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

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和高速缓冲器等组成

每一种CPU有其独特一组指令,指令是构成程序基本单位,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个部分构成。目前指令系统有精简指令集(RISC)和复杂指令集(CISC)两大类。

CPU性能指标:

1.主频:指CPU时钟频率,也是其工作频率

2.cache容量:CPU处理的数据来自内存,但CPU的处理速度远大于内存的访问速度,cache可减少CPU直接访问内存的次数(cache存放更多数据供CPU处理,减少其访问内存的次数)

3.字长:字长是CPU中定点运算器和整数寄存器的宽度,其决定了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整数的位数

4.内核个数

存储器

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运行时,控制器从存储器取出分析,发出命令。将数据从存储器取到运算器运算或将结果放其保存。

输入设备

把程序,数字,图形,声音,图形的模拟量等数据,通过输入接口转换成计算机可接收的电信号

输出设备

将计算机运行结果或过程转换成人们所要求的直观形式

I/O接口

计算机中用于连接I/O设备的各种插头/插座以及相应的通信规程(通信协议)和电气特性(在电压、电流、导电性能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性)统称为I/O接口

I/O接口的分类:

1.传输方式来看:串行(一次只能传输一位)和并行(8位或16位、32位一起传输)

2.传输速率来看:低速和高速之分

3.设备连接来看:总线式(连接多个设备,类似总机和从机)和独占式

4.接口:标准接口和专用接口

USB接口

是可以连接多个设备的串行接口(有公口母口之分)

IEEE-1394D

IEEE-1394接口有6针和4针。采用级联方式连接外部设备。可以提供同步和异步的数据传输方式

PS/2接口

较早使用,连接鼠标、键盘等设备

显示器接口

常见的显示器接口有VGA、DVI和HDMI接口等

1.VGA:传输模拟信号和同步信号(水平和垂直信号)

2.DVI:可以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现有两种,DVI-D(只能接受数字信号,接口上只有3*8 24个针脚。不兼容模拟信号)和DVI-I(兼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需要转换接头)

3.HDMI:不需要A/D,D/A转换,直接传输

软件系统

软件分类: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对软硬件资源控制)、语言处理程序(翻译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成机器可执行的机器语言程序)、支撑软件(工具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OS)

OS是最重要的一种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的分类:

1.单用户操作系统:一次只能运行一个用户程序

2。批处理操作系统: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一次只有一个作业进入主储存器运行)和多道批处理系统(多个作业运行),也称多任务操作系统

3.实时操作系统:硬实时(在规定时间必须完成操作)  软实时(按照任务优先级完成,无时间限制)

4.分时操作系统:是一种多用户交互式操作系统,将系统处理机时间与内存空间按一定时间间隔(时间片),轮流给个终端用户的程序使用

5.网络操作系统

6. 分布式操作系统

7.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Windows Embedded、VxWorks等,以及Android、iOS等

数据存储

计算机中存储层次可分为高速缓存存储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三级

高速缓存存储器

高速缓存存储器设置在CPU和主存储器之间,可以放置在CPU内部或外部,用来改善主存储器的存取速度和CPU运行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反映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空间方面:如果某个数据或指令被引用,那么地址临近的数据或指令不久很可能也将被引用;时间方面:某个数据或指令被引用,那么不久它可能再次被引用

cache:cache运行速度几乎和计算机一样快。计算机预测CPU之后可能要的数据或指令,将其预存到cache中。当CPU需要时,先从cache中读取,若无,则访问主存。cache中的数据只是主存中很小一部分的映射。将主存储器调入cache的操作,是在主板芯片组的控制下自动完成的。

#“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系统为每页(一种内存管理方案中系统将用户程序的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区域称为一页)设置一个计数器。把命中页的计数器清零,其他页计数器加1.当需要替换时将页计数器值最大(表示最久未用)的那一页淘汰出cache。

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用于存放数据和指令,并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其特点是速度比辅助存储器快,容量比高速缓存存储器大。

目前主存大都采用DRAM芯片实现。DRAM主要采用MOS电路和电容作存储元件。由于电容两极片之间电荷会衰减(放电),所以需要补充电荷(刷新)以维持存储内容正确,一般称为动态存储器

存储单元地址

主存储器被划分成若干用于存放数据或指令的存储单元。为了区分不同的存储单元,给每一个存储单元分配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即为存储单元地址,因此主存是按地址存储信息的。主存中,以字节作为编址单位,即一个存储单元的长度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单元的地址编号从0开始,顺序加1.

#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最小单位是bit(b)。1bit就是二进制的一位数符0或1,称为二进位。八个二进位组成一个字节,称为Byte(B),是计量信息的基本单位。1B=8b。

辅助存储器和移动存储器

有硬磁盘,光盘,移动存储器等

辅助存储器也称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磁盘和硬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和移动存储器等

软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可分别对软磁盘和硬磁盘进行数据读写,二者都是磁表面数据存储介质。使用时,通过驱动器的读写磁头在磁盘上进行磁-电转换完成数据读写。

存储介质

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数据的载体。计算机最初采用串行的延迟线存储器,之后用磁鼓存储器,然后用磁芯存储器作为主存,现今,已广泛使用半导体存储器。

目前,计算机使用的存储介质主要有半导体存储介质、磁介质和光介质

半导体存储介质

半导体存储介质是一种以半导体电路作为存储媒体的存储器,内存储器即由称为存储器芯片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组成的。

1、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易失性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ead Random Memory,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特点是电源关闭时不能保留数据,即掉电丢失,因此也称为可变存储器。RAM可分为:双极型随机存储器和MOS型随机存储器。

双极型随机存储器:使用双极型晶体管构成的随机存储器。

MOS型随机存储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随机存储器是用MOS电路制成的存储器,其特点是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便宜。其又可以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大类。

SRAM:没有电容放电造成的刷新问题,只要有电源正常供电,触发器就能稳定存储数据。SRAM有极高的存储速度,但集成度较低。因此用于对存取速度要求高但存储容量不大的场合。目前多制作为cache、单片机的存储器

DRAM:作为系统的主存储器,。DRAM主要采用MOS电路和电容作存储元件。由于电容两极片之间电荷会衰减(放电),所以需要补充电荷(刷新)以维持存储内容正确,一般称为动态存储器

非易失性存储器

ROM(Read Only Memory):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因此常用来存放固定程序。

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性能与ROM一样。主要用于针对用户的特殊需要把不需变更的程序或数据烧制在芯片中(只能写这一次)。

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存储内容通过紫外线灯擦除,然后用专门的写入器写程序,使得其内容可以反复更改,运行时非易失。

EEPROM: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功能与EPROM相同,但擦除与编程方面更快捷,使用一般计算机即可对它重写。

Flash ROM:闪速存储器。低电压下,存储的信息可读不可写,类似于ROM;高电压下,存储的信息可以更改删除,类似于RAM。其最大特点是必须按块(Block)擦除,而EEPROM则可以一次只擦除一个字节(Byte)。目前闪存多用来保存BIOS程序。

2、优缺点及技术指标

优点:体积小,存储速度快,存储密度高,与逻辑电路接口容易。主要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堆栈存储器

技术指标: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取周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功耗

3.固态硬盘(SSD)

分为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通常所说的SSD即为此类)和基于DROM的固态硬盘

磁介质

磁盘的发展经历了从并口IDE和SCSI磁盘到串口的SATA和SAS磁盘两个时代

磁介质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1.记录密度:又称存储密度,指磁介质存储器上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所存储的二进制信息量,通常以道密度和位密度表示。道密度指垂直于磁道方向上单位长度中的磁道数目;位密度指沿磁道方向上单位长度所记录的二进制信息的位数。

2.存储容量:指整个磁介质存储器所能存储的二进制信息的总量,一般以字节为单位

3.存取时间:对于采取直接存取方式的磁盘存储器来说,存取时间主要包括3部分:

寻道时间(磁头从原先位置移动到目的磁道所需要的时间)

旋转延迟时间(到达目的磁道后,等待被访问的记录块旋转到磁头下方等待的时间)

数据读写时间

光介质(书上看)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主要职能之一。

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中实现文件统一管理的一组软件、被管理的文件以及为实施文件管理所需要的一些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中负责存取和管理文件信息的机构)的总称。

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指一个文件在用户面前所呈现的形式。

流式文件:一种无结构文件,对文件信息不划分单位,是一串字符流构成的文件。无结构的流式文件的典型代表是源程序文件

记录式文件:一种有结构文件,把文件的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信息单位,每个单位称为一个逻辑记录,所有记录通常都是描述一个实体集的,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信息单位。有结构文件的典型代表是数据库文件。

文件的物理结构

文件的物理结构也称文件的存储结构,表示一个文件在辅助存储器上的安置、链接和编目的方法。

构造文件物理结构主要有两种方法:

计算法:设计一个映射算法,例如线性计算法、散列法等,通过记录键的计算转换成对应的物理块地址。

指针法:用指针指出相应逻辑记录的地址或表示各记录间的关联。

文件的物理结构(顺序,链接,索引)

顺序结构:

顺序文件:将文件逻辑上连续的信息存放到存储介质的依次相邻的存储块中。(存取记录时速度较快,批处理文件和系统文件用的最多。建立文件时需要预先确定文件长度;增删改文件记录困难)

直接文件:关键字和物理块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建立对应关系。

链接结构:利用指针来表示文件中各个记录之间的关系。文件第一块信息的物理地址由文件目录给出,每块中的链接字指出文件的下一物理块。

索引结构:实现非连续存取的另一种方法,适用于数据记录存放在随机存取存储设备上的文件。使用一张索引表,来记录物理地址或者符号地址。

索引顺序文件是顺序文件的扩展,包含了直接处理和修改记录的能力。允许按物理记录存放的次序,也允许按逻辑顺序处理。

文件目录

通常把文件名和对该文件实施控制管理的信息称为该文件的文件说明,一个文件的文件说明信息称为该文件的目录。

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和存储文件的机构称为文件管理系统。大部分应用程序基于其操作。

FAT和NTFS

1.卷

卷是磁盘上的逻辑分区。由一个或多个簇组成,供文件系统分配空间时使用。一个卷包括文件系统信息、一组文件以及卷中剩余的可以分配给文件的未分配空间。

2.FAT16

使用时遵循8.3命名规则(主名最多8个字符,扩展名3个字符)

对于FAT文件系统,簇数目必须可以用16位的二进制数字表示,并且是2的幂。大于511MB的卷中不推荐使用FAT

3.FAT32

比16更先进,支持超过32GB的卷以及通过使用更小的簇来更有效率的使用空间。

4.NTFS

和FAT一样,使用簇作为磁盘分配的基本单元。

路径

目录

一个文件通常是由文件控制块FCB和文件体组成。FCB包括文件名、物理位置、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存取极限以及文件建立和修改的时间等。文件体即为文件的内容。一个文件控制块也称为该文件的目录,存储介质上文件目录的有序集合称为目录文件。

树形目录结构

路径

指文件在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位置。

绝对路径:以根目录为参考基础的目录路径。

相对路径:基于某个基准目录(当前目录)的路径。

文件的删除与恢复

一个文件的FCB被保存在一个簇并映射在FAT表中,真实数据则保存在数据区中。平时所做的删除,只是修改了FCB存储区中的前2个代码,表示删除标记,并将所占簇号在FAT登记表中清零,表示释放这部分空间并被操作系统回收。而文件内容仍在数据区,未真正删除。要等到以后新数据写入,把此数据区覆盖掉才算是真正的删除。

绝大数文件彻底删除工具原理:把无用的数据反复写入被删除文件的数据区,并多次覆盖

理解了数据删除则数据恢复则自通。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概念

1.数据:数据是外部世界信息的载体

2.数据元素和数据项: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有时也被称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等

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不可分割,含有独立意义的最小数据单位。数据项有时也被称为字段或域。

数据项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单一数据项,另一种称为组合数据项。

3.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4.数据类型: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概念,是数据取值范围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总和。

5.数据结构:是指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数据结构研究内容:数据集合中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数据逻辑结构

                                 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存储结构

                                 对各种数据结构在某种存储结构上的运算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有两个要素:1.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记为D  2.D上的关系,反映了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记为R

线性结构:非空的数据结构满足:

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个元素;

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的元素;

除最后一个元素外,其他元素均有后继;

除第一个元素外,其他元素均有前继;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的一个或多个

数据的物理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的物理结构也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

1.顺序方式:主要用于线性的数据结构,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上相邻的存储单元里

2.链接方式:链接方式中的数据元素称为结点。结点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指针表示。因此结点的存储单元通常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存放结点的数据信息,称为数据域;另一部分存放其后继结点的地址,称为指针域。结点通过指针链接起来,指针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指针,由数据的逻辑结构决定。

3.索引方式:以数据元素的序号建立索引表,索引表中第i项的值就是第i个元素在存储空间的地址。

4.散列方式:利用散列函数计算函数值,根据函数值确定元素存储地址

线性表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线性表是由n个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组成的线性序列。

线性表中数据元素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数字,字符,字符串等,也可以是由若干个数据项构成的较为复杂 的信息。但同一数据表中的元素必定有相同的特性。

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个数n称为线性表中的长度,简称表长。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是线性结构。

线性表的存储结构: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顺序表:逻辑结构中相邻的数据元素在存储结构扔相邻。

顺序表的运算:

插入: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要形成这种新的逻辑关系,必须将相关数据元素依次往后移动一个元素的位置。

删除:要将相关数据元素依次往前移动一个元素的位置。

不足:顺序表要求连续的存储结构,当使用长度变化较大的线性结构时,必须按照所需的最大空间的定义,因而存储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表的长度也不易扩充。对顺序表进行插入、删除等运算时需要移动其他元素,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线性表的链接存储结构:

用指针表示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两个结点在存储位置上也必须相邻。其特点是:

1.存储空间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存储空间根据需求灵活分配,系统负责回收

2.进行插入,删除等运算时,不需要移动其他结点,只需通过指针修改邻近关系。

线性列表:线性列表的数据元素也称为结点。链表中结点为了表示与其后继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除了存储其本身的数据信息外,还需存储一个指向后继结点存储位置的信息。这个位置信息称为指针或链。

因此一个结点需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存放数据元素值,称为值域;另一部分用于存放指向该结点的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的指针,称为指针域。

线性单链表中,通常要设置一个头指针(head表示)来表示起始位置。head=0时表示空表

头结点:有时为了处理方便,在单链表的第一个结点之前附设一个结点,成为头结点。头结点的数据域可以不存储任何信息,也可以存储如线性表的长度等类的附加信息。头结点的指针域指向第一个结点的指针。

循环链表:在某些应用中,把最后一个结点的后继看作是第一个结点(不带头结点的链表)或头结点(带头结点),则称这种收尾相连的链表称为循环链表。

双向链表:对每个结点设置两个指针,一个称为左指针(Llink),用于指向前趋结点;另一个称为右指针,指向后继结点

线性链表中,各数据元素的存储空间可以是不连续的,且各数据元素的存储顺序与逻辑顺序可以不一致。线性链表中进行插入与删除操作时,不需要移动链表中的元素,仅需修改指针。

线性链表的运算

线性列表的插入:查找过程通常从头指针出发,沿链表结点指针域的方向,按给定的条件 依次查找。

栈和队列

从逻辑角度看,栈和队列也是线性表,其特殊性在于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是线性表操作的子集,它们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

栈(FILO表)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是限定只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

通常称插入、删除的一端为栈顶,另一端为栈底。当表中没有元素时称为空栈。栈顶元素总是最后被插入的元素,从而也是最先被删除的元素。栈底元素总是最先被插入的元素,因而也是组以后才能被删除的元素。

栈的存储结构

顺序栈:

顺序栈的存储结构: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自栈底到栈顶的数据元素,同时附设指针top指示栈顶元素在顺序栈中的位置。空栈的栈顶指针为0。

基本运算:

1.入栈运算:在栈顶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

2.退栈运算:取出栈顶元素并赋给一个指定变量;

3.读栈顶元素: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

链栈:

一个链栈由其栈顶指针唯一确定。假设lstop是指向栈顶元素的指针,则lstop=NULL(或0)是栈空的判定条件。

栈的应用:

中断时可以用栈来记录转出点(或称断点)的有关信息(地址、数据等),以便返回时延续执行。另一类是用“回溯”的方法求解问题

队列

队列可以看成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在这种线性表上,只允许在一端进行删除,在另一端进行插入。通常将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当表中没有元素时称为空队列。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组织数据。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1.顺序队列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称为顺序队列,顺序队列实际上是运算受限的顺序表。

顺序队列的存储结构: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队列中的元素,同时附设两个指针front和rear分别指向队头和队尾元素的位置。front的值总是指示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出队时先移动指针至后继元素的位置,再出队),rear的值总是指示队尾元素的实际位置(入队是先移动指针至后继位置,再入队)

如果队列满,但front不等于0时,队列空间还没有真正的满,这种现象称为假溢出

2.循环队列

队列元素的存储单元视为收尾相连的环形空间。

队尾或队头的指针值达到最大值位置的下一个位置时,应从队列最大表长值跳转到队列的初始位置,使队列形成环形连接,只要队列中还有空位,就可以继续入队,直到队列真正满为止。

计算循环队列元素个数方法:尾指针减头指针,若为负数,再加其容量。(元素从地址的最后一位进入,因此在顺序队列中rear值大于front值)

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链队列需要队头、队尾两个指针。

链队列的运算

链队列的入队、出队运算分别通过队尾指针和队头指针进行。入队相当于在链表的尾部插入一个结点;而出队相当于删除链表的首结点。

树形结构是一类非线性结构。

树的基本概念

树是具有相同特性的n个结点的有限集。非空树中,有且仅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其余结点分为m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

基本术语

1.结点的度:一个结点拥有的子树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

2.树的度:树中所有结点的度的最大值称为该树的度

3.叶子与分支结点:度为0的结点称为叶子或终端结点。度不为0的结点称为分支结点或非终端结点。

4.树的深度: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数称为该树的深度或高度。

二叉树

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节点

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二叉树中,每一个结点的度最大为2,且所有子树也均为二叉树。

基本性质:

在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2i-1个结点(i>=1)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k>=1)

对于任何一颗二叉树T,如果其终端结点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n2+1

具有n个节点的完全二叉树深为log2x+1(其中x表示不大于n的最大整数)

满二叉树

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

完全二叉树

一棵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删去第k层最右边的连续j个结点。因此,完全二叉树有以下两个特点:

1.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

2.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若干个结点

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反之则不然。

二叉树的遍历

前序遍历:

1.访问根结点

2.前序遍历左子树

3.前序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

1.中序遍历左子树

2.访问根结点

3.中序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

1.后序遍历左子树

2.后序遍历右子树

3.访问根结点

补充知识

级联

级联 在关联映射中是个重要的概念,指当主动方对象执行操作时,被关联对象(被动方)是否同步执行同一操作。

级联还指用来设计一对多关系。例如一个表存放老师的信息:表A(姓名,性别,年龄),姓名为主键。还有一张表存放老师所教的班级信息:表B(姓名,班级)。他们通过姓名来级联。级联的操作有级联更新,级联删除。 如果在表A中将姓名为张三的记录改为李四,那么表B中的姓名为张三的所有记录也会随着改为李四。级联删除与更新相类似。

级联可以定义为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交换机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根据需要,多台交换机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级联。在较大的局域网例如园区网(校园网)中,多台交换机按照性能和用途一般形成总线型、树型或星型的级联结构。

多台交换机形成总线型、星型或树形的级联结构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