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
正文:
继去年12月25日宣布完成1.5亿元天使轮融资后,[追觅科技]旗下/孵化人形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MagicLab)于2025年5月15日再次宣布完成数亿元新一轮战略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战略产业资本禾创致远、芯联资本,财务投资人华映资本、晓池资本、元禾厚望,老股东追创创投和翼朴基金持续追加投资。
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具身智能核心技术迭代研发,VLA模型搭建,加速推动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场景落地。

本轮融资中产业资本方入局和资金用于推动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场景落地是一大亮点;在3月份公司举办「原子双生」2025场景战略发布会上,公司宣布预计今年将有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家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已宣布完成交付或者即将百台交付,如优必选、乐聚机器人、宇树科技、傅利叶、魔法原子、众擎机器人、松延动力、零次方等等;星动纪元、星尘智能等多家公司都开启产品预售;但深究交付或者预交付场景,绝大多数创企以教育、科研、数据采集场景为主,其次是展示、表演场景;[魔法原子]则是将工业场景作为率先落地场景典型代表企业之一。
[魔法原子](MagicLab)(公司全称“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18日成立,最初注册地在北京,原[追觅科技]内部人形机器人部门平衡迁移,目前已独立发展、单独融资(注:这种方式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很常见)。
目前,公司已逐步完成“技术全栈自研+全链路布局+场景化应用”闭环生态的搭建。
01. 软硬件全栈自研+自建生产线
硬件层面:公司硬件自研率高达90%,全面覆盖关节模组、灵巧手、减速器、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
同时,公司将与芯联集成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尤其高集成电驱控芯片的相关开发,进一步优化量产工艺,率先定义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软硬件行业标准。
软件层面:公司自研具身智能大模型“原子万象”;基于动作专家模型的“快系统”能够响应环境变化,保障机器人各个部位快速适应环境;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慢系统”负责理解复杂环境,并规划长期任务;快慢双模协同架构,让人形机器人在各种垂直场景中实现自主规划和自主作业;同时为了训练优化大模型能力,公司与追觅科技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持续采集生产环境中的真实数据,已累计形成数百万条高价值训练样本;

目前绝大多数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企业走分层端到端大模型路线,依托科技大厂多模态通用大模型赋能,自研操作小模型;随着众多科技大厂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赛道,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若不具备基础大模型自研能力,结局只能是被收购或者倒闭;因此对于人形机器人初创而言,强大的AI能力将是必需项,自研是唯一出路;2025年已有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创企开始选择自研基础大模型。
硬件设施层面:公司已构建自有产线,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生产的全链条闭环能力;同时,基于追觅供应链采购协同,在采购和生产端共享资源,实现降本增效;
至此,公司具备技术研发到产线生产的全链条闭环能力,正全面打通人形机器人从“可造”到“可用”再到“可规模部署”的全链条布局。
02. “千景共创计划”,加速商业化落地
2024年12月2日,公司发布旗下人形机器人MagicBot视频,组队进厂打工,展现多机协作能力(参与产品检测、物料搬运、零件取放、扫码入库等工作);
同时公司也在拓展商业服务场景和家庭场景。
-
商业服务场景,公司已在部分家电零售门店中部署 MagicBot 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进行迎宾、导购等商业服务作业训练;
-
家庭服务场景,2024年12月初,公司已成为中国电信「美好家机器人生态共建计划」机器人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落地;
今年3月26日,魔法原子举办「原子双生」2025场景战略发布会:
产品发布:正式推出人形机器人“小麦”和四足机器人“大麦”,预计今年将有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小麦”身高174cm、搭配自研灵巧手,并搭载DeepSeek大模型,可以在商业服务场景应对各类服务需求,包括基于VLM视觉语言大模型能力,识别分析用户特征,基于相关信息预测用户偏好,提供对应服务;凭借魔法原子自研灵巧手,人形机器人小麦可以使用不同工具服务顾客。
发布会上,“小麦”展示了在商场不同场景的工作案例,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中承担了多类工作岗位,包括停车场交通疏导、汽车门店导购、餐厅服务员及美发工作人员等;但也不排除针对特殊场景的专门训练,如果遇到一些陌生的场景还需要单独的数据训练。

“千景共创计划”:公司将围绕人形机器人落地,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
目前,“千景共创计划”已吸引20余家来自汽车产业链、半导体、3C电子、医疗、核化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参与,围绕上下料、质检、搬运等典型工序开展人形机器人应用验证。预计今年内,魔法原子将率先在追觅生态内实现产品交付与商业闭环,并推动标准化产品在汽车零部件加工、危化品化验等更多行业场景加速落地,预期订单数量破千台。
整体而言,对于人形机器人创企来讲,生产出人形机器人本体并不难,通过战略合作、实现营收也不难,难在批量化生产和实现场景真正、有效应用;全球市场,针对ToB、ToC市场,目前并没有实现商业闭环;[魔法原子]作为国内“实干派”典型代表,让我们期待后续产品迭代和商业化进展。
马斯克曾在6月份特斯拉2024年股东大会上提到:人形机器人原型很容易,批量生产很难,甚至不可能。
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提到初创公司难点(总结):1)大量0-1设计,包括电机、变速箱、传感器、电力电子设备;2)需要顶尖的工程师以及技术积累;3)需要高效、节能的推理计算机;4)需要强大的AI能力;5)需要非常擅长大规模制造。
.. ... ...
接下来,小编从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进展)、硬件设施(生产能力)、产品落地场景、企业官方宣布量产时间、实际商业化进展、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方面,盘点全球(含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况以及国内人形机器人发展乱象;并从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核心零部件)、工程化等多层面,详细盘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查看完整版文章:埃隆·马斯克谈人形机器人创企:原型很容易,但生产很难,甚至不可能(全球创企量产能力浅析),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与940+位行业从业者一起,深度探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