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理论基本知识
目录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4.着力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二、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的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2)明礼诚信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3)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为善
(4)勤俭自强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5)敬业奉献
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2.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信并不单纯是一个道德概念,诚信还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讲诚信,从长远来看,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回报。
-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三、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的基本行为准则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的要求1.卫生整洁 仪表文明;2.仪态优美,谈吐礼貌;3.遵守礼
仪 行为文明。
- 助人为乐
要求:1.要有善良的动机和出发点;2.助人要实实在在的结果;3.长期积累不断坚持;4.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 爱护公物
爱护公物的要求,1.爱护国家财产;2.爱护国家资源;3.爱护历史文物
-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的要求:1.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道德观念,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要求:1.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做到知法懂法护法;2.严格遵守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行为;3.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2.社会公德的建设
(1)社会公德建设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形成扬善抑恶,扶正祛邪的社会氛围(2)强化道德制裁的力度,扩大道德制裁的手段,并与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确保社会公德为人们所遵守.
(3)设立必要的基金组织,对待社会公共生活中有为等好人好事,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弘扬正气
(4)加强社会救助的功能,设立适当的社会救助机构,解决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突发事故
四、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 爱岗敬业的要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职业,扎实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 诚实守信的要求:
要认识到诚信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励志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身体力行的,做一个诚实的人,要诚实的工作,慎重承诺,兑现诺言,诚心诚意的帮助自己身边的人。
- 办事公道的要求:
公私分明,不谋私利,公正无私,不循私情,不为各种诠释
- 服务群众的要求:
热爱人民群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尊重群众,方便群众文明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精益求精
- 奉献社会的要求:
立足本职,尽职尽责,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处理奉献与获得的关系,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力量
五、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1)尊老爱幼,要做到从物生活上给予老人赡养和照顾精神,生活上给予老人关心,体贴在社会上积极倡导敬老尊老助老的道德风范
(2)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各项基本权利和利益,理解和支持妇女
(3)夫妻和睦,学会尊重对方
(4)勤俭持家,通过勤奋苦干,夯实家庭物质基础,树立具有现代文明的消费观
(5)邻里团结:互尊,互助,互让,互谅
思想品德课程理论基本知识
一、思想品德课程理论概述
1、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2、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
1.思想性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声音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也是其灵魂,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
2.人文性
思想品德课程,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际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建营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4.综合性
思想品德课程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兴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1、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2.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正式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2、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分目标又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三个方面:
1.总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对这一目标的理解有三个层次,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价值导向
第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最终目标
2.分类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受生命的可贵
-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
爱护环境
-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等的品质
-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善于合作的个性品质
-
树立规则意识,增强公民意识
-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平
(2)能力
-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
-
逐步掌握交往与工作技能
-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
-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3)知识
-
了解青少年的声音,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
-
理解人类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
-
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
3、思想品德课程的构建思想
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知识
一、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
1、成长中的我
包括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心中有法
(1)认识自我的课程内容是悦纳自己的心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自己的心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炼意志,了解自我评价的这样性等
(2)自尊自强的课程内容包括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事,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3)心中有法的课程内容包括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2、我与他人和集体
包括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权利与义务
(1)交往与沟通的课程内容,包括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了一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
(2)在集体中成长的课程内容包括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领会诚实是一种可靠的品质,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座城市的人,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平等待人,富有正义感
(3)权利与义务的课程内容包括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3.我与国家和社会
包括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
(1)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课程内容,包括关注社会发展,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性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2)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的课程内容包括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
(3)法律与秩序的课程内容包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二、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形态
1.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形态
主要是综合课程和情谊课程
(1)综合课程
思想品德课程在内容呈现方式,目标体系等方面都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
包括:
1).内容的综合性
思想品德课程,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与国情的内容整合到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与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条逐步展开的线索之下
2).呈现方式的综合性: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
3).目标体系的综合性:对学生成长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为课程实施确定了综合性的目标
(2).情谊课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位居思想品德三维目标,至少成为第一目标
三、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结构
包括文本结构和内容结构
1.文本结构
包括: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教学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教材
教材是提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表讲义的
2.内容结构
包括:
(1)心理健康
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通过整合心理健康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学习事业的信心,
(2)道德
道德一方面反映和调整人们的现实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依赖于人们的内心信念,共同习惯和社会舆论,并通过这些而发生作用
(3)法律
初中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因此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国情
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5.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五、青少年心理健康部分的目标体系与教材处理
1.青少年心理健康部分的目标定位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变化,帮助他们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的这样目标,同时还要引导初中生学会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交往,精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2.国情部分的目标定位于教材处理
国家意识文化认同感和民族精神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是初中生,面向世界的表现形式
3.道德部分的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
道德培育贯彻思想品德课程的全过程,从自尊自强的自我品德养成到诚信宽平等待人等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必须具备的道德要素,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4.法律部分的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
法律部分的基本思路,让学生心中有法理解法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认识到法律就在学生身边,青少年学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思想品德课教学概述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理论
1. 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理念
(1)思想性为导向
作为一门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必须优先体现思想性的特点和要求,并把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2)以综合性为原则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课程
(3)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所有学科教育教学应遵循的基本理念,但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4)注重实践
2.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1.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
(1)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预设性
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教授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等内容作出预期和筹划,生成性是指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重过程与中结果的统一
2.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规律
(1)认识的渐进性规律
(2)认识的曲折性规律
(3)师生互动规律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基本组织形式,课外实践活动是辅助形式,并正在向主要形式发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并重的原则
1.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课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2.课外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的课外实践活动重要意义:
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充实学生的生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能力,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方法:
报告会,演讲活动,社会调查等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环节
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五个基本环节
1.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学方法
2.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
3.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模式
第一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活动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得知识
三、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分享,获得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生动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体验式学习,注重过程。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思维概括应用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握规律
四、案例教学法
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包括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
六、学导式教学
学导师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自学方法为着力点,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七、讲授式教学
讲授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模式,讲授式学习适用于,传授新知识,在巩固旧知识时,也可适当使用
八、谈话法
第二节: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模式
一、探究性学习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设置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一系列的相互帮助和教师指导等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以达到每个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发展,在平等的气氛中开展学习和研讨,接触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准备
三、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主要是教材中的关键性概念,原理知识体系的关节点,思想品德教育的热点等
2、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学习困难,主要是指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观念,以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容易产生疑惑的问题,此外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常,被视为教学难点
第二节: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
1.新课导入
(一)导入方法:
1).情境式导入:情境设置的作用是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从对情境的讨论转移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
2).材料式导入:材料式导入即通过图片视频,名人名言等多种方式呈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关注,从而进行新课内容的讲授。
3).问题式导入:问题是导入通过对若干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全程兴趣,迫切的想在新课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方法,
4).衔接式导入:衔接式导致往往在教研活动展开一段时间之后使用,通过对旧的教学内容的回忆与复习,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二)导入新课的基本要求
1).要有针对性:
要针对教学内容来设置,使之直指教学主题,并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学习轨道,2).要有新颖性:
包括新颖的材料,新颖的角度,新的方法来吸引学生
3).要有趣味性:
趣味性的基本标志是导语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既生动,又活泼。
4).要有简洁性:
导语的时间不必过长,内容不必过多,更不能偏离主题,要求简洁明快,内容精,当我要有灵活性,根据当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2.新课讲授
(一)新课讲授的基本要求
1).课前要充分准备
2).讲授要有科学性
3).讲授要有系统性
4).讲授要有启发性
5).讲授要有教育性
6).教授要有情感性
7).讲授要有适应性
8).讲授要有艺术性
3.课堂收束的方法
1).总结法
总结法是对本科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回顾,展现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运用法
可以通过课堂测验
3).拓展法
通过拓展课堂结尾将课堂教学中没有设计不变设计和无法涉及的内容补充给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发现和挖掘
4).悬疑法
提出一个本节课内容无法涵盖,但与本科内容有很大关联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5).升华法
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升认识水平
第四节: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4.有利于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讲究实效
2.恰当的选择和组合多媒体
3.做好媒体演示的准备工作
4.把握多媒体掩饰的时机
5.操作有要规范,具有示范性
6.有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周密的观察和思考,其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紧密结合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第一章:思想品德教学评价概述
第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
1.教学评价的内涵
教学评价是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在利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的理念
(1)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淡化过去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更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2)评价内容综合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从单项转向多项,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5)关注发展过程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
(6)评价方法情境化
是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自然环境下进行评价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式
1.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分为:准备、实施、反馈、调整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包括确定评价活动的目标,对象指标体系,方式方法
(2)实施阶段
搜集学习资料,整理,分类统计分析解释和利用资料
(3)反馈阶段
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4)调整阶段
科学的完善的教学评价是在实践中慢慢总结的
2.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方式
(1)对学生的评价
包括:
- 教师评价
- 其他学生评价
-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学生自我自我评价是评价的基础,因而我们应允许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评价积极性,可使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也可使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达标情况
(2)对教师的评价
包括:
- 领导评价
- 学生评价
- 其他教师评价
- 教师自我评价
知识拓展:
非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是指教师在与学生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不断地了解学生,进而在犹豫或无意之间形成对学生的某种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法,包括观察法、描述性评语、谈话法
第二节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功能和要求
一、教学评价的功能
- 诊断功能
- 激励功能
- 导向功能
- 调控功能
- 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