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王成树研究员团队在《Microbiome》期刊上(IF=15.5)发表的“From phyllosphere to insect cuticles: silkworms gather antifungal bacteria from mulberry leaves to battle fungal parasite attacks”研究论文中,通过对蛋白组和16S rRNA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家蚕幼虫跨界获得桑叶表面细菌来抵抗病原真菌感染的现象与机理。
-
期刊:Microbiome
-
影响因子:15.5
-
发表时间:2024.02
-
样本类型:昆虫表皮洗涤液、细菌、桑叶
研究背景
细菌从植物转移到昆虫食草动物的肠道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然而,植物叶际和昆虫表皮之间的细菌交换以及它们的相关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扩增子和蛋白组测序,阐明了家蚕通过食用桑叶,从而在其表皮上累积抗真菌细菌的机制,为益虫有效保护及害虫高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实验设计
图 技术路线
注:不同年龄家蚕:蜕皮前4龄幼虫(L4E),新蜕皮(L5D0)、3天(L5D3)和6天(L5D6)5龄幼虫。对洗涤液稀释:500×(L4E 、 L5D6 ),100×L5D3,L5D0无稀释,接种LB。本实验用了孢子萌发实验、抗真菌实验、发酵实验和饲料转换实验。
-
菌鉴: 27F-1492R2
-
蚕表皮微生物分析:16S rDNA V4(515F - 806R)
-
细菌抑制实验:16S rDNA V4-V5
-
抗真菌实验:16S V4-V9 (518F-1492R2 )
-
抗真菌成分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Q-Exactive )
实验结果
1、家蚕蜕皮后的微生物群快速重组
利用桑叶(Morus alba)正常饲养的不同日龄家蚕(Bombyx mori)幼虫在蜕皮后不久,其表皮上的细菌数量迅速增加,不同日龄的家蚕幼虫的细菌丰度差异较大。
图1 家蚕昆虫蜕皮后角质层上微生物群的快速重组
2、家蚕表皮中一种抗真菌细菌的鉴定
家蚕洗液接种到LB培养基上,然后通过16S RNA测序和孢子萌发实验发现了细菌Mammaliicoccus sciuri 能显著抑制真菌Metarhizium robertsii 和Beauveria bassiana的孢子萌发。
图2 从家蚕表面分离的抗真菌活性细菌的筛选与评价
3、Ma. Sciuri 产生的几丁质溶解溶菌酶Msp1会损伤真菌细胞
对没有或有 Ma. sciuri 的M. robertsii和 B. bassiana进行蛋白组和抗真菌实验表明,Ma. sciuri分泌的具有几丁质酶活性的溶菌酶Msp1可水解真菌细胞、导致细胞破裂,从而发挥重要的抗真菌活性。对Ma. sciuri缺失Msp1的抗真菌实验和发酵实验表明,Ma. sciuri的Msp1在攻击真菌孢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a. sciuri还可以产生额外的抗真菌因子去协同抑制真菌孢子萌发。
图3 具几丁质酶活性的Msp1破坏真菌孢子
4、通过Ma. sciuri 提高家蚕对真菌感染的存活率
对家蚕有或无Ma. sciuri预处理的家蚕存活试验表明,用细菌预处理CR(正常饲养)幼虫可显著提高昆虫对两种真菌感染的存活率,缺失Msp1可显著降低CR和无菌蚕对真菌M. robertsii 的细菌保护能力。
图4 Ma. sciuri对家蚕幼虫抗真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5、Ma. Sciuri 有保护蚕饲料的益生菌功效
用不同剂量的细菌对桑叶和桑蚕饲料进行预处理后喂养幼虫。发现Ma. sciuri可以抑制由不同曲霉真菌引起的饲料霉变,但不影响家蚕蛹重及茧重,表明该细菌可作为家蚕人工饲养的益生菌。
图5 Ma. sciuri关于饮食保护的益生菌功效和叶际细菌向昆虫的转移示意图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家蚕通过食用桑叶,从而在其表皮上累积抗真菌细菌的机制,强调了跨界微生物转移在昆虫防御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是发现Ma.sciuri的抗真菌机制及其关键因子Msp1的作用,为开发新型生物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该研究还证实将Ma. sciuri引入蚕食的安全性和防真菌效果,为蚕业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Zhao P, et al. From phyllosphere to insect cuticles: silkworms gather antifungal bacteria from mulberry leaves to battle fungal parasite attacks. Microbiome. 2024;12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