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与决策
- 决定实质上就是资源的分配。如果没有改变资源的分配,就没有真正做决定。如果我们不改变资源的分配,那就表示我们不准备改变现有的状况
- 很多领导者只下命令,不运用资源。只训话,不做决定;只给压力,不改变资源的分配。结果无法成就下属执行指令,只会造成下属的挫折和无力感
- 目标是我们决策思维的起点、行动的终点。
- 决定者要做“选择题”,而不是做“是非题”。
- 没有更好的可选方案,就做不出更好的决定。
- 决定是选择可选方案会带来的后果;我们即使可以推卸责任,也无法推卸后果。
- 我是建议者,老板才是决定者,那我一定要取得老板的支持,并根据我的建议做决定,分配资源,我的计划才可能执行。要平静地接收决定者的决定
- 战略决策和执行决策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阶段,不能在思维上分开来考虑
决策的陷阱
- 不要不敢决策,以及不要讨厌他人在做了决策后不断的变化。
- 决策的前端是认知,是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由于能收集到的信息只有当下和过去,而未来是变化的,所以没人能保证自己的决策是绝对正确的。那么只有通过增加确定性,把决策成本降低,把不可逆决策变为可逆决策。(多读书+实操+复盘 通过低成本快速试错来保持成长)。同时,要明白决策不是一劳永逸的,是需要跟着现状不断调整决策,直到目标达成,所以即便做了决策随着当下的变化决策也会变化。只要确保目标不变,实践的手段变化是没有问题的。
- 执行时一大堆事情要做,每件都很重要,最后感觉什么都没做成。【人们总是陷入问题陷阱:把解决问题当做是目的,忽视了实现目标才是应该做的】
- 核心问题不够聚焦,没有谨记目标,并且围绕目标划分执行的优先级。敲黑板!!目的一点要明确,并且要反复的对齐!!不要掉入问题陷进,以问题为起点,让问题推动决策,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遵循二八原理,80%的价值,是由20%的努力实现的,不是说我们不要努力了,而是找到努力中的杠杆点,找到那20%再做到100%那收获就会很大。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第一反应是处理问题,升维一下,多思考这件事情和我的目标有关系吗?对我达成目标有什么帮助,没帮助的就不做。
- 机会陷阱: 思维容易陷入是非题的模式,一味地想我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而没有考虑这个机会是不是能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的最好方案,这是机会目标化的陷阱。
- 框架陷进: 给了框架后,固守在框架中,而没有反思框架本身是否正确
目标的公开共享
- 眼睛要永远盯着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 每一位负责任的领导者都应该有意愿,也有能力公开他们的决策思维,让团队能够学习,能够重复,使所有组织成员都能做出同样高效的决定。
- 领导者不应该把做决策当做一种特权,用来显示自己的伟大,而应该把做决策当做一种必须承担的责任。领导者的决策不是为了达到个人目标,而是为了达到组织/团队共享的目标。领导者必须有公开的方法,去接受别人的贡献和参与,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又不落入无效的民主乱象,少数服从多数,推卸个人责任。能够在决策过程中想得明白,就能在决策后说得清楚,使整个团队都能有共识,共同努力,达到共享的目标。
如何确定优先级
确定优先级的方法其实是一个倒推的过程,依次从4个层次分别思考和筛选:
- 底线
- 不可缺少
- 机会稀缺性
- 收益影响
其实,做好了日常修行,就不会再出现抱佛脚的情况
- 先重要再紧急
- 同等重要先做收益大,风险小的
- 重要性一致,可以处理紧急的
可选方案
- 做选择题而不要做是非题。是非题本质是只有一个选择,会陷入自证其说的陷阱。
- 有选择才能更好,更好才可能最好
- 方案要放开想,分析的时候再理性分析
客观推理
- 把可选方案推理到执行时可能带来的结果,选择带来最佳结果的方案,并未将来的执行做准备。
- 选择最好的可选方案去实现目标,而不是最理想的方案(往往不存在)去实现目标
信息
- 所有的决定都是基于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对未来进行的假设
- 美国军队有这样一句格言——“花在侦查上的时间几乎不会白费”。换言之,在做决策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去侦查”。登山运动中也有类似说法——在决定登山前,你应该充分了解这座山。近距离了解可能会让你对事情形成完全不同的看法。
- 如何利用信息处理未知(做决定)
- 用试验、试点将未知变已知
- 把未知转化为风险,然后控制、管理风险
人员
决定者、支持者、参与者三类
支持者
- 无形资源所有者
- 具有否决权的节点人员
参与者
- 制造可选方案阶段(+):挑战惯性思维,增加可能性
- 客观推理阶段(-):以过来人提供经验参考,减少不确定性
人员的常见错误
决定者不愿意在目标和优先级上表明立场。
决定者过早或过强地在可选方案上表明自己的立场。
决定者不主动、不参与、不做决定。邀请无关的人参与。
只邀请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参与。
没有一直与支持者保持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
管理风格
更新了自己曾经认为的单一的风格从一而终的才是真诚的可笑想法
不同的任务需要运用不同的风格:
- 定目标:权威式
- 定优先级:权威式(需要有人拍板承担责任)+民主式(凝聚共识)
- 制造可选方案:民主式(集思广益达到创新)
- 客观推理:教练式(不聚焦对错,而在共同故目标上努力)
学生思维:总是把事情的对错当做对个人的评价
管理决策的主要步骤
- 随时观察时势,评估商业形势;
- 确定目标;
- 厘清优先级;
- 提出多项可选方案;
- 客观推理可选方案;
- 选择带来最佳后果的方案;
- 制定实施、沟通、评估的计划;
- 沟通,实施;
- 评估进展,并主动调整;
- 庆贺进步,再优化。
参考资料
- 王嘉陵《决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