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在北京出差,坐4号线,
接近地铁站安检口,我愣住,
接近10个人,身穿制服,挤在几平米的区域。
四五个男人,站在安检通道一侧,
有的负手而立,神游物外,
有的略显局促,帮行人抬箱,
过了通道,又看到,几个女生,簇拥在电脑前,
只有一人坐着,其他人,围在一旁,都盯着屏幕。
我有点犯迷糊,这些人,不会都是这地铁站的常驻嘉宾吧?
就这点工作量,两三个人完全足够,为什么要搞这么多人?
也许操盘手的考虑,是尽量吸纳就业,
但,从工作者的角度,这些家伙,是怎么能容忍生命被这样浪费的?
在这里站一天,不管是盯着屏幕,还是帮抬箱子,能练出火眼金睛、力大无穷么?
工作量,除了站着,近乎为0,每个月,拿一两千块钱,
陷入温情脉脉的舒适区。
图片来源:网络
借这经历,聊聊干活的底层逻辑,
老板让你干活,本质上,是一个委托-代理问题,
他不能事必躬亲,所以将这个活儿委托给你。
但,如果对所有活儿都来者不拒,注定会沦为工具人。
活儿也分三六九等,识别哪些是优质活儿,哪些是劣质活儿,比埋头苦干更重要。
如何评判一个活儿的优质程度?
自由裁量权的大小,是什么意思?
比如,老板要去北京出差,让你买某天上午的车票。
这种活儿,自由裁量权就很小,
指定区间内,车次就那么多,留给你做选择的余地不大。
但,让你去参加会议,搜集情报,自由裁量权就很大。
可以废寝忘食,一场不落,听个几十场汇报,写成总结报告。
可以悠哉悠哉,睡到十点,去酒店吃个午饭,再随性听几家。
稀缺度的高低,代表着你的替代成本,二者正相关。
帮老板拿快递,是个人都能干,毫无稀缺度。
哪天你撂挑子不干,老板分分钟就找到一堆人替代你。
能独自开发一款芯片,完成从样品到产品的转型,
发表顶刊文章,把老板列为通讯作者,
这都是稀缺度较高的活儿,
如果能做到,恭喜,你的替代成本非常高,老板会充分考虑你的利益。
于是,横轴是自由裁量权,纵轴是稀缺度。可以划分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的活儿,稀缺度高,自由裁量权大,价值高,做起来也自由。
对打工人来说,这是最理想的活儿。参加学术会议,搜集同行的最新动态,便属此类。
第二象限的活儿,稀缺度高,自由裁量权小,
虽说有价值,但做起来要受诸多限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
比如,想做一款新的芯片,拿出技术方案,还需要老板审核。
只有他点头,才能实行。
第一象限的活儿,可遇而不可求。
第二象限的活儿,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机会。我们的目标,便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在这种活儿上。
第三象限的活儿,稀缺度低,自由裁量权小。既没有价值,也没有实施的自由。
给老板拿快递、买车票,甚至接送小孩,都属此类。
这种活儿,是四象限里最差的活儿,不夸张地说,就是在浪费生命。
但,多数人却恰恰在这类活儿上,花了最多的时间。
第四象限的活儿,稀缺度低,自由裁量权大,虽然没有价值,但做起来自由。
写某些项目材料,便属于这种。
几十上百页的专业资料,压根没人会仔细看。看上去工作量很大,实则敲了几千遍Ctrl C + Ctrl V。
这类活儿有个特点,就是做着比较舒服,容易摸鱼。
机灵的家伙,会尽可能地争取这种活儿,把第三象限的活儿甩给老实人。
但,这类活儿本质上也没啥价值,不值得花费时间。
那些呆在第四象限的家伙,看似聪明,也只是温水里的青蛙,舒适地死去。
图片来源:网络
这四象限坐标图,往左下方越努力,离工具人的角色越近,
奋斗多年,一朝被裁,大厦崩塌。
往右上方越努力,职业生涯越顺利,自身的信念感、时间感和目标感越坚定。
你再也不能容忍为那些无意义的琐事浪费生命,而是朝自己想要的方向,衔枚疾进。
换言之,右上方,是与个人激励相容的方向。左下方,是与个人激励不相容的方向。
埋头苦干之余,记得抬起头来,审视自己,
是朝着右上方衔枚疾进,还是向左下角,一去不复返?
关注@晏小北 ,理解芯片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