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增资30亿元,华为继续加码具身智能领域布局!

继11月15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聚合华为具身智能核心资源,打造世界级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现场并与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达、自变量机器人、禾川人形机器人等16家企业签约合作备忘录。

12月3日,华为于2023年6月成立的机器人相关全资子公司【东莞极目机器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8.7亿元增至38.9亿元,增资30.2亿,华为仍旧全资参股。

图片

有关具体缘由,小编不做解读,说对、说错都容易被官方投诉。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巨头、AI时代“卖铲人”和最大受益者、全球市值最高【英伟达】近日在具身智能也有大动作:英伟达开始整合机器人核心键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有计划切入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2月3日报道,英伟达已接触多家台湾机床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目标包括征求关键零组件的技术与规格,并探索合作企业加入其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可能性。甚至有消息称,英伟达正考虑在台湾设立组装基地。

业界透露,英伟达已锁定包括和大(1536)、盟立、盟英、罗昇、上银、直得、所罗门等企业作为潜在合作伙伴;这些企业在精密机械、减速机、轴承等核心技术领域具有优势,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关键支持。

据悉,盟立去年便加入英伟达Omniverse技术平台成为其合作伙伴,在该平台上建构虚实整合智能工厂,并在半导体智能物流系统市场,已偕同做减速机的子公司盟英量产出货。接下来要朝很夯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迈进。

盟立采用盟英的减速机,应用在半导体物流产业已经出货。盟立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应用的机器人的选型及配置;并且可供应一体型“驱动器”,整合马达、减速机的产品。

所罗门则是老牌英伟达机器人协力厂。所罗门的AI视觉技术,堪称是机器人的眼睛与大脑,并将英伟达的平台导入其解决方案中,可协助客户快速完成自动化。

上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同时拥有谐波减速机、交叉滚柱轴承、微形螺杆等关键元件开发生产能力,上银董事长卓文恒也说,“台面上的国外人形机器人大厂,都有和上银接触,洽谈合作机会”。

业内预计到明年,这一计划将逐渐明朗,并启动相关产品认证流程;未来,英伟达不仅计划打造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还将目标延伸至专业型机器人领域。

全球科技大厂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典型代表:[英伟达]和[特斯拉];国内科技大厂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典型:[华为]。

相对而言,具身智能赛道(特指:具身智能大模型)国外科技大厂入局较早(如谷歌、英伟达等;谷歌已完成多次技术迭代,从Saycan到RT-H)并极其重视;国内科技大厂重视程度远不如国外且入局较晚,目前也逐步切入具身智能赛道,更多以对外投资为主,内部对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投入极其有限,国内大厂并没有针对人形机器人推出专门大模型;目前国内外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方面差距仍然较大,无论是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还是仿真器,这些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OpenAI、英伟达、特斯拉等海外巨头手中。

全球具身智能大模型(机器人通用“大脑”)公司背景大体可分为:科技大厂(英伟达、OpenAI等)和科研院校背景创业团队(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 AI等)。

现阶段,[华为]是国内入局具身智能赛道佼佼者,并有意沿袭[英伟达]路线;[小鹏汽车]、[小米]作为车企,切入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沿袭[特斯拉]路线。

接下来,小编将详细盘点具身智能大模型领域,全球初创公司(PI、Skild AI、Covariant、有鹿机器人、X Square等)介绍及产品进展、全球科技巨头/大厂(谷歌、英伟达、微软、OpenAI、特斯拉、华为、阿里、腾讯等)现阶段产品进展、人形机机器人本体厂家与科技巨头/大厂合作现状:

注:本内容仅仅是概括,各节点详细介绍,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查看完整版文章。

华为:

华为多年前就有涉足机器人领域,2017年,华为就与爱丁堡大学、软银签订协议,围绕AI+机器人开展研发,随后陆续在控制系统、巡检机器人、机器人安全防护等相关领域注册专利;

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可追溯到2022年:

  • 2022年4月,与达闼机器人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机器人应用领域技术攻关、行业应用等创新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和云端机器人产业发展。

  • 2023年6月,华为全资成立了东莞极目机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7亿元,但经营范围没有涉及人形机器人相关事项。

  • 23年9月,华为云首席产品官介绍华为云机器人平台:类似华为汽车发力方向是车机,并不直接自己下场做机器人,而是为企业提供华为云机器人平台,助力企业制造开发、集成以及使用机器人。

  • 2023年11月,乐聚机器人宣布,推出首款基于开源鸿蒙的KaihongOS人形机器人KUAVO(中文:夸父)

图片

  • 2024年3月15日,华为云与乐聚机器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华为盘古大模型 + 夸父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这是华为云合作的首个人形机器人企业。官方表示,华为云推出的盘古大模型具备强大的语义理解、动态规划、多模态信号理解等能力,将为人形机器人大模型的开发提供智能化决策基础。

  • 2024年4月,乐聚机器人在全网发布了一段人形机器人参与家庭劳动的视频,视频中,机器人走进家庭,通过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成功完成了洗衣、浇花、插花以及晾衣服等家务任务。

  • 2024年6月2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24)上,华为云CEO张平安宣布了华为盘古大模型5.0的正式发布;这一全新升级的AI大模型在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三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标志着华为在构建人工智能领域的另一极。

图片

大会现场,搭载华为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的「乐聚」升级版人形机器人“夸父”惊艳亮相,通过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使得“夸父”在智能化、泛化能力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图片

目前,双方正基于华为云的算力和AI能力,赋能人形机器人大脑,同时基于乐聚本体设计和运动控制能力,对机器人小脑和肢体的研发工作展开持续攻关。双方的目标是开发出一系列高效的pipeline,打造出可复制且广泛适用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及具身智能整体解决方案,并共同构建人形机器人的标准数据集、系统和工具链。

图片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在大会上表示,除了人形机器人,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还可以赋能多种形态的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让它们帮助人类去从事危险和繁重的工作,“正如大家所期望的,让AI机器人帮助我们去洗衣、做饭、扫地,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写诗,作画。”

随着大模型赋能,原有以实现商业化落得的机器人产品,如工业机器人,企业应该获利颇丰,在原有产品基础上,通过大模型赋能,开拓更多应用场景。

本次华为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亮相,对于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冲击绝对不亚于当时芯片巨头「英伟达」于GTC大会上,针对人形机器人领域所推出的大模型(GROOT)+开发平台(Isaac Lab)+算力(Jetson Thor)组合套装对国外人形市场冲击,想必后续华为也会推出类似「英伟达」的组合套装。

图片

  • 2024年6月24日,设立首个跨省级创新中心平台一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去年10月开始筹备),该中心自运行至今已在20多家标杆企业中,落地80多个场景化机器人。

图片

  • 2024年11月15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据介绍,创新中心将整合华为2012先进制造实验室、2012伦敦研究所等各部门具身智能相关能力,聚合华为具身智能产业核心资源,建设具身智能基础实验室;联合龙头企业建设联合创新实验室;依托华为软硬件、应用生态伙伴等,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品技术交易旗舰平台。

目前,华为是国内科技大厂入局具身智能典范。

NVIDIA:芯片和中间件层面入局

英伟达(NVIDIA )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底层开发生态;NVIDIA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主要围绕着大模型、数据、开发平台三大核心领域展开,其终极目标是借助芯片等核心产品,为打造机器人底层开发生态,抢占产业链价值制高点并赋能其他主机厂、加速产业落地。

2018年,英伟达推出全新硬件、软件、虚拟世界机器人模拟器的NVIDIAIsaac,同时还推出专为机器人设计的计算机平台Jetson Xavier和相关的机器人软件工具包,正式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

图片

2019-2022年,英伟达从底层芯片、到计算平台、到训练与验证,开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 2019年,推出lsaac软性开发套件(SDK),为机器人提供更新的AI感知和仿真功能;

  • 2021年,英伟达推出Omniverse平台,支持机器人的协作和模拟,对协作机器人影响深远;

  • 2022年,英伟达推出IsaacNova Orin,其配置的计算和传感器参考平台旨在帮助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制造商缩短开发时间并降低成本;

  • 2022年10月,英伟达发布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支持多模形态的(仿真)智能体VIMA;

  • 2022年11月22日,英伟达发布具有互联网规模知识的开放式具身智能体-MinDojo;

2023年5月,英伟达发布全新JetsonAGXOrin 工业级模块;

2023年5月25日,英伟达发布VOYAGER智能体,这是第一个由LLM驱动的可以终身学习的智能体,为具身控制生成可执行代码;

2023年10月,英伟达对Jetson平台上的Metropolis和Isaac框架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软件扩展,用以来满足边缘AI的快速部署需求;与此同时,英伟达还宣布创建Jetson生成式AI实验室;另外宣布推出IsaacROS和IsaacSim软件的全新版本;

2023年10月20日,英伟达发布了Eureka(Evolution-driven Universal Reward Kit for Agent)智能机器人训练工具,本质是一种由大模型驱动的算法生成工具;

图片

2024年2月,英伟达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GEAR(Generalist EmbodiedAgent Research)团队,目标是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建立具身智能体基础模型,致力于实现跨多模态、多场景的智能应用;

2024年3月19日,GTC2024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基于Thor SoC的新型人形机器人计算机Jetson Tho;对Isaac机器人平台进行了重大升级,包括生成式AI基础模型和仿真工具、AI工作流基础设施,新功能将在下个季度推出;

图片

2024年7月29日,在丹佛SiGGRAPH2024大会上,英伟达携带自家生成式AI时代的新王牌-升级版Nvidia NIM”(Nvidia Inference Microservices)云原生微服务亮相;Nvidia布局的NIM生态系统已经可提供一系列预训练的AI模型。英伟达宣布,帮助开发者在多个领域加速应用开发和部署,并且重点在不同的领域(如理解、数字人、三维开发、机器人技术和数字生物学)中提供的具体AI模型:

图片

在机器人具身方向,英伟达推出了MimicGen和Robocasa模型,通过生成合成运动数据和模拟环境,加速了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英伟达宣布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AI模型开发者和软件制造商提供一整套服务、模型及软件平台,以开发、训练并构建下一代人形机器人;整套产品包括用于机器人仿真和学习的NVIDIANIM™微服务和框架,用于运行多阶段机器人工作负载的NVIDIA OSMO编排服务,以及支持AI和仿真的远程操作工作流,允许开发者使用少量人类演示数据来训练机器人;

推出新的NVIDIA人形机器人开发者计划,开发者可以抢先体验新产品以及最新版本的 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Jetson Thor 和 Project GR00T 通用人形基础模型;首批参与机早期访问计划的机器人企业包括:1x、波士顿动力公司、字节跳动研究院(ByteDance Research)、Field AI、Figure、傅利叶、银河通用、逐际动力、Mentee、Neura Robotics、星动纪元和SkildAI。

... ... ...

本文仅展示极少部分,接下来,小编将详细盘点具身智能大模型领域,全球初创公司(PI、Skild AI、Covariant、有鹿机器人、X Square等)介绍及产品进展、全球科技巨头/大厂(谷歌、英伟达、微软、OpenAI、华为、阿里、腾讯、字节等)现阶段产品进展、人形机机器人本体厂家与科技巨头/大厂合作现状。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具身智能大模型赛道:科技巨头技术进展、初创公司盘点,第一款“机器人通用大脑”花落谁家(文字5W+)并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