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埃隆·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 正式发布了备受期待的 Grok 3 模型。这款被马斯克誉为“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在发布前通过一系列预热宣传将全球用户的期待值拉满。发布会声称,Grok 3 在数学推理、科学逻辑和代码写作等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了 OpenAI 的 GPT-4o、Anthropic 的 Claude 3.5 Sonnet、DeepSeek V3 等主流模型。然而,实际体验效果是否真如宣传般“遥遥领先”?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章、用户反馈及测试案例,深入探讨 Grok 3 是否在实际使用中超越了 GPT-4。
Grok 3 的技术亮点:硬件与算法的双重加持
Grok 3 的发布无疑是 xAI 在 AI 领域的一次重磅出击。从技术层面来看,其背后依托的是全球最大的 AI 训练集群 Colossus,使用了超过 20 万张英伟达 H100 GPU,总训练时长高达 2 亿小时。这一算力规模是前代 Grok 2 的十倍,与之相比,DeepSeek V3 仅使用了 2000 张 H800 GPU,算力差距高达 263 倍。马斯克在发布会上透露,Grok 3 通过大规模合成数据训练,并在算法上引入了自我纠错和强化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推理能力和准确性。
此外,Grok 3 的一个独特优势在于其与 X 平台的实时数据整合能力。它不仅能访问互联网信息,还能即时获取 X 上的动态内容,这使得它在回答时效性问题时具备天然优势。与此同时,Grok 3 推出了“DeepSearch”功能,号称能深入挖掘网络信息并提供高质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