneal_dsm_score_estimation(scorenet, samples, labels, sigmas, anneal_power=2.):
    used_sigmas = sigmas[labels].view(samples.shape[0], *([1] * len(samples.shape[1:])))
    
    perturbed_samples = samples + torch.randn_like(samples) * used_sigmas
    
    target = - 1 / (used_sigmas ** 2) * (perturbed_samples - samples)
    
    scores = scorenet(perturbed_samples, labels)
    target = target.view(target.shape[0], -1)
    scores = scores.view(scores.shape[0], -1)
    
    loss = 1 / 2. * ((scores - target) ** 2).sum(dim=-1) * used_sigmas.squeeze() ** anneal_power
    return loss.mean(dim=0)
  • 传入的参数分别表示:
    1)scorenet: 预测分数的网络
    2)samples: 采样的样本,加噪前的样本,既 x t − 1 x_{t-1} xt1
    3)labels: 噪声的级别,可以理解为 i i i,相当于索引,就是能够区分不同的噪声即可
    4)sigmas:预定义的方差
    5)annel_power:就是 λ = σ 2 \lambda=\sigma^2 λ=σ2中的平方项

  • 第一行代码将尺寸由(bs,)变为(bs,1,1,1)

  • 第二行代码计算 x ~ = x + σ ϵ \tilde x= x+\sigma\epsilon x~=x+σϵ

  • 第三行代码计算 x ~ − x σ 2 \frac{\tilde x-x}{\sigma^2} σ2x~x

  • 第四行代码计算模型预测的分数

  • 第五行、第六行代码将尺度变换以下方便计算loss

  • 第七行计算loss,首先计算所有维度下的分数估计的误差总和,然后再求平均

2.3.2 采样生成

伪代码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代码如下:

def anneal_Langevin_dynamics(self, x_mod, scorenet, sigmas, n_steps_each=100, step_lr=0.00002):
    images = []

    with torch.no_grad():
        # 依次在每个噪声级别下进行朗之万动力学采样生成,噪声强度递减
        for c, sigma in tqdm.tqdm(enumerate(sigmas), total=len(sigmas), desc='annealed Langevin dynamics sampling'):
            # 噪声级别
            labels = torch.ones(x_mod.shape[0], device=x_mod.device) * c # 
            labels = labels.long()

            # 这个步长并非 Algorithm 1 中的 alpha,而是其中第6步的 alpha/2
            step_size = step_lr * (sigma / sigmas[-1]) ** 2
            
            # 每个噪声级别下进行一定步数的朗之万动力学采样生成
            for s in range(n_steps_each):
                images.append(torch.clamp(x_mod, 0.0, 1.0).to('cpu'))
                # 对应公式(vi)最后一项
                noise = torch.randn_like(x_mod) * np.sqrt(step_size * 2)
                # 网络估计的分数
                grad = scorenet(x_mod, labels)
                # 朗之万动力方程
                x_mod = x_mod + step_size * grad + noise

        return images
  • x_mod x ~ 0 \tilde x_0 x~0
  • 外部for循环中的c表示索引,而labels就是索引值
  • step_size表示 α i / 2 \alpha_i/2 αi/2,而 α i = ϵ ∗ σ i / σ L \alpha_i = \epsilon* \sigma_i/\sigma_L αi=ϵσi/σL,其中 ϵ = 0.00002 \epsilon=0.00002 ϵ=0.00002
  • 内部循环中,要将images先裁剪到0~1,是因为:
    1)方便后期变换为0-255
    2)模型兼容性:归一化到0-1,后期采样时对模型归一化就具有意义。
    3)可视化和存储:将图像数据裁剪到0到1的范围内可以直接用于可视化或存储为标准格式的图像文件(如JPEG或PNG),这些格式期望输入数据在这个范围内。

2.3.3 ConditionalNorm

  • 15
    点赞
  • 2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