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器件部分
一、晶振简介
1.1定义
晶振,即晶体振荡器。按照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晶体(Crystal) 和振荡器(Oscillator)。
两者的区别很简单:Oscillator=Crystal+信号调理单路,振荡器只要供电就可以直接输出方波信号。
1.2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等效电路
1.3谐振器电抗和频率
在 Fs 到 Fa 的区域即通常所谓的:“并联谐振区”,在这一区域晶振工作在并联谐振状态,该区域就是晶振的正常工作区域,Fa -Fs 就是晶振的带宽。带宽越窄, 晶振品质因素越高,振荡频率越稳定。在此区域晶振呈电感特性,从而带来了相当 于180 °的相移。实际工作频率:
在上式中只有参数可以微调,通过微调 来调节,使其约等于,在并联谐振区域内。
1.4石英晶体谐振器电路
二、时钟器件选型
2.1晶振分类
晶体振荡器的分类方式有很多,从材料、特性等有很多的分类,简单的介绍如下:
- 按制作材料,可分为:石英晶振和陶瓷晶振。
- 按外形,可分为:长方形晶振、圆柱形晶振、椭圆形晶振。
- 按封装形式,可分为:玻璃真空密封型晶振、金属壳封装型晶振、陶瓷封装型及塑 料壳封装型晶振。
- 按谐振频率精度,可分为:为高精度型晶振、中精度型晶振及普通型晶振。
- 按应用特性,可分为:串联谐振型晶振和并联谐振型晶振。
- 按负载电容特性,可分为:低负载电容型晶振和高负载电容型晶振。
- 按晶振的功能和实现技术的不同进行分类: 最简单的晶体振荡器(Crystal Oscillators),也叫钟振。加上电压调频功能,就叫压控晶振(VCXO);加上温度补偿电路,就叫温补晶振(TCXO);加上温度控制电路, 就叫恒温晶振(OCXO)。
2.2晶振参数
- 品体按照其技术指标分为五类:晶体振荡器、晶体谐振器、压控振荡器、温补振荡器、恒振荡器、陶瓷谐振器,
- 按照其外观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贴片式、直插式。
- 规格频率:品振成品生产出规定的频率,通常标识在品振产品外壳上,就是上面的。
- 品振工作频率:品振与工作电路共同产生的频率。
- 调整频差偏差:在规定条件下,基准温度(25士2℃)时工作频率相对于标称频率所允许的偏差。
- 温度频差:在规定条件下,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相对于基准温度(25+2℃)时工作频率的允许偏差。
- 老化率:在规定条件下,品体工作频率随时间而允许的相对变化
- 静电容:等效电路中并接的电容,也叫并电容,
- 负载电容:与品体一起决定负载谐振频率的有效外界电容。负载电容系列是:8PF、12PF、15PF、20PF、30PF、50PF、100PF。
- 动态电阻:串联谐振频率下的等效电阻。
- 负载谐振频率:在规定条件下,晶体与一负载电容相串联或相并联,其组合阻抗呈现 为电阻性时的两个频率中的一个频率。在串联负载电容时,负载谐振频率是两个频率中较低的一个,在并联负载电容时,则是两个频率中较高的一个。
- 负载谐振电阻:在负载谐振频率时呈现的等效电阻。
- 基频:在振动模式最低阶次的振动频率。
- 泛音:晶体振动的机械谐波。泛音频率与基频频率之比接近整数倍但不是整数倍,这 是它与电气谐波的主要区别。泛音振动有3次泛音,5次泛音,7次泛音,9次泛音等。
- 频率大小:频率越高,价格越高。频率越高,频差越大,从综合角度考虑,一般工程师会选用频率低但稳定的晶振,自己做倍频电路。总之频率的选择是根据需要选择, 并不是频率越大就越好。要看具体需求。比如基站中一般用10MHz的恒温晶振,因其有很好的频率稳定性,属于高端晶振。
- 频率稳定度:关键参数,高端晶振可以达到10-9级别。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与标称频率允许的偏差,用PPm(百万分之一)表示。一般来说,稳定度越高或温度范围越宽,价格越高。对于频率稳定度要求±20ppm或以上的应用,可使用普通无补偿的晶 体振荡器。对于介于±1 至±20ppm 的稳定度,应该考虑温补晶振TCXO 。对于低于 ±1ppm 的稳定度,应该考虑恒温晶振OCXO。
- 电源电压:常用的有1.8V、2.5V、3.3V、5V等。
- 输出:根据需要采用不同输出。(HCMOS,SINE(削顶正弦波),TTL,PECL,LVPECL,LVDS,LVHCMOS 等)每种输出类型都有它的独特波形特性和用途。对称性、上升和下降时间以及逻辑 电平对某些应用来说也有具体要求。
- 工作温度范围:工业级标准-40~+85℃这个范围往往只是出于设计者们的习惯,若20℃~+70℃已经够用,那么就不必去追求更宽的温度范围。
- 相位噪声和抖动: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是对短期稳定度的真实度量。拥有好的相位噪声和抖动的振荡器的设计复杂,体积大,频率低, 造价高。所以一般越高端的晶振,即频稳越好的晶振,这些指标也相应越好。
- 牵引范围(VCXO):是针对VCXO的参数。 带有压控功能的晶振为(VCXO),即通过 调节控制电压改变输出频率。牵引范围为变化频率(增大或减少)与中心频率的比值。 此值一般用ppm表示。通常牵引范围大约为100-200ppm,取决于VCXO的结构和所选择的 晶体。
- 抖动:随着信号速率的不断提高,硬件时序设计中对时钟信号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的。但实 际中时钟信号往往不可能总是那么完美,会出现抖动(Jitter)和偏移(Skew)问题。抖动有两种主要类型: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性抖动。
- 封装:与其它电子元件相似,石英振荡器亦采用越来越小型的封装。通常,较小型的 器件比较大型的表面贴装或穿孔封装器件更昂贵。所以,小型封装往往要在性能、输 出选择和频率选择之间作出折衷。贴片有7.0*5.0、6.0*3.5mm,5.0*3.2mm, 3.2*2.5mm,2.5*2.0mm等封装。
- 老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频率值随着变化的大小,有年老化和日老化两种指标。高 精度恒温晶振(OCXO)可以达到10-8 ppm/年。
以上是选型时应考虑的晶振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频率稳定度。所谓高 端,就是频率稳定度非常好的晶振。随着技术的发展,对高端晶振的需求会日益增加。
(1)下图按照下面文字排列:
启动时间 抖动
占空比 温度变化
(2)示波器实际检测
(3)手册解析
(4)PCB布线
EEPROM部分
一、存储器分类
二、EEPROM的原理
2.1结构与原理
FG(多晶硅等)放在CG与MOSFET通道之 间。由于这个FG在电气上是受绝缘层独立 的, 所以进入的电子会被困在里面。在一般 的条件下电荷经过多年都不会逸散。
一般EEPROM采用堆栈型单元构造。通过控制存储单元的浮栅(FG)中电荷量来实现数据的保持。
EEPROM仅通过电信号就可擦除被选择部分的内容,而且擦除的时候不需要从回路中取出。特定的存储单元的擦写次数的限制,一般可擦写1万到10万次。 EEPROM一般用于存储看,处理器设定信息。
例如:BIOS是指烧写在eeprom中引导系统启动和对硬件作初始化的一段代码。
2.2操作
以浮栅中是否存有电子来区分逻辑状态0和1 (也会以电荷多少来区分多个逻辑状态比如00、 01、10、11等)。
- 擦:当控制栅接地漏极加一 正电压,则浮栅放电
- 写:当漏极接地,控制栅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 (大于正常工作电压),交叠区将产生一个很 强的电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通过绝缘层到达浮栅,使浮栅带负电荷。
- 读:在读取存储单元时,我们可以在控制栅上加一个中间电平,其值介于两个阀值Vth之间, 这样浮栅有电子的高开启管不能导通,而浮栅放电后的低开启管能正常导通,由此分辨出单 元存储的数据是“1”还是“0”。
如果浮栅充满电子,控制线上的5伏电压将不足以使晶体管导通。因此,输出将是高的。
如果浮栅不带电子,控制线上的5伏电压将使晶体管导通。因此,输出将是低的。
三、EEPROM的种类
主流的串口EEPROM分为microwire、I2C、SPI三种接口方式
四、EEPROM的特点
- 可以随机访问和修改任何一个字节;
-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电路复杂/单位容量成本高;
- 容量小;
FLASH部分
一、FLASH Memory简介
1.1 FLASH Memory定义
- Flash 属于广义的 EEPROM,因为它也是电擦除的rom。与EEPROM不同,flash擦除时不再以字节为单位,而是以块或页为单位,速度更快 。
- 任何 flash 器件的写入操作只能在空或已擦除的单元内进行,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在进行写入操作之前必须先执行擦除。
- Flash有Nor Flash和Nand Flash两种
1.2FLASH Memory的构造
Flash 存储单元由 EEPROM 过渡而来,核心依旧是浮栅,但省去了一个控制管。Nor 和 Nand 两种flash的存储单元 排列形式不同。
NOR 技术 Flash Memory 结构,每两个单元共用一个位线接触孔和一条源线,具有高编程速度和高读取速度的优 点。但功耗过大,在阵列布局上,接触孔占用了相当的空间,集成度不高。
NAND 结构通过多位的直接串联,将每个单元的接触孔减小到 1/2 n (n为每个模块中的位数),因此,大大缩小 了单元尺寸。NAND 最大缺点是多管串联,读取速读较慢。
1.3FLASH Memory的特点及用途
1.3.1NOR型FLASH特点
- 以块为单位进行擦除
- 和DRAM一样可以随机存取
- 读取速度快
- 用途
- 读取速度快、信赖性高,主要用于便携设备中程序的存储。
1.3.2NAND型FLASH特点
- 以页为单位进行读写,以块为单位进行擦除
- 有一个单元可存储1bit和2bit 两种类型
- 用途
- 集成度高,可以对应大容量化,主要用于数据(多媒体数据等)的存储。
NOR | NAND | |
读取速度 | 高速 | 低速 |
擦除和读写速度 | 低速 | 高速 |
读取单位 | 1bit | page |
写入单位 | 1bit | page |
擦除单位 | block | block |
应用领域 | 系统程序 | 多媒体数据 |
高集成化 | 不适合 | 适合 |
SRAM和DRAM部分
一、信息的存储
信息在计算机中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在,即信息被转化为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在计算机中进行加工、传输和存储。
二、计算机存储单位
bit、Byte、KB、MB、GB等
bit:存放一位二进制,即是0或1,最小的存储单位
Byte:字节,8个二进制为一个字节,最常用的单位
word:对16bit的CPU来说1word=16bit,对32bit的CPU来说1word=32bit。
KB:千字节,=1024Byte
MB:兆字节,=1024KB
三、SRAM六管结构的工作原理
3.1组成
典型SRAM由六个晶体管组成。
SRAM 中的每一 bit 存储在由 4 个场效应管构成两个交叉耦合的反相器中。
两侧场效应管是用于读写的位线(Bit Line)的控制开关。
下图简化更容易理解:
- 图的上半部分:
A=0,上面 MOS 管导通,Q 被上拉到 Vdd ,Q=1;
A=1,下面 MOS 管导通,Q 被下拉到 Vss ,Q=0。
实现反向的功能 - 图的下半部分:
和 构成一个反相器, 和 构成一个反相器, 和 起到控制的作用。
3.2 Read
- 字线 WL 有效,使得两个访问控制晶体管 和 通路。
- 第二步是保存在 Q 的值传递给位线 BL 和 。
- 在位线 一侧,通过 M1 与 M5 的通路直接连到低电平使其值为逻辑 0 。
- 在位线BL一侧,晶体管 M4 与 M6 通路,把位线连接到 VDD 所代表的逻辑 1 。
3.3 Writing
- 写周期之初,把要写入的状态加载到位线 BL 和 。
- 如果要写入 0,则设置 BL 为 0;设置为 1 。
- 随后字线 WL 加载为高电平,位线的状态被载入 SRAM 的基本单元。
四、DRAM结构与工作原理
当 DRAM 的存储数据的状态由电容器存储了电荷量决定。
这就意味持续刷新电容器的电荷量。
五、DRAM和SRAM的比较
DDR-SDRAM 部分
一、DDR 简介
1.1 DDR概述
Memory从最初的SDRAM到DDR、 DDR2、 DDR3再到DDR4, 都与SDRAM有着密切的联系。
(1)SDRAM: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 同步(Synchronous )是指其总线工作在同步时序的方式下,总线时钟以 CPU 时钟频率为基准。
- 动态(Dynamic )是指存储阵列需要不断的刷新来保证数据不丢失。
- 随机(Access )是指数据不是线性依次存储的,而是自由指定地址进行数据的读写。
(2)DDR SDRAM: Double Date Rate SDRAM, 即双倍数据速率的 SDRAM, 俗称内存。
1.2 DDR 的演变
(1)存储大小的演变
(2)输入输出电压的演变: 3.3V => 25V => 18V = >1.5V => 1.2V
电压越低则下降和上升的时间越少,速率越快。从 DDR1 开始,变成了上升沿和下降沿双采样。
1.3存储容量
以 256Mb 为例,主要以下表中的第二列为例:
- 存储空间被分成若干个块:Bank。
- 地址数 = 行地址数*列地址数
如在第二列中,行地址(Row Address):A0 ~ A12 =
列地址(Column Address):A0 ~ A9,A11=
地址数=* = 16Mb
存储容量:地址数 *Bank * 位宽 = 16Mb * 4 * 4 =16 Mb * 4 * 4 = 256 Mb = 32 MB
如果需要 64 Mb 容量 16位的内存,就可以安装两个 32M * 8 的。
二、框架对比
2.1 SDRAM
掩码:DDR器件在进行突发操作(一次性连续发送若干字节)的时候,发送方不希望其中的某些字节被接收方接受的时候,就是用 DQM 信号进行屏蔽处理,让接受方接受忽略。
掩码是一个双向的数据,与数据总线的方向相同。
高电平有效,当有效是数据总线上的指定数据被接受端屏蔽。
2.2 DDR3 SDRAM
多出了:ZQ输出阻抗校准单元、8位预处理单元
三、DDR信号分类
3.1信号名称与分类
- 时钟:在 PCB 布线时,要求中总长度小于 4000mil ,两差分线的长度之差小于 5~10mil。
- 数据线 DQ 的长度等长标准为数据选通线 DQS,之差小于 50 mil
3.2 DDR差分时钟
DDR 差分时钟:起触发时钟校准的作用
3.3 ZQ校正功能
DDR3 增加了外部电阻,校正 I/O 部分的 ODT 和 Ouput 驱动阻抗,更加精确。
ZQ 校正功能是 DDR3 的输入输出阻抗更加精确,更有利于信号的阻抗匹配。
DDR3 SDRAM 完全可以做到输入输出自匹配,不需要添加外部器件,节约板子空间,同时也提高了信号质量。
3.4 T or fly-by
使用 fly-by 拓扑可以提高信号质量,但是必须在末端匹配,需要增加电阻和 Vtt 电源。
在颗粒数量较少且速度不高时,使用 T 拓扑,可以不做匹配,节省匹配电阻和 Vtt 电源。
使用 fly-by 拓扑应该确认,Memory 控制器是否支持 write leveling 功能。
DDR3 内存模组采用了 fly-by 的拓扑结构,同 时也引入了 DQS 和 clock 之间的时钟偏差, DDR3 SDRAM 允许控制器通过 Write leveling 的功能对这个 Skew 作出补偿。
ESD部分
一、ESD器件概述
1.1引入
裸手接触单板,单板不能工作了怎么回事??
静电放电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 :带有不同静电电势的物体或表面之间的静电电荷转移。
两种形式:接触放电,电场击穿放电。
1.2简介
ESD 保护元件的作用是转移来自敏感元件的 ESD 应力,使电流流过保护元件而非敏感元件,同时维持敏感元件上的低电压。
ESD 保护元件还应具有低泄漏和低电容特性,不会降低电路功能,不会对高速信号造成损害,在多重应力作用下保护元件的功能不会下降。
瞬态电压抑制器( TVS )、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是几种专用 ESD 保护元件。
1.3 ESD特点
- 高电位:可达数万至数十万伏,操作时常达数百至数千伏(人通常对3KV以下静电不易感觉到)
- 低电量:静电流多为微安级(尖端瞬间放电例外)
- 作用时间短:微秒级
- 受环境影响大:特别是湿度,湿度上升则静电积累减少,静电压下降。
1.4 ESD危害
- 日本曾对不合格的电子产品进行过解剖分析,发现45%的不合格器件是由静电放电造成的
- 美国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过统计,它的电子工业每年由于静电造成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
- 英国经过数年调查了解到,该国上世纪七、八年年代的电子产品,每年因静电造成的损失约为20亿英磅,
二、TVS器件选型
最常用
2.1概述
瞬态抑制二极管简称 TVS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TVS的电气特性由P-N结面积,参杂浓度及晶片阻质决定的。
一般并联到线路中,使用时和稳压二极管非常相似。当输入电压突然增大超过阈值电压时, TVS 管反向导通,提供一个快速的电流泄放通道,从而将电压钳位在正常的工作范围之内,不影响后级被保护电路的正常工作。
2.2特点
反映速度快(为pS级),体积小,位电压低,可靠性高。
2.3特性曲线(V/I)
(1) TVS 有双向(图上的符号)和单向之分,单向 TVS 管的特性与稳压二极管相似,双向 TVS 管的特性相当于两个稳压二极管反向串联。
(2)双向 TVS 可在正反两个方向吸收瞬时大脉冲功率,并把电压籍制到预定水平,双向 TVS 适用于交流电路,单向 TVS 一般用于直流电路。
(3)主要特性参数:
- Vrwm(截止电压)
- VaR (击穿电压)
- Vc (最大籍位电压)
- lpp(脉冲峰值电流)
2.4 TVS的选型
- 最大钳位电压要小于电路允许的最大安全电压
- 截止电压大于电路的最大工作电压,一般可以选择略大于电路的最大工作电压
- 额定的最大脉冲功率要大于最大瞬态浪涌功率
三、MOV压敏电阻
在电源输入端用的比较多。
压敏电阻的响应时间为 ns 级,比空气放电管快,比 TVS 管稍慢一些,一般情况下用于电子电路的过电压保护其响应速度可以满足要求。
压敏电阻在一定的电压、电流范围内,阻值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器件。一般并联在电路中,机理基本同 TVS。
压敏电阻的结电容一般在几百到几千Pf的数量级范围,很多情况下不宜直接应用在高频信号线路的保护中,应用在交流电路的保护中时,因为其结电容较大会增加漏电流,在设计防护电路时需要充分考虑。
压敏电阻的通流容量较大,但比气体放电管小。
四、ESD设计要点
- 高低电压的爬电距离,一般是 1.4 mm(如36V和3.3V)
- 地的跨接与隔离
- 面板开关防护(开关如按键需要人手去接触,加高压值电容,串接电阻(除了限流)把信号边缘变缓,防止过压过冲)
- 隔离变压器的运用
案例1:USB接口的设计
案例2:网口的设计
- 差分线RX+,RX-:选择 TVS 时要注意差分电平和反向截止电压之间的关系。
反向截止电压要高于正常工作的差分电平。 - 反向漏电流不影响差分对的正常工作。
- TVS所能承受的最高电流,即峰值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