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研究

总纲

 王阳明心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理论: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王阳明认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无外物,心无外理;

卷上

 圣人之学也就是心学,圣学的目的也是让人恢复灵明的本体。人的本体复归了,“以此乎纯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

 王阳明所谓的知行合一便是本体,即灵明不昧的本心。知行正如本体作用,本体和作用是不可分离的,亦如灯和灯光是一体一样。真如他所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知是行的宗旨,行是知的落实;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

 性是心的本体,天理是性的本原,因此完全彻底地发挥本心就是完全彻底地发挥出本性;心是身体的主宰;心发挥出来的就是意念;意念的本源就是感知,意念指到的东西就是事物。我们的意念在看,听,言,行上,那么听,言,行就是一个事物。所以,我说本心之外没有天理,本心之外没有事物。心就是道,道就是天,认识了自己的本心就能认识道,认识天。心是身体的主宰,心的清明灵撤是认识。认识的发动机是思想,思想所涉及的对象就是事物。心的本体原本不动,心的本体就是人的天性,天性就是天理。人的天性原本不动,天理也是这样,不断积累正义就是恢复心的本体。心中万事万物,具体逼真的呈现时,心就达到淡然无碍,泯然无我的境界;心中淡然无碍,泯然无我,万事万物也就会全部呈现在心中。

 知是心的本体,心本来就会感知。良知,不需要本心到外去寻求。如果我们心中固有的良知能完全发挥、运用出来,而又没有个人欲望掺杂阻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多少都会有私心杂念,所以必须用致知格物的功夫,去战胜心中的私欲,恢复天理。也就是要使心中的良知无丝毫人欲的阻碍,使良知充满心田,毫无阻碍地发挥流行,这就是致良知。良知恢复了,思想和意志就能真诚专一。

 格物是诚意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穷理是尽性的功夫,惟精是惟一的功夫。格就是修正的意思,就是纠正谬误使其复归中正。
白天的时候受外界干扰觉着心很乱,就要去练习静坐;懒得看书,那就去看书,这就是对症下药;

 圣人的心一如明镜,只是明亮可照,能随着感触应对,遇到什么东西照什么东西,没有照不到的。

人应该在万事万物上磨炼心性,这样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做到“静亦定,动亦定”;

 认识是实践的开始,实践是认识的完成,圣人的学说只有一个功夫,认识和实践是统一的,不能分开的;

 只要除去私欲、保养天理就是功夫。宁静时念念不忘除去私欲、保存天理,动时亦念念不忘除去私欲、保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都做功夫。如果只靠在宁静时,去做除私欲,存天理的功夫,不但会渐渐地养成喜欢宁静,厌恶活动的弊病。这样,还有许多小毛病都潜伏在心里,不能彻底根除,一遇到具体事情便又潜滋暗长。

 做学问必须有个根本,必须在这个根本上用功夫,循序渐进才能长进。立志用功做学问,如种树一样。刚开始只是根芽,等到开始有个树干时,还没有长出树枝,长出枝条后,才会生出叶子,有了枝叶之后才会开花结果。做学问必须在自己的心体上下功夫,凡是不明白、行不通的事情,都要反省内求在自己本心上去体会,这样就会明白。

 人学习不下功夫,就会自以为已经知道如何做学问,然后只照老样子去实践。殊不知私欲天天生长,就像地上的灰尘,一天不扫,就又积一层。如果踏踏实实的下功夫,就会知道天道广大无边,无穷无尽,愈探求深入,这样下去,就一定会做到精深纯一,没有一丝一毫不彻底的地方。

 圣人论道一定是越到后世越谦卑,贤人的议论却会越讲越高妙。贤人不曾抬高自己,抬高自己那就是不真实。

 心中无善无恶,正是天理宁静自在的表现。心中有善有恶,是思想感情发出的结果。人的思想感情不发动,心中就无善无恶,这就是至善;

 注重存养本心的人,每天都会发现自己不足;注重知识见闻的人,每天都发现自己懂得越来越多;每天发现自己不足的人,德行修养日日提高;每天发现自己知识越来越多的人,德行修养在一天天降低。

 心就是那个能看、能听、能说、能做的心,这个心是人性,就是天理。有了人性,才会产生对应的天理,这就是仁。人性的生理,表现在眼睛上,就能看,表现在耳朵上,就能听,表现在嘴上就能说,表现到四肢上,就能动,这就是天理在起作用。因为他主宰我们整个身体,所以叫心。心的本体原本就是是天理,根本就没有什么不符合人情天理的地方。这个心才是真我,这个真我才是躯体的主宰。如果没有真我,也就没有躯体,有了真我人才有生命,失去了真我就会死去。你如果真的想满足躯体的要求,就必须依靠真我,时常存养真我的本体,在独处时谨慎警戒,在别人听不到的时也恐慌畏惧,唯恐对本心有丝毫的伤害。于是,刚有一点违背人情天理的念头萌生,就如同刀割针刺一般,疼痛难忍,必须拿掉刀子,拔了针刺,才能制止对本心的伤害。这样才是有为自己的心,才能战胜私欲。

卷中

 认识的真切笃实就是实践,实践的自觉细致就是认识。认识和实践的功夫,本来是不可分离的。

 心,只有一个。本心的恻隐同情就叫做仁爱;本心合乎人情的天理就叫道义;心的条理完满就叫天理;不能在本心之外去探求仁爱,也不能在本心之外去探求天理。在本心之外去探求天理,就会把认识和实践一分为二。在我们的心中去探求天理,这才是圣人儒学所主张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心的本体,就是人性;人性的本原,就是天理。能彻底的发挥本心,就能充分的发挥本性。

 我心中的良知,也就是所谓的天理,把我心中良知天理应用到事事物物都能得到天理了。致我心中的良知,就是认识;事事物物都能得到天理,这就是格物,这就是把心和天理合二为一了。

 从希望做成某件事来说,叫作学习;丛希望解除困惑来说,叫作提问;从希望通晓事件的道理来说叫作思考;从精细的考察来说,叫作论辩;从力图切切实实地做来说,叫作实践;分析他们的功用,有五个方面;综合他们所干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本心和天理合二为一的本体,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是下功夫的主张。

 良知是天理光明灵绝所在,所以良知就是天理。思考是良知的运用。如果是良知运用思考,那么,所思考的也无非都是天理而已。从良知上所产生的思考,自然明白简易,良知也自然可以认清。

 良知只有一个。就它的奇妙作用来说,就称做神;就它的流行发作来说,就称做气;就它的凝聚来说就称做精;

 格物就是格除心中的物欲,格除意念中的物欲,格除认识中的物欲。正心,也就是端正物欲的心。诚意,就是使物欲的心做到虔诚。致知,就是寻求达到对心中物欲的真正认识。天理只有一个,从天理的凝聚而言叫作性。从天理凝聚的主宰和核心而言,就叫作心,从天理主宰的发动而言叫作意,从天理凝聚的清明觉悟来说叫作知,从清明觉悟的感应来说叫作物。所以从物来说叫作格,从知而言叫作致,从意而言叫作诚,从心而言叫作正,正就是纠正内心,诚就是使意真诚,致就是致知,格就是格除物欲。这就是所说的穷尽天理,充分发挥人的本性。天下没有人性之外的天理,也没有人性之外的事物。

卷下

 人心就是天,就是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包,原本就是一个天,只是本私欲蒙蔽后,才丧失了天的本来面目。心之天理是无穷尽的,本就是一个渊,只是被私欲阻塞,才失去了渊的本来面目。部分的良知便是全部的良知,全体的良知也就是部分的良知,良知的本体只有一个。

 今天对良知的认识是这样,那就将今天的认识扩充到底;明天,对良知有了新的领悟,那就根据明天的认识将良知扩充到底。这样,才是“精一”的功夫。

 善的极致就是心的本体,本体稍有过失就是恶。不是说有了一个善就有一个恶与它相对。所以说,善恶只是一个东西。

 学习必须要常反省自己。如果去职责他人,就只会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如果能自我反省,才会发现自身的许多不足,哪有闲功夫去职责别人。

 厚薄,是良知自身有的条理,不能逾越,这便叫做义;顺着良知这个条理,便叫做礼;明白这个条理,便叫做智。始终坚持这个条理,便叫做信。

 良知只是一个辨别是非的心,是非只是一个好恶,知道好恶就会穷尽是非,明白了是非就会穷尽万事万物的变化。天理就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想要致良知。

 七情能够自然而然流露,都是良知的作用,不可以分成善的恶的,但是也不能太过于执着。执着于七情,就都是欲望,都是遮蔽良知的。

 琴瑟和书籍,做学问之人不能没有。因为有了这些正当之事,心就不会放纵。

 心的本体是天生的性。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只是人心受习俗的影响,在意念上就有了善恶之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生,这些正是恢复人性本体的功夫。如果意原本没有善恶,也就谈不上功夫了。

 手指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时候,但你能悟到的性却是永恒存在的。人的心神只在有见闻的东西上驰骋,而不在不闻不见上切实用功,这是因为不闻不见是良知的本体,戒慎恐惧是良知的功夫,求学之人只有时时刻刻去体验他看不见,听他听不见的东西,功夫才会有切实的着落。时间久了功夫熟练之后,就不需费力,也不需特意提防省察,而真性就自然能够生生不息了。时刻都应保持"打一棒留一条迹,打一巴掌留下一个血印"的觉悟,才能从先生说的每一句话中收益。如果是浑浑噩噩混日子,就像是一块死肉,打也不知道疼痒,恐怕最后什么也学不到。

内容概要:该论文聚焦于6G通信中20-100GHz频段的电磁场(EMF)暴露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可重构架构神经网络(RAWA-NN)的预测框架。该框架通过集成权重分析模块和优化模块,能够自动优化网络超参数,显著减少训练时间。模型使用70%的前臂数据进行训练,其余数据用于测试,并用腹部和股四头肌数据验证模型泛化能力。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不同参数下的相对差异(RD)在前臂低于2.6%,其他身体部位低于9.5%,可有效预测皮肤表面的温升和吸收功率密度(APD)。此外,论文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涵盖数据预处理、权重分析模块、自适应优化模块、RAWA-NN模型构建及训练评估等内容。 适合人群:从事电磁兼容性研究、6G通信技术研发以及对神经网络优化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6G通信中高频段电磁暴露对人体的影响;②开发更高效的电磁暴露评估工具;③优化神经网络架构以提高模型训练效率和预测精度。 其他说明:论文不仅提出了理论框架,还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实现,方便读者复现实验结果。此外,论文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扩展到更高频段(如300GHz)的数据处理、引入强化学习优化超参数、以及实现多物理场耦合的智能电磁暴露评估系统。建议读者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模型架构和参数,并结合真实数据进行验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