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盖雅学苑
本文共5202字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去,企业更关注机遇,当经济发展速度进入新常态时,企业更关注效率。在盖雅工场发布的《企业人效管理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69.9%的企业依旧将人效提升作为紧急事项,69.2%的企业负责人作为要推动关键任务。
当“人效”备受瞩目时,盖雅学苑针对企业在人效提升方面面临的挑战,也在持续思考和输出,并发布了。基于过去的“碎片化”思考,今年,盖雅学苑联合盖雅工场对人效提升方法论展开了体系化的探索。
过去几个月,结合业务实践和人效理论研究,我们针对人效提升提出的一套完整方法论和解决方案指引,即劳动力效能提升九宫格模型,简称为人效九宫格。
人效九宫格是从三个维度各区分成三个类型,从而交叉形成的九个格子。每个格子代表一种人效元素、一种人效提升方法,9个格子代表了9种典型的且差异化的方案指引。

人效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但是它的定义究竟是什么,相信大家心中都各有一套说法,没有对错,但如果缺乏共识,可能展开讨论会有难度。
络绎不绝的讨论中,去年年末,麦肯锡的人效实验室对人效的定义和讨论引起了很多同行从业者的共鸣。
麦肯锡将人效称为Workforce Productivity。
根据这个定义,人效即劳动生产率,等于创造的价值/工时,也就是劳动者在单位生产时间内创造价值的效率。劳动者投入时间进行生产,同等价值下的工时越少,人效越高;在工时恒定的情况下,创造的价值越高,人效也越高。
所以提升人效需要回答两个关键问题:能否不断缩短工时?能否创造更多价值?

基于上述人效提升方程式,我们将提升人效的路径分为两种:提质增效和降本增效。
提质增效是经营路径,即做大分子,通过提升产量、提升品质来提升总收益;降本增效是管理路径,即做小分母,通过减少工时、减少浪费,进而减少总成本。
在两种路径指引下,基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维度,我们提炼了人效提升TOP模型:
- 一是科技/T,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那这个东西提升的就是工具的效能,我通过对工具的改进来提升我的效能,比如数字化、新设备、新技术的引入。
- 二是组织/O,调节我们的生产关系,调节生产关系最后提升的其实是组织效能。
- 三是人员/P,即生产者、劳动者,对于劳动者的改进本质上就是劳动力效能。
图/人效提升TOP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