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IRS实验设计类型

fNIRS实验设计包括两种基本的类型:组块设计(block design)和事件相关设计(event-related design)。

一、组块设计

对于组块设计,相同条件的实验刺激依次出现,由于大脑反复加工同种类型的刺激,导致神经活动的响应不断累积,最后达到一种稳定状态。不同组块的变化代表着自变量的变化。组块设计比较适合那些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使被试进入或脱离某种状态的实验,如果在不同条件之间快速变换会导致被试有额外的认知负担,比如持续注意、情绪、n-back任务。

那么组块设计,每个组块的持续时间多长合适呢?我们知道,血液动力学活动相比于神经电活动是有一定延迟的,因而组块的时间间隔不能太短,太短的话,会导致血液动力学响应没有充足的时间累积以到达一个峰值。也不能太长,太长的话就不经济了。

那么两个组块之间的时间间隔多久合适呢?太短的话,前一个组块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活动还没有下降至基线水平,下一个组块就开始了,这会导致前一个组块对后一个组块产生影响。如果间隔时间太长,又会导致实验时间变成,成本提高,这也是不太好的。

所以需要确定合适的组块时间、组块与组块间的时间间隔。

下图可以形象地描述上面的解释,特殊的是,下图的组块设计中,组块时间和组块与组块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二、事件相关设计

但是对于有的实验,如果一直呈现某种条件的实验刺激,会导致被试出现习惯化(比如go/no go实验范式);又或者研究者想要探究某种条件的实验刺激引发的神经活动响应模式;又或者是研究者想要根据被试的表现将trial切割,那么对于这些情况,一直呈现相同条件刺激的组块设计就不太合适了,这时候,就得使用事件相关设计。在事件相关设计中,不同条件的实验刺激交叉出现。

说到事件相关设计,就得说到两个相邻trial之间的时间间隔了,根据trial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将事件相关设计分为快速事件相关设计和慢速事件相关设计。

很好理解,在慢速事件相关设计中,trial与trial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通常在12s-20s),这样可以保证上一个trial引发的血液动力学响应在下一个trial出现之间已经消失了,即血液活动回到了基线的水平,因此这种实验设计的分析思路可以参考脑电中的ERP分析(如下图所示)。但是,由于血液动力学响应速度较慢,如果每呈现一个刺激,都要等它引发的血液动力学响应回到基线水平再呈现下一个刺激,这样会导致在相同时间内,做的trial数很少,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慢速事件相关设计的弊端,快速事件相关设计就出来了。快速事件相关设计两个trial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2-3s),上一个刺激诱发的血液动力学响应还未恢复至均值,下一个刺激就出现了,因而无法参考脑电中的ERP分析思路。那么如何分离出不同条件刺激对血氧水平的影响呢?这就涉及到更详细的fNIRS数据分析方法—构建GLM模型了~我会在之后用一篇专门的文章来介绍这个。

今天就先到这里~晚安

  • 9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