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说收购

十年民生先生,我个人并不认同你所说的民生银行因为股权分散而导致发展潜力较小的说法。如果有一天,民生银行拥有一个绝对控股大股东,那么就是我抛售民生银行的时候。这就好像汇丰收购恒生一样,恒生银行被汇丰收购之后,就是一个永久性的地方银行,是一个附庸。再也不可能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这样一个公司在我个人来看是不值得投资的。同样,收购是要讲究一个公司文化是否融合的,并不是你收购了对方股权,就会让对方的资源成为你的资源的。很多收购失败的案例就是因为这种公司文化的冲突和矛盾引起的消化不良。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时候并非1+1=2或者>2的,所以,我对于把希望寄托在招商或者其他金融公司的收购上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而且我并不认为招商有资格收购民生,对民生银行进行控股。甚至,我个人可以较为肯定的认为,招商收购民生最终必然会导致消化不良而不是完美的合并。

 

珠穆朗玛999先生,看了你上个文章说的内容,个人建议你多仔细看看财报再进行分析和总结性的发言。中行的一季报所谓的19.47%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年化后的数据,而民生银行5.05%是一季度没有经过年化的数据。请你把民生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乘以4或者把中行的数据处以4在进行比较好吗?另外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个人建议你,弄懂了银行业务在对银行感兴趣。从一个投资者角度来说,银行业的分析是最难的,我个人认为对银行也知识的学习不会是一个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牛牛678先生,你的想法很接近招商行收购的目的,在现今的世界金融格局来说,如何最快的进行世界性布局是很重要的。而永隆银行的协同效应和资源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否有这么高的价值就是见仁见智的。

 

招商行的做法和民生会有不同,因为它是全资收购,那么,永隆银行的经营收益会合并报表。其中永隆经营的净利润是要计入投资收益中的,但是这部分的收购资金是要以净资产来进行收购的。由于永隆银行是上市公司,那么其公司价值是有公开市场价值进行衡量的,那么在计入净资产的时候应该以长期股权进行计入。至于计入的时候的账面价值是否就是初始投资金额就要看招商行的会计手法了。以民生银行的财务手法来说是较为稳健和有利的,因为入账价值缩水3亿多,计入投资亏损,是抹去了三亿多的资金。但是这部分资金计入净利润却只有两亿多的净利润,但是这部分计入损益的亏损就要计入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账面损失没有减少,但是却多付出了几千万的所得税。

 

新人兄,这种摊余的成本方法要看每个银行的实际情况不会有硬性的强迫时间限制,会有一个范围弹性的。不过我个人认为,永隆银行作为上市银行比作为退市的银行更对招商有利。而且,这么高价格的收购,很难说招商行一定会全部现金收购。个人认为应该拥有交换股权+现金的条款。

 

牛牛678先生,我个人对你所说的招商行的前两年的业绩增长的原因分析持保留偏否定态度。不清楚牛牛678先生是否对银行业的盈利有清晰的认知,资本对于银行业来说就是盈利的代名词。而在中国银行资本的作用更是比任何国家都要大,所以,招商银行前两年的超常规发展完全是因为国家金融环境和增发所融资得到的资本。并非你所说的招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云云,招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零售这块确实有作用,但是并非如你所想的那么大。你的这个结论完全有些想当然了,相关的对比你可以看看最近各大银行融资之后的效果就可以看出,招商行的所谓核心竞争力释放的作用在银行的业绩增长中占比不会超过10%——15%。而融资的股东权益增厚的作用则最少超过60%以上。中国银行的盈利85%以上还是来自于风险资产,所以,在现有中国金融环境中千万不要小看资本的作用。

 

另外在联合控股的收购上来说,先生看来并不了解美国金融业的规则。不说民生银行入股联合控股100%可以达到9.9%的情况,单说就算是现在的4.9%持股比例依然可以发挥非常大的协同效应。绝对不是你所说的不如永隆银行对于招商的收购作用。这个方面我感觉没必要说太多,因为先生可以仔细找找相关的规定和资料,以及多接触一下美国金融业的模式就可以知道很多问题了。

 

至于说陕国投,呵呵,我个人从我自身经历来看,无法认可300亿以上的收购案例和陕国投等案例相提并论。不是一个量级的,先生如果真的不只是听过混业经营这个名词,而是了解混业经营真正的含义的话,就会知道陕国投的收购目的不在于经营,而在于平台。中国金融业对于银行业的限制和各种分业经营的规则让很多国人并不了解很多协同效应的效果。我个人无法相信,永隆银行带给招商的效果会超过15倍的联合控股和15倍的陕国投。

 

十年民生先生,我这儿是周末,去 和 夫人游泳去了。汗,根本就没上网,并非对你的问题有什么歧义。嗯,不过说到收益率确实让我较为为难,我个人不认为公开收益率有什么太多的好处。我个人之前的证券投资是有断层的,并非持续性的不断投资。第一次的投资是在95年,比先生要晚很多。如果按照到现在的非断层年限,应该也是十多年了,但是中途我是有部分时间离开了证券投资的,所以我无法说清楚具体的投资到底复合利润达到多少。总体来说如果按照我只在证券公司呆的时间,我是超过你的,因为我9701年都离开了市场,相对来说股市低潮期我是较为幸运的躲开了。但是如果按照持续性的投资年限计算,我的投资收益率应该是和你差不多。至于说97年之前的时候投资收益率我个人认为应该归为运气,不能称为自己的能力。那个时候我很年轻连宿命论都会用上,我认为10年一个轮回,97年并不会说回归而有什么特别的回报。相反会重蹈87年世界性股灾覆辙,而我做投资决定也比较轻率,我当时投资鞍山合成只是因为我在当地居住。有过一次我看到一次鞍山合成的广告牌以及通过熟人了解了一下公司的情况,可以说就是炒运气的灵光一闪。那一次我赚了十多倍,现在鞍山合成已经称为历史的尘埃了。可是现在我自己想想都觉得后怕,那纯粹就是把自己的命运系在裤腰带上。

 

剩下的回家有空在回复先生你,另,老股民兄,我的民生成本应该不会比你高。我记不清当初具体多少钱买的了,但是我经历了股改对价和05年以来的所有分红。我现在的软件系统的成本说是1.8元多一些。而且我的资金在07年没有任何的仓位调整,我的所有股票成本都来自于那个时候。事后并没有补仓,只是有现金分红的时候会用现金购买。如果按照你07年的补仓操作和仓位的时间对比,应该你比我高。

作者:道听途说

※我现在软件系统提示的成本价是9.17元,那个实验帐户的成本更高为11.94元,远远的高于你目前的成本价,因为我曾经几乎是全部卖出了民生的原因。我说的是我在05年买进的价格。按照你现在的成本,那么当时买进的价格确实是比我高一点,假如我不动,那么我现在民生的成本大概在1.5元。

 

蝇头小 利 先生,用现金出资收购都会对资本充足率有一定影响的。这个影响就要看投资额度和具体投资价格了,如果折价收购影响会稍小,如果溢价收购影响会稍大。因为收购的公司股权在公开市场具有价格衡量标准的情况下需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储备。这部分的变动储备价值计入附属资本的时候是要打七折的,所以,对于公司的资本净额和资本充足率必然会有影响。但是招商行的选择也有道理,因为招商行的股权融资之后,其附属资本一直没有补充,这次收购的影响完全可以发行债券补足附属资本进行弥补。但是打七折的情况下,很明显投资额度越大,溢价收购的价格越高,对资本充足率负面影响越大。以民生银行的投资额度来说,这个影响并不很大。

作者:道听途说

 

 

以下是博客主人的答复:

呵呵,民生好像没什么变化啊。

我知道的是,民生还是那个民生,民生依然每个星期能给我赚1分多一点的钱。就好比是这只母鸡每天在下蛋。

=============================================================

我还以为你拿着民生不动就能赚钱呢,呵呵

发布者 匿名人士 

※呵呵,很显然,是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说的意思就是拿着不动,民生每天在给我赚钱。其实,由于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看起来民生每星期给我赚1分多钱,实际上就等于是给我赚钱2分多甚至3分多的。因为银行股的交易价格并不是按照净资产来交易的。

一般来说,在高速发展期的银行股,其市净率往往是在3倍以上的,只有到了稳定期以后,银行股的交易价格就会在净资产的2倍左右。

 

道听途说先生:

感谢你的回复,得罪了,呵呵!

先生95年第一次进入股市,就能够长期持有一只股票而获得十几倍的收益,足见先生非凡人也!

看你的经历,知道先生的水平确实高,我没有看错你。你的运气也不错。高水平加上好运气,想不赚大钱都难,和你和老股民先生一起持有民生,心里踏实了很多。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析,持有民生吧!

希望我们的民生银行如我们预期。

发布者 漫步人生/十年民生

※哈哈,好像我们是在抱团取暖了!?嗯,我们就抱团取暖吧,谁让我们这些老家伙如此笨呢?做个差价都不会。呵呵,现在最好希望看十年、600900两位先生也介入这个抱团取暖的行列,那么我们就有五个人了。五个人,五个大男人在一起该做什么呢?

 

另:今天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我们都赚钱了,但好像都不在状态,人也越来越懒惰,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效益并不理想,这究竟是进步呢还是退步?是不是该激情一点?是不是该向dkd、猪哥哥两位学习一点什么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