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也学不到,只是耗费生命,
领导安排做杂活,这事的本质,是将不可替代性较低的事情,交给小兵,
省下的时间,用于研究更有价值的事情,提升自身不可替代性,
身为小兵,如何应对?
先识别哪些是有价值的事情,哪些是无意义的杂活,
然后,采取一些策略,争取将尽可能多的时间,花费在前者之上。
如此,职业生涯才能持续向上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1)不可替代性高低:
判断一件事是否有价值,唯一的标准,便是不可替代性的高低,
具体如何判断?
看你的岗位属性,
如果是对物的工作,那就多做创造性工作,少做重复性工作,
创造性 or 重复性,有何判断依据?
我的标准有两条:1、作品思维 2、独立程度。
第一点,作品思维。
看这个技能,能否助你生产自己的作品,在简历上,添上一笔。
比如,半导体领域人士,对SEM设备,应该不陌生。
这玩意,类似一个超级放大镜,可以将芯片的微观结构,看得一清二楚。
三年前,我曾经试图学会SEM的操作,但毕竟很少使用,学了又忘、忘了再学,痛苦至极。
后来,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为什么非得学会它的操作?如果能找到会操作的人,说服他帮我操作,不是也能达成目标吗?
更重要的是,学会SEM的操作,对我的履历有质的提升吗?它配得上我的时间吗?
闭上眼,想象几年后面试的场景。
面试官问我,你的成果有哪些?
我说,开发了哪些芯片,写了多少篇论文,授权多少个专利。
面试官再问,你的特长是什么?
我说,强大的创新能力、熟练的流程整合经验、丰富的团队协调经历。
能不能再加一句,我还会操作SEM设备?
想到这,忍俊不禁。
人家又不是招操作员,你会这个,有毛用。
反,通过文献调研,积累专业知识。通过与代理师的沟通,学习法律知识。
合二为一,转化成强大的专利撰写能力。
这,便是创造性工作,便是值得浸淫的技能。
每张授权证书,都是简历里的加分项。每份专利文件,都是人生中的作品。
聪明的打工人,都是利用公司的资源,生产自己的作品,为自己的简历,添砖加瓦。
第二点,独立于平台的程度有多高。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PE(工艺工程师)这岗位不太理想?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PE的工作,高度依赖设备。
比如光刻PE,主要工作就是对付光刻机,他得清楚如何使用机台实现各种功能。
副作用是——你在担任PE期间所做的技术积累,与公司的设备强相关。
问题在于,你的技术跟这几台设备绑定,离职时,又不能背着光刻机一块走。
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跳槽,选择空间就比较狭窄。
只有去那些设备类似,乃至相同的公司,才能有效利用过往积攒的技术。
然而,即使新公司的设备与之前的设备一模一样,使用年限和机台状态不同,做的产品不同,技术经验也得打折扣。
换句话说,你在工作期间积累的技术,遭遇了隐形的贬值。
就PE这岗位而言,工程师的价值,附着于设备之上。
光刻机之类的设备,就是个极其昂贵的工具。
假如你是老板,果园里的草莓太多,招两个人帮忙采摘。
如果给他们一个塑料盆装草莓,你肯定不会在意。
但如果给他们一个金盆,你关心的,恐怕就是这金盆的状况了。
当他们捧着金盆去摘草莓时,力气再大,技术再好,恐怕都没那么重要。
但,假如学会了如何种草莓,你的选择权就大了。
因为全世界有很多的果园,老板们都想用草莓赚钱。
当你深刻理解了种草莓的流程,保存在脑子里。去了任何一个果园,都能建立起这套流程,并将其标准化。你就是一个优秀的草莓PIE了。
当你深刻理解了草莓生长的原理,又成功培育过一两种畅销的变异草莓。去了任何一个果园,都能复现出它们。你就是一个优秀的草莓研发者了。
所以说,整合一套流程、开发一款产品,都属于创造性工作。
如果是对人的工作,那就尽快建立个人品牌,
让内部客户、外部客户,认你这个人,而不是某款产品,
销售人员,常年在外跑业务,不可替代性,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客户的信任,对个体的信任。
俺身边,最牛逼的两个销售,都是这样。
只要在客户那边许下承诺,回了公司,一定会拼命争取资源,确保如期交付。
产能不够、设备故障、材料短缺……
不管遇到啥问题,这俩家伙,都会找出各种手段,让相关人员按期执行。
几年前,我并不理解。
看他俩,跟各色人等闹得不可开交,心想,至于么?就为了公司声誉?
现在,俺有些懂了,
这俩家伙维护的,哪里是公司声誉,
他们看重的,是自己的个人声誉。
或者说,打着维护公司声誉的旗号,在客户间,建立个人声誉。
上面说过,聪明的打工人,都是利用公司的资源,形成自己的作品。
在技术端,就是通过公司平台,参加学术会议、完成论文专利,提升自己的业界影响力。
在销售端,就是利用订单需求,争取资源倾斜,在客户圈子里,建立个人品牌。
让客户看到你,就觉得,这家伙负责的产品,发货及时、质量稳定、售后响应及时,
一旦形成这种口碑,就算离职了,你也有能力带走一部分客户资源,
说白了,客户更相信你这个人,而不是你们公司的产品。
这是一个,用个人品牌,取代公司品牌的过程。
有人问,难道不是产品本身最重要吗?
俺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但现在,慢慢体会到,人的重要性。
各家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差异,但没有质的差异。
这种情况下,对接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为什么直到今天,非洲仍然如此贫穷?
很重要一点,是持续千年的奴隶贸易,使得非洲大陆上,陌生人之间的信任程度极低。
须知,绝大多数奴隶贸易,并非白人深入非洲大陆,亲自抓捕奴隶,
而是当地部落首领,扮演经销商的角色,为白人买家,抓捕奴隶。
类似工业品的层级分销制度,
白人买家,有熟悉的当地经销商(一般是当地部落的酋长),
抓捕奴隶,由酋长派人完成,
多数情况,是抓捕其他部落的黑人,
但也有些酋长,将本部落的熟人、朋友甚至家人,或绑架或欺骗,带去与白人买家交易。
长此以往,会造成什么情形?
如果我不幸生在非洲,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都是这种破事,
为了生存,我势必会对每个人都提高戒心。
然而,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出去旅游,无论多么偏僻之地,找家杂货店,买瓶农夫山泉,我可以尽情畅饮。
为什么我敢放心大胆地喝?
为什么不怕遇到个孙二娘,把我蒙翻做成人肉包子?
因为品牌的魔力。
我相信,摆在消费者面前的这瓶矿泉水,无论经过多少道工序,都有一家成名已久的大企业,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替我监督,确保品质。
为什么它愿意替我监督?
因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经营,是一场重复博弈,
想长期盈利,就要建立口碑、维护品牌形象。
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那双,隐形的眼睛。
想通这个逻辑,就能明白,顶级销售的重要性。
他和客户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沟通成本极低。
当两家产品相差不多时,对销售的信任程度,往往就是决定性因素。
图片来源:网络
(2)行动策略:
判断不可替代性高低,只是第一步,
有结论后,如何为自己争取有价值的事情?
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利用市场的逻辑。
先利他,再利己。
何意?
为领导创造更大的利益,将这利益,与你想做的事情绑定。
以个人经历为例,
在不可替代性较高的事情上,以一当十、鹤立鸡群,
在不可替代性较低的事情上,有选择的,降低效率,
比如,开发产品,别人几轮流片,没有结果,
你一轮流片,就能搞定,
为公司降本增效,这份工作,便属于你。
再比如,撰写专利,别人每年写一两个,拿张授权证书,费老鼻子劲,
你一年写二十个,保持极高授权率。
公司的相关资源,便会倾斜于你。
在重复性材料工作上,有选择的,降低效率。
注意,降低效率的前提,是这些材料工作无伤大雅,
如果是大项目的验收资料,虽然无趣,仍然要认真准备。
而在无关紧要的材料工作上,可以适当制造阻力,
让boss意识到,把你用在这些事上,是浪费生产力。
核心原则是——在不可替代性较高的事情上,为boss创造更大的利益,产出更多的成果,
在不可替代性较低的事情上,视情况,降低效率、制造阻力。
两种做法的本质,是制造boss和你之间的共识。
什么共识?
如何使用你的共识。
达成共识的后果,是你和领导之间,激励相容。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领导安排的活儿,多数都是你愿意去做的事儿,
恭喜,神功大成。
图片来源:网络
小结:
杂活,只是浪费生命,
辨别哪些活儿有价值,看不可替代性高低,
如何争取?
利用市场的逻辑,
在不可替代性较高的事情上,以一当十、鹤立鸡群,
在不可替代性较低的事情上,有选择的,降低效率。
关注@晏小北 ,理解芯片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