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规划】萤火虫算法栅格地图机器人最短路径规划【含Matlab源码 3662期】

✅博主简介:热爱科研的Matlab仿真开发者,修心和技术同步精进,Matlab项目合作可私信。
🍎个人主页:海神之光
🏆代码获取方式:
海神之光Matlab王者学习之路—代码获取方式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更多Matlab仿真内容点击👇
Matlab图像处理(进阶版)
路径规划(Matlab)
神经网络预测与分类(Matlab)
优化求解(Matlab)
语音处理(Matlab)
信号处理(Matlab)
车间调度(Matlab)

⛄一、萤火虫算法及栅格地图简介

1 萤火虫算法
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是由Yang于2010年提出的一种群智能优化算法,在自然界中,萤火虫之间通过自身发光来吸引异性前来交配以及吸引猎物进行捕猎,而该算法主要仿照自然界中萤火虫之间受彼此亮度而相互吸引的行为来进行目标范围内的寻优过程。
在萤火虫算法的基本思想中,主要涉及到的两个概念有两个,分别为吸引力与个体间的移动,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2.1 吸引力
在萤火虫算法中,每个萤火虫的位置代表了一个待求问题的可行解,而萤火虫的亮度表示该萤火虫位置的适应度值,亮度越高的萤火虫个体在解空间内的位置越好,在解空间内,每个萤火虫会向着亮度比自己高的萤火虫飞行来搜寻更优的位置,亮度越大对其他的萤火虫的吸引度越大。同时,萤火虫之间光的传播介质会吸收光,降低光的亮度,影响光的传播,所以萤火虫之间的吸引度会随着空间距离成反比,即两只萤火虫之间的吸引度会随着这两只萤火虫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基于此,使用相互吸引度公式对萤火虫之间的吸引力进行计算。

2.2 个体间的位置移动
受到吸引力的影响,种群中的每一只萤火虫均会被亮度比其大的萤火虫所吸引,进而向其所在的方向进行移动,具体的位置更新公式如下,而依次向所有亮度更大的个体移动完之后的位置才是萤火虫的最终确定位置。

2.3 算法步骤
使用萤火虫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时的具体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1)设置种群的个体数量、初始吸引度值β0、传播介质对光的吸收系数γ以及步长的扰动因子α;
(2)以萤火虫个体的位置信息作为待优化问题的解,以萤火虫个体的亮度作为解对应的适应度值,根据待优化问题的解的范围,随机初始化种群所有个体的位置信息;
(3)根据待求解问题,计算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之后对种群个体的适应度值进行比较,将最高适应度值作为种群的历史最优适应度值,将其对应的位置信息作为种群的历史最优位置信息;
(4)依次将每个个体与其它个体进行适应度值的比较,同时计算个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按照适应度值低的个体被适应度高的个体吸引的原则,确定每个个体分别被种群内哪些个体吸引并根据空间距离计算出每个个体受到的所有吸引力;
(5)每个个体依次向所有适应度值比它高的个体位置方向进行移动,按照相关公式进行位置更新;
(6)计算每个个体更新后的适应度值,对种群的历史最优适应度值、历史最优位置信息进行更新;
(7)根据预设的迭代次数重复步骤4到步骤6,当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停止迭代过程,输出种群的历史最优位置信息,此位置信息即为算法优化后获得的问题最优解。

2 栅格地图
2.1 栅格法应用背景
路径规划时首先要获取环境信息, 建立环境地图, 合理的环境表示有利于建立规划方法和选择合适的搜索算法,最终实现较少的时间开销而规划出较为满意的路径。一般使用栅格法在静态环境下建立环境地图。
2.2 栅格法实质
将AGV的工作环境进行单元分割, 将其用大小相等的方块表示出来,这样栅格大小的选取是影响规划算法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栅格较小的话,由栅格地图所表示的环境信息将会非常清晰,但由于需要存储较多的信息,会增大存储开销,同时干扰信号也会随之增加,规划速度会相应降低,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反之,由于信息存储量少,抗干扰能力有所增强,规划速随之增快,但环境信息划分会变得较为模糊,不利于有效路径的规划。在描述环境信息时障碍物所在区域在栅格地图中呈现为黑色,地图矩阵中标为1,可自由通行区域在栅格地图中呈现为白色,地图矩阵中标为0。路径规划的目的就是在建立好的环境地图中找到一条最优的可通行路径,所以使用栅格法建立环境地图时,栅格大小的合理设定非常关键。
2.3 10乘10的静态环境地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乘10的静态环境地图代码

%%%%%%%%%%%%%%%%%%%%%%%%%%%%%%建立环境地图%%%%%%%%%%%%%%%%%%%%%%%%%%%%
function DrawMap(map)
n = size(map);
step = 1;
a = 0 : step :n(1);
b = 0 : step :n(2);
figure(1)
axis([0 n(2) 0 n(1)]); %设置地图横纵尺寸
set(gca,'xtick',b,'ytick',a,'GridLineStyle','-',...
'xGrid','on','yGrid','on');
hold on
r = 1;
for(i=1:n(1))         %设置障碍物的左下角点的x,y坐标
    for(j=1:n(2))
        if(map(i,j)==1)
            p(r,1)=j-1;
            p(r,2)=i-1;
            fill([p(r,1) p(r,1) + step p(r,1) + step p(r,1)],...
                 [p(r,2) p(r,2) p(r,2) + step p(r,2) + step ],'k');
            r=r+1;
            hold on
        end
    end
end
  %%%%%%%%%%%%%%%%%%%%%%%%%%%%%%栅格数字标识%%%%%%%%%%%%%%%%%%%%%%%%%%%%
x_text = 1:1:n(1)*n(2); %产生所需数值.
for i = 1:1:n(1)*n(2)
    [row,col] = ind2sub([n(2),n(1)],i);
    text(row-0.9,col-0.5,num2str(x_text(i)),'FontSize',8,'Color','0.7 0.7 0.7');
end
hold on
axis square

建立环境矩阵,1代表黑色栅格,0代表白色栅格,调用以上程序,即可得到上述环境地图。

map=[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DrawMap(map);         %得到环境地图

2.4 栅格地图中障碍栅格处路径约束
移动体栅格环境中多采用八方向的移动方式,此移动方式在完全可通行区域不存在运行安全问题,当
移动体周围存在障碍栅格时此移动方式可能会发生与障碍物栅格的碰撞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加入约束
条件,当在分别与障碍物栅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可行栅格两栅格之间通行时,禁止移动体采用对
角式移动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约束条件的加入,实质是改变栅格地图的邻接矩阵,将障碍栅格(数字为“1”的矩阵元素)的对角栅格
设为不可达, 即将对角栅格的距离值改为无穷大。其实现MATLAB代码如下:
代码:

%约束移动体在障碍栅格对角运动
%通过优化邻接矩阵实现
%%%%%%%%%%%%%%%%%% 约束移动体移动方式 %%%%%%%%%%%%%%%%%
function W=OPW(map,W)
% map 地图矩阵  % W 邻接矩阵
n = size(map);
num = n(1)*n(2);
for(j=1:n(1))
    for(z=1:n(2))
       if(map(j,z)==1)
          if(j==1)                  %若障碍物在第一行
             if(z==1)               %若障碍物为第一行的第一个
                W(j+1,j+n(2)*j)=Inf;
                W(j+n(2)*j,j+1)=Inf;
             else
                if(z==n(2))         %若障碍物为第一行的最后一个
                   W(n(2)-1,n(2)+n(1)*j)=Inf;
                   W(n(2)+n(1)*j,n(2)-1)=Inf;
                else                %若障碍物为第一行的其他
                    W(z-1,z+j*n(2))=Inf;
                    W(z+j*n(2),z-1)=Inf;
                    W(z+1,z+j*n(2))=Inf;
                    W(z+j*n(2),z+1)=Inf;
                end
             end
          end
          if(j==n(1))               %若障碍物在最后一行
             if(z==1)               %若障碍物为最后一行的第一个
                W(z+n(2)*(j-2),z+n(2)*(j-1)+1)=Inf;
                W(z+n(2)*(j-1)+1,z+n(2)*(j-2))=Inf;
             else
             if(z==n(2))            %若障碍物为最后一行的最后一个
                W(n(1)*n(2)-1,(n(1)-1)*n(2))=Inf;
                W((n(1)-1)*n(2),n(1)*n(2)-1)=Inf;
             else                   %若障碍物为最后一行的其他
                W((j-2)*n(2)+z,(j-1)*n(2)+z-1)=Inf;
                W((j-1)*n(2)+z-1,(j-2)*n(2)+z)=Inf;
                W((j-2)*n(2)+z,(j-1)*n(2)+z+1)=Inf;
                W((j-1)*n(2)+z+1,(j-2)*n(2)+z)=Inf;
             end
             end
          end
          if(z==1)              
             if(j~=1&&j~=n(1))       %若障碍物在第一列非边缘位置 
                W(z+(j-2)*n(2),z+1+(j-1)*n(2))=Inf;
                W(z+1+(j-1)*n(2),z+(j-2)*n(2))=Inf;
                W(z+1+(j-1)*n(2),z+j*n(2))=Inf;
                W(z+j*n(2),z+1+(j-1)*n(2))=Inf;
             end
          end
         if(z==n(2))
            if(j~=1&&j~=n(1))         %若障碍物在最后一列非边缘位置 
               W((j+1)*n(2),j*n(2)-1)=Inf;
               W(j*n(2)-1,(j+1)*n(2))=Inf;
               W(j*n(2)-1,(j-1)*n(2))=Inf;
               W((j-1)*n(2),j*n(2)-1)=Inf;
            end
         end
         if(j~=1&&j~=n(1)&&z~=1&&z~=n(2))   %若障碍物在非边缘位置
            W(z+(j-1)*n(2)-1,z+j*n(2))=Inf;
            W(z+j*n(2),z+(j-1)*n(2)-1)=Inf;
            W(z+j*n(2),z+(j-1)*n(2)+1)=Inf;
            W(z+(j-1)*n(2)+1,z+j*n(2))=Inf;
            W(z+(j-1)*n(2)-1,z+(j-2)*n(2))=Inf;
            W(z+(j-2)*n(2),z+(j-1)*n(2)-1)=Inf;
            W(z+(j-2)*n(2),z+(j-1)*n(2)+1)=Inf;
            W(z+(j-1)*n(2)+1,z+(j-2)*n(2))=Inf;
         end
       end
     end
   end
end

2.5 栅格法案例
下面以Djkstra算法为例, 其实现如下:

map=[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建立环境矩阵map%%%%%%%%%%%%%%%%%%%%%%%%%%%%%
DrawMap(map); %得到环境地图
W=G2D(map);   %得到环境地图的邻接矩阵
W(W==0)=Inf;  %邻接矩阵数值处理
W=OPW(map,W); %优化邻接矩阵
[distance,path]=dijkstra(W,1,100);%设置起始栅格,得到最短路径距离以及栅格路径
[x,y]=Get_xy(distance,path,map);   %得到栅格相应的x,y坐标
Plot(distance,x,y);   %画出路径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函数程序:
DrawMap(map) 详见建立栅格地图
W=G2D(map) ; 详见建立邻接矩阵
[distance, path] =dijkstra(W, 1, 100) 详见Djk stra算法
[x, y] =Get_xy(distance, path, map) ;
Plot(distance, x, y) ;

⛄二、部分源代码

clc
clear
close all
tic
%% 地图
G=[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for i=1:20/2
for j=1:20
m=G(i,j);
n=G(21-i,j);
G(i,j)=n;
G(21-i,j)=m;
end
end
%%
S = [1 1];
E = [20 20];
G0 = G;
G = G0(S(1):E(1),S(2):E(2));
[Xmax,dimensions] = size(G);
dimensions = dimensions - 2;
X_min = 1;
%% 参数设置
max_gen = 200; % 最大迭代次数
num_polution = 50; % 种群数量
fboj=@(x)fitness(x,G,X_min,Xmax);

⛄三、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matlab版本及参考文献

1 matlab版本
2014a

2 参考文献
[1]陈云霁,范道生,刘新宇. “基于正弦余弦算法的自主导航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自动化学报,2012年,38(8): 1465-1474.
[2]陈云霁,范道生,刘新宇. “基于正弦余弦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实验研究.” 科技通报,2011年,27(11): 68-71.
[3]张银红,杨琳. “基于正弦余弦算法的栅格地图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年,22(7): 12-15.
[4]刘江波,吴天一. 《栅格地图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3 备注
简介此部分摘自互联网,仅供参考,若侵权,联系删除

🍅 仿真咨询
1 各类智能优化算法改进及应用

生产调度、经济调度、装配线调度、充电优化、车间调度、发车优化、水库调度、三维装箱、物流选址、货位优化、公交排班优化、充电桩布局优化、车间布局优化、集装箱船配载优化、水泵组合优化、解医疗资源分配优化、设施布局优化、可视域基站和无人机选址优化

2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
卷积神经网络(CNN)、LSTM、支持向量机(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极限学习机(ELM)、核极限学习机(KELM)、BP、RBF、宽度学习、DBN、RF、RBF、DELM、XGBOOST、TCN实现风电预测、光伏预测、电池寿命预测、辐射源识别、交通流预测、负荷预测、股价预测、PM2.5浓度预测、电池健康状态预测、水体光学参数反演、NLOS信号识别、地铁停车精准预测、变压器故障诊断

3 图像处理方面
图像识别、图像分割、图像检测、图像隐藏、图像配准、图像拼接、图像融合、图像增强、图像压缩感知

4 路径规划方面
旅行商问题(TSP)、车辆路径问题(VRP、MVRP、CVRP、VRPTW等)、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无人机协同、无人机编队、机器人路径规划、栅格地图路径规划、多式联运运输问题、车辆协同无人机路径规划、天线线性阵列分布优化、车间布局优化

5 无人机应用方面
无人机路径规划、无人机控制、无人机编队、无人机协同、无人机任务分配

6 无线传感器定位及布局方面
传感器部署优化、通信协议优化、路由优化、目标定位优化、Dv-Hop定位优化、Leach协议优化、WSN覆盖优化、组播优化、RSSI定位优化

7 信号处理方面
信号识别、信号加密、信号去噪、信号增强、雷达信号处理、信号水印嵌入提取、肌电信号、脑电信号、信号配时优化

8 电力系统方面
微电网优化、无功优化、配电网重构、储能配置

9 元胞自动机方面
交通流 人群疏散 病毒扩散 晶体生长

10 雷达方面
卡尔曼滤波跟踪、航迹关联、航迹融合

  • 23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是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它模拟了萤火虫的行为,通过萤火虫的互相吸引和追逐来寻找最优解。在MATLAB中实现萤火虫算法可以用以下步骤: 1. 初始化萤火虫种群,包括每个萤火虫的位置和亮度。 2. 设置初始最小亮度和最大迭代次数。 3. 计算每个萤火虫之间的亮度和距离,根据亮度大小和距离远近更新每个萤火虫的位置。 4. 更新每个萤火虫的亮度。 5. 每次迭代时,比较所有萤火虫的亮度,如果出现更亮的萤火虫,则将其作为新的最小亮度。 6. 当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满足停止准则时,输出最小亮度和对应的位置。 以下是MATLAB代码示例: ```matlab % 定义目标函数 fun = @(x) x(1)^2 + x(2)^2; % 初始化参数 n = 50; % 萤火虫数量 d = 2; % 维度 alpha = 0.5; % 吸引因子 beta0 = 0.2; % 衰减因子 gamma = 1; % 扰动因子 lb = [-5, -5]; % 变量下限 ub = [5, 5]; % 变量上限 max_iter = 100; % 最大迭代次数 % 初始化萤火虫位置和亮度 x = rand(n, d) .* (ub - lb) + lb; light = fun(x); % 迭代计算 iter = 1; while iter <= max_iter % 计算每个萤火虫之间的亮度和距离 for i = 1:n for j = 1:n if light(j) > light(i) r = norm(x(i, :) - x(j, :)); beta = beta0 * exp(-gamma * r^2); x(i, :) = x(i, :) + beta * (x(j, :) - x(i, :)) + alpha * (rand(1, d) - 0.5); x(i, :) = max(x(i, :), lb); x(i, :) = min(x(i, :), ub); light(i) = fun(x(i, :)); end end end % 更新最小亮度 [min_light, min_index] = min(light); if min_light < global_min_light global_min_light = min_light; global_min_pos = x(min_index, :); end % 输出当前迭代次数和最小亮度 disp(['Iteration ', num2str(iter), ': ', 'Minimum value = ', num2str(global_min_light)]) % 更新迭代次数 iter = iter + 1; end % 输出最优解 disp(['Global minimum found: ', num2str(global_min_light), ' at (', num2str(global_min_pos(1)), ', ', num2str(global_min_pos(2)), ')']) ``` 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简单的目标函数 $f(x_1, x_2) = x_1^2 + x_2^2$,并使用萤火虫算法来寻找最小值。我们使用了50个萤火虫,并设置了最大迭代次数为100。在每次迭代中,萤火虫之间的亮度和距离被计算,通过更新萤火虫位置来寻找更优解。最终,输出找到的全局最小值和对应的位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