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接连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小米」、「小鹏」能否维持先发优势

小编往期文章:自动驾驶行业精英,正疯狂涌入具身智能赛道!从车企入局、自动驾驶行业大佬入局和智驾产业链入局三方面,详细阐述智驾领域企业和从业者正疯狂入局具身智能赛道。

文章中有提到,目前智驾领域入局具身智能赛道方式:车企内部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特斯拉、小米、小鹏、长安等)、智驾背景从业者从大厂离职后创业成立具身智能公司(有鹿机器人、星海图、The Bot Company、它石智航等)、智驾产业链的各头部企业切入具身智能上游零部件或与人形公司战略合作(博士、速腾聚创、移远通信等)。

国内目前多家主机厂都内部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包括小米、小鹏、理想、奇瑞等;比亚迪、上汽和北汽先后投资国内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智元机器人】,其中北汽还投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北京银河通用】。

小米和小鹏是国内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的典型代表,作为国内这一波人形机器人浪潮先驱者,两者有诸多相似点:智驾车企属性、核心初创团队构成、最初产品切入方式和落地场景以及后续的核心团队离职、产品迭代缓慢,又先后宣布旗下人形机器人将延期特斯拉optimus商业落地场景和技术路线;随着诸多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小米」、「小鹏」能否保持先入优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小鹏和小米部人形机器人团队情况:

小鹏:

2020年12月,小鹏汽车完成了对四足机器人企业「多够机器人」收购,何小鹏、小鹏汽车、赵同阳(多够机器人创始人)合资成立了「鹏行智能」,正式布局机器人赛道,而优必选同样是重点挖猎对象,并有不少优必选团队进入鹏行,堪称团队中流砥柱;鹏行扩张速度远超比小米,凭借高举高打的互联网典型模式,迅速将机器人团队扩张到300人,并在深圳、北京和美国等地设立了研究院;后续发现机器人是一个商业化周期长、技术落地难的项目,并不符合互联网节奏,自2023年以来,经历了架构变动、裁员、多位高管离职(如:创始人之一赵同阳于2023年底从鹏行智能离开,并成立众擎机器人,目前已完成天使轮和天使+轮共计近亿元融资,并完成人形机器人产品发布)等诸多变量,外界一度认为小鹏汽车将放弃人形机器人赛道。

2023年10月24日,小鹏汽车旗下首款人形双足机器人PX5首次在“1024科技日”上亮相。

随着,[小鹏汽车]于2024年11月6日举办的2024小鹏 AI 科技日上,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小鹏Iron;从整体升级来看,Iron人形机器人从技术和商业化落地层面全面对标特斯拉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至此,小鹏旗下人形机器人再度回到大众视野。

Iron作为小鹏全新款人形机器人,相较于PX5可以说软硬件彻底全部重新设计,以下为诸多机器人细节:

图片

  • 仿人设计:Iron的身高178厘米,体重70公斤,具备62个自由度,在整体结构上更为仿人,提升了其在多种任务中的适应性;

  • 灵巧手:Iron的双手采用1:1的人类手部尺寸设计,拥有15个自由度,并支持触觉反馈;这一设计提高了Iron在精细操作中的灵活性和控制精度,使其能胜任更复杂的操作任务;

  • 执行器:Iron配备了新一代直线执行器和微型手指关节,扭矩密度比上一代提升了20%,增强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力量和稳定性;

  • 自研AI芯片:Iron搭载了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算力高达3000T,集成了2个自研的神经网络处理大脑(NPU)、2个独立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并采用面向神经网络的DSA(特定领域架构),支持本地端运行最高30B参数的大模型,提高了任务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 视觉系统:Iron配备了小鹏的AI鹰眼视觉系统,实现了720°无死角的环境感知;这一系统让Iron在空间定位上更加敏锐,并具备一定的避障能力,达到智能驾驶级别的精度。

  • 搭载与小鹏汽车同款的小鹏天玑AIOS,Iron不仅能够进行复杂的语言理解,还能进行逻辑推理,实现人机之间的“流畅自由对话”。

从整体升级来看,这是要全面对标特斯拉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节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演讲中表示,做AI机器人比AI汽车更难,集成度要求更高,没有500亿投入做不好AI机器人。

图片

何小鹏进一步指出,小鹏 AI 机器人 Iron已经在工厂部分岗位上“工作”,即将发布的小鹏 P7+部分生产岗位已由机器人操作;明年3月,小鹏工厂正式对外开放。之后,小鹏会让Iron在工厂的其他岗位试运行,未来Iron可能会进入门店,承担与客户交流互动的迎宾工作。

小编视角:大会现场,有关小鹏Iron描述更多是文字层面,实体没有现场亮相;大会结束后,场外展示页仅是挂着状态;宣传片相当于大型广告片,没有展示具体动作细节,后续发布的车间工作视频,如同定帧摆拍,并没有展示一连串完整动作;大会现场,所提到的已经在工厂部分岗位上“工作”,感觉夸大成分大一些;整体而言,技术听起来是高大上,但是实体展示一般般;期待更多展示视频。

小米:

小米机器人团队和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团队几乎同时起步,小米人形机器人CyberOne(铁大)并早于特斯拉Optimus公开亮相;特斯拉Optimus从立项以来,已完成多次产品迭代,并一直霸占人形机器人领域资讯头条,带起风口并一直引领风口(国内,凡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行业论坛,必提Optimus;如同,现阶段凡是电车新品发布,必提特斯拉Model一样),有种我从不对标,但一直被对标的感觉;6月13日,特斯拉2024年股东大会上,Optimus仍旧是大会重头戏之一;马斯克并重申了特斯拉目标,并预估人形机器人Optimus潜在市场价值高达25万亿美元(Optimus占据市场10%以上份额)。

反观同时起步的小米人形机器人CyberOne(铁大),发布以来,一直没有迭代产品亮相;若非行业从业者,CyberOne应该早已被遗忘。

小米机器人(CyberDog和CyberOne)已接连缺席2024WRC、WAIC2024和雷军2024年度演讲等重大场合;CyberOne最近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且仅是展示,仍旧是2022年发布最初版本。

CyberOne最近一次被提及是2024年6月4日,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乔迁至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在乔迁仪式上,小米团队宣布,目前正推进旗下人形机器CyberOne“铁大”在自家制造产线上的分阶段落地,也预示着小米人形机器人CyberOne“铁大”正式转向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的工业制造路线。

之前小编有在公众号发布有关小米机器人及CyberOne相关文章,很多网友评论,其中获点赞数最多的是:小米是供应链整合公司,对于现阶段处于研发阶段且没有落地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小米并不会真正切入。

其实小米机器人公司是国内科技大厂和产业大厂对人形机器人赛道入局缩影;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但并不会大规模组建团队或高投入入局,更多是技术预研;如同具身智能大模型,各头部大厂有推出但并没有设立独立部门/团队专注具身智能大模型产品,而仅仅是自身通用大模型中其中一个极小板块。

小米人形机器人CyberOne虽长久没有公开亮相并发布迭代进展,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丝毫迭代。

.. ... ...

接下来小编将详细介绍小米人形机器人CyberOne最新进展、机器人团队及技术路线详细解读和小鹏人形机器人团队详细介绍、新品情况及技术路线详细解读;以及小米系、小鹏系具身智能领域初创企业梳理。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码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查看完整版文章[小米]、[小鹏]旗下人形机器人皆转向“特斯拉Optimus”路线,谁将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并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