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之路】系统分析师知识框架

【系统分析师之路】系统分析师知识框架

系统分析师整体知识框架

第三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

1. 信息化基本概念
  1. 维纳: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 香农: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减少
  3. 信息化: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
  4. 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主攻方向
  5. 信息化主体:全体成员
  6. 信息化从小到大五个层次
    1. 产品信息化
    2. 企业信息化(ERP,CRM,SCM)
    3. 产业信息化
    4. 国民经济信息化
    5. 社会生活信息化(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
  7.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个要素
    1. 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2. 信息网络:应用基础
    3. 信息技术:龙头
    4. 信息产业:建设基础
    5. 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
    6. 信息化政策:保障
  8. 信息化的三流:信息流(核心),资金流,物流
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1. 信息系统分类
    1. 按应用层次分类: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事务级
    2. 按数据环境分类: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信息检索信息
  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
    1. 第一阶段:以数据处理为核心,围绕职能部门需求
    1.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2.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3. 战略集合转化法SST
    2. 第二阶段:以企业内部MIS为核心,围绕企业整体需求
    1. 战略数据规划法SDP
    2. 信息工程法IE
    3. 战略珊格法SG
    3. 第三阶段: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以集成为核心,围绕企业战略需求
    1. 价值链分析法VAC
    2. 战略一致性模型SAM
3.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1. 定义: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2. 电子政务的四种模式
    1. G2G: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政务活动
    2. G2B:政府向企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3. G2C:政府面向公众所提供的服务
    4. G2E:政府与政府公务员之间的电子政务
4.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1. 定义:买卖双方通过现代化开放的因特网进行各类商业活动
  2. 常见的安全协议:SET(会话层,应用层),SSL(传输层)
  3. 电子商务四种形式
    1. B2C:企业对消费者,如京东,当当,苏宁
    2. B2B:企业对企业,如阿里巴巴
    3. C2C:消费者对消费者,如咸鱼网
    4. O2O:线上对线下,如网上团购
    5. 没有G:没有对政府
  4. 包括的运营模式: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
5. 企业资源计划ERP
  1. 特点:它是管理思想的变革,需要个性化定制
  2. 包括内容: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控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3. 变革: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2,企业资源计划ERP
  4. ERP与MIS区别:ERP更多的是引入外面成熟的体系,而MIS系统更多的是从企业自身出发
  5. ERP的思想: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及时调整。而财务软件是强调事后核算
6. 客户关系管理
  1. 包括:触发中心和挖掘中心
    1. 触发中心:客户与CRM通过电话,传真,Web等多种方式触发来沟通
    2. 挖掘中心:记录交流沟通的信息和进行智能分析。
  2. 支柱性功能: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
  3. 定义:以客户为中心防止客户流失,为企业建立一个客户信息收集管理,分析,利用的信息系统
  4. 目的:改进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
7. 供应链管理
  1. 定义:是一条增值链,围绕企业的核心,增加物料的价值,给企业带来收益
  2. 控制的四个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
  3. 做的事情:不出现库存过多的情况
8. 产品数据管理
  1. 数据仓库
    1. 特征: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反应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
    2. 作用: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3. 数据集市:小一号的数据仓库
  2. 数据挖掘:
    1. 定义:用于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
    2. 分为两种:描述型数据挖掘和预测型数据挖掘
    1. 描述型数据挖掘:包括数据总结,聚类以及关联分析等
    2. 预测型数据挖掘:包括分类,回归及时间序列
9. 商业智能BI
  1. 包括三大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
  2. 定义: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分析和挖掘结构化的,面向特定领域的存储与数据仓库的信息
  3. 目的:帮助用户认清发展趋势,获取决策支持并得出结论
10. 决策支持系统
  1. 定义:计算机得到一些信息,分析一些数据后,辅助人来作出最后的结论的系统
11. 企业门户
  1. 定义:内部系统互联网化的一个过程
  2. 分类
    1. 企业网站:注重单向信息传递,缺互动
    2. 企业信息门户: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
    3. 企业知识门户:企业网站的基础上增加知识性的内容
    4. 企业应用门户: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集成。以业务流程和企业应用为核心
    5. 企业通用门户:集以上四者于一身
12. 企业应用集成
  1. 按集成层次划分
    1. 界面集成(表示集成):界面集成,统一入口、低成本
    2. 数据集成: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中
    1. 数据仓库,联邦数据库都被可视为数据集成
    3. 控制集成:也叫功能集成或应用集成,利用远程过程调用或中间件等实现业务逻辑上的集成
    4. 业务流程集成:也叫过程集成或者B2B集成,对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进行定义,授权和管理
  2. 按数据交换方式划分
    1. 消息集成:数据量小,频繁异步数据传输
    2. 共享数据库:实时性强,频繁交互,同步数据传输
    3. 文件传输:数据量大,交换频度小,实时性要求低
    3. 目的:打通企业各个子系统打通信息孤岛
13. 知识管理
  1. 核心:隐性的知识文档化,显性化的过程
  2. 知识管理包括了知识生成工具,知识编码工具和知识转移工具
14. 电子数据交换EDI
  1. 定义:其实就是无纸办公的思想,将需要传输的单据做成统一的报文

第四章 系统规划

1. 系统规划的六个步骤
  1. 初步调查
  2. 确定系统目标
  3. 分析子系统的组成
  4. 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
  5. 进行可行性研究
  6. 制定系统的建设方案
2. 项目的机会选择
  1. 包括的五个步骤
    1. 立项目标和动机
    2. 立项价值判断
    3. 项目选择和确定
    4. 初步调查
    5. 可行性分析
3. 可行性分析
  1. 可行性分析的七个步骤
    1. 确定目标
    2. 研究系统
    3. 建立模型(新系统高层的逻辑模型)
    4. 评价方案
    5. 推荐方案
    6. 编写报告
    7. 递交报告
  2. 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可行性分析的输出)
    1.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 可选方案
    3. 所建议的系统
    4. 经济可行性
    5. 技术可行性
    6. 法律可行性
    7. 用户使用可行性
    8. 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问题
  3. 可行性分析的四个方面
    1. 经济可行性
    2. 技术可行性
    3. 法律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4. 用户使用可行性(管理可行性、运行可行性)
4. 成本效益分析
  1. 盈亏平衡点: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的量
  2. 投资回收期:哪个时间点正好把成本收回来,它越短越好
    1. 静态投资回收期: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 动态投资回收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成现值
  3. 投资回报率ROI:投资回收期的倒数,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
  4. 现值:未来的钱在现在的价值
  5. 净现值:大于零代表可行,越大越好
  6. 贴现率:将来的钱,折算到现值,少掉或多出的那部分的钱与将来的钱的比值
    1. 例如:1年后你可以得到100万,贴现率为5%,所以相当于这笔钱现在的价值为95万
  7. 内部收益率: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1. 投资回报期较长的项目对内部收益率指标尤为重要
  8. 净现值率:净现值/投入的现值
5. 成本概念
  1. 直接成本:团队差旅费,工资,项目物料
  2. 间接成本:管理费用,多项目分摊成本。例如:税金,额外福利,保卫费
  3. 混合成本:固定工资+绩效奖金的模式就是混合成本的应用
  4. 变动成本:成本值虽然不断的变化,但它与销售额的比例不变,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外包费,开发奖金等
  5. 有形收益:要么业绩增加了营收增加了,有更多的销售额进来了,或者是成本降低了

第五章 软件工程

1.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1. 偏向管理的划分
    1. 立项阶段
    2. 开发阶段
    3. 运维阶段
    4. 消亡阶段
  2. 偏向技术开发的划分
    1. 系统规划:系统设计任务书(系统建设方案,实施计划)
    2. 系统分析: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计划,初步的用户手册
    3. 系统设计:架构设计文档,概要设计说明书,各类设计图
    4. 系统实施
    5. 系统验收
2. 信息系统开发模型
  1. 瀑布模型
    1. 六个阶段:可行性分析(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2. 特点:适用于需求明确的项目
  2. 螺旋模型
    1. 四个象限: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
    2. 三个特点
      1. 强调风险分析和评估
      2. 瀑布和迭代的综合
      3. 适用于大型高风险项目
  3. 迭代模型
    1. 定义:是一次完整地经过所有工作流程的过程
    2. 特点:类似小型的瀑布式项目
    3. 统一开发过程
      1. 四个阶段:初始,细化,构造,移交
      2. 三个核心:用例驱动,以架构为中心,迭代和增量
  4. 增量模型
    1. 定义:瀑布模型和原型进化模型的综合
    2. 特点:无需等到所有需求都出来,只要某个需求的增量包出来即可进行开发
  5. V模型
    1. 特点:从瀑布演化,在瀑布基础上加强了测试,测试贯穿始终
    2. 需要:提前作测试计划和做测试用例
  6. 原型模型
    1. 两种分类:抛弃和演化
    2. 特点:需求不明确使用
  7. 敏捷开发模型
    1. 四大分类:自适应开发,极限编程,特征驱动开发,水晶方法
    2. 特点:轻量高效,低风险,柔性,可预测,科学且充满乐趣
    3. 四大价值观:沟通,简单,反馈,勇气
    4. 最佳实践:简单设计,测试先行,重构,计划游戏,小型发布,隐喻,结对编程,集体代码所有制,持续集成,每周工作40小时,现场客户,编码标准
  8. 喷泉模型
    1. 特点:面向对象,有迭代和无间隙的特点
  9. 构件模型
    1. 特点:构件具有可复用的价值,需建立构件库并反复使用构件库
    2. 构件标准有三个:CORBA,COM/DCOM,EJB
    3. 构件库包括:构件获取和构件管理
  10. 净室软件工程
    1. 定义:是一个受控污染级别的环境
    2. 强调:正确性验证而不是测试
  11. 逆向工程
    1. 定义:是一个恢复设计的过程
    2. 特点:从已有的程序中抽取数据结构,体系结构和程序设计信息
    3. 流程:现有系统—>逆向工程—>考虑新需求—>正向工程—>新系统
    4. 抽象层次越高,完备性就越低。
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 四种开发方法:结构化,原型,面向对象,面向服务
    1. 结构化方法
      1. 特点: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
      2. 优点:开发目标清晰化,开发工作阶段化,开发文档规范化,设计方法结构化
      3. 缺点:难以适应需求变化,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2. 原型法
      1. 优点:以客户为中心,成本风险降低,开发速度加快
      2. 缺点:对技术层面难度大的系统,不适合使用原型开发
    3. 面向对象方法
      1. 优点:更好的复用性,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全面,合理和统一的模型
      2. 缺点:分析,设计,实现三个阶段界限不是很明确
    4. 面向服务方法
      1. 三个主要的抽象级别:操作,服务,业务流程
      2. 服务建模的三个阶段:服务发现,服务规约和服务实现
      3. 三个层次:基础设计层(底层服务构件),应用结构层(服务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协定)和业务组织层
  2. 开发方法和开发模型的关系
    1. 开发方法比开发模型要来得大一号
    2. 结构化开发方法对应V模型和瀑布模型
    3.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对应喷泉,统一方法,敏捷,面向服务模型

第六章 需求工程

1. 需求工程概述
  1. 软件需求的概念
    1. 定义:用户对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期望
    2. 基本特征:可验证性,可跟踪性
    3. 目的:解决冲突,发现边界,软件如何与外界交互,详细描述系统需求和软件需求
    4. 详细: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能力,是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他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能力,以及反映这些条件或能力的文档说明
  2. 需求的分类
    1. 需求的三个分类
      1. 业务需求(整体全局):反映企业或客户对系统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2. 用户需求(用户视角):用户要求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
      3. 系统需求(计算机化):规定了开发人员必须在系统中实现的软件功能
        1. 功能需求:表示系统为用户提供某项功能,使用户的业务目标得以满足
        2. 非功能需求:系统必须具备的属性和品质,又可细分为软件质量属性和其他非功能要求
          1. 用户想当然认为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或性能。如果期望需求没实现,会让用户感到不满意
          2. 非功能需求还包括压力,边界,安全等,一般用场景架构获取
        3. 设计约束:制限条件或补充规约。用户规定使用的开发语言或开发数据库等
    2. 质量功能展开模型QFD
      1. 定义:别名“质量屋”,顾客驱动的产品开发方法
      2. 目的:使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和最优的质量占领市场
      3. 分类
        1. 基本需求:明示的常规需求
        2. 期望需求:隐含的需求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进击的横打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