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star路径搜索算法

一、简介

“D*算法”的名称源自 Dynamic A Star,最初由Anthony Stentz于“Optimal and Efficient Path Planning for Partially-Known Environments”中介绍。它是一种启发式的路径搜索算法,适合面对周围环境未知或者周围环境存在动态变化的场景。

二、算法介绍

同A*算法类似,D-star通过一个维护一个优先队列(OpenList)来对场景中的路径节点进行搜索,所不同的是,D*不是由起始点开始搜索,而是以目标点为起始,通过将目标点置于Openlist中来开始搜索,直到机器人当前位置节点由队列中出队为止(当然如果中间某节点状态有动态改变,需要重新寻路,所以才是一个动态寻路算法)。

2.1 符号表示

本部分主要介绍一下论文中用到的一些符号及其含义。

论文中将地图中的路径点用State表示,每一个State包含如下信息:

Backpointer: 指向前一个state的指针,指向的state为当前状态的父辈,当前state称为指针指向state的后代,目标state无Backpointer。(路径搜索完毕后,通过机器人所在的state,通过backpointer即可一步步地移动到目标Goal state,GoalState以后用 G表示),b(X)=Y表示X的父辈为Y。

Tag:表示当前state的状态,有 New、Open、Closed三种状态,New表示该State从未被置于Openlist中,Open表示该State正位于OpenList中,Closed表示已不再位于Openlist中。

H(X):代价函数估计,表示当前State到G的开销估计。

K(X):Key Function,该值是优先队列Openlist中的排序依据,K值最小的State位于队列头 ,对于处于OpenList上的State X,K(X)表示从X被置于Openlist后,X到G的最小代价H(X),可以简单理解为。K(X)将位于Openlist的State X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状态为Raise(如果K(X)<H(X)),用来传递路径开销的增加(例如某两点之间开销的增加,会导致与之相关的节点到目标的路径开销随之增加);另一种状态为 Lower(如果K(X)<H(X)),用来传递路径开销的减少(例如某两点之间开销的减少,或者某一新的节点被加入到Openlist中,可能导致与之相关的节点到目标的路径开销随之减少)。

kmin:表示所有位于Openlist上的state的最小K值。

C(X,Y) :表示X与Y之间的路径开销。

Openlist 是依据K值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的优先队列。

2.2 算法描述

搜索的关键是state的传递过程,即由G向机器人所在位置进行搜索的过程,这种传递过程是通过不断地从当前OpenList中取出K值最小的State来实现的,每当一个State由Openlist中移出时,它会将开销传递给它的邻居state,这些邻居state会被置于Openlist中,持续进行该循环,直到机器人所在State的状态为 Closed ,或者Openlist为空(表示不存在到G的路径)。

算法最主要的是两个函数, Process-StateModify-Cost ,前者用于计算到目标G的最优路径,后者用于改变两个state之间的开销C(X,Y)并将受影响的state置于Openlist中。

算法的主要流程,在初始时,所有state的t(Tag)被设置为 New ,H(G)被设置为0,G被放置于OpenList,然后Process-State函数被不断执行,直到机器人所处state X由openlist中出队,然后可以通过机器人的当前state按backpointer指向目标G。当移动过程中发现新探测到的障碍时,Modify-Cost函数立刻被调用,来更正C(°)中的路径开销并将受影响的state重新置于openlist中。令Y表示robot发现障碍时所在的state,通过不断调用Process-State直到kmin≥H(Y),这时表示路径开销的更改已经传播到了Y,此时,新的路径构建完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L1-L3表示拥有最低K值的X由openlist中移出,如果X为Lower,那么它的路径代价为最优的。

在L8-L13,X的所有邻接state都被检测是否其路径代价可以更低,状态为New的邻接state被赋予初始路径开销值,并且开销的变动被传播给每一个backpointer指向X的邻接state Y(不管这个新的开销比原开销大或者小),也就是说只要你指向了X,那么X的路径开销变动时,你的路径代价必须随之改变。这里可能存在由于X路径开销变动过大,Y可以通过非X的其他state到达目标且路径开销更小的情况,这点在L8-13中并没有处理,而是放在后续针对Y的process-state函数中,在对Y进行处理时,会将其backpointer指向周围路径开销最小的state。如果X的邻接State状态为New时,应将其邻接state的backpointer指向X。所有路径开销有所变动的state都被置于Openlist中进行处理,从而将变动传播给邻接的state。
上述讨论的时X为Lower状态,接下来讨论X为Raise状态。

如果X为Raise,它的路径开销H可能不是最优的,在L4-L7中,通过其邻居state中已经处于最优开销(即h(Y)≤kold)的节点来优化X的路径开销,如果存在更短的路径,则将X的backpointer指向其neighbor。在L15-L18中,开销变动传播到状态为New的邻居state。如果X可以使一个backpointer并不指向X的邻居state的路径开销最小,即Y通过X到目标G的距离更短,但是此时Y的backpointer并不指向X,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X重新置于Openlist中进而优化Y。在L23-25中,如果X可以通过一个状态为closed的并不是最理想的邻居stateY来减小路径开销,那么将Y重新置于Openlist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modify-cost中,更新C(X,Y)并将X重新置于Openlist中,当X通过process-state进行传播时,会对Y进行开销计算,h(Y)=h(X)+c(X,Y)

三、算法总结


相比A-star算法,D-star的主要特点就是由目标位置开始向起始位置进行路径搜索,当物体由起始位置向目标位置运行过程中,发现路径中存在新的障碍时,对于目标位置到新障碍之间的范围内的路径节点,新的障碍是不会影响到其到目标的路径的。新障碍只会影响的是物体所在位置到障碍之间范围的节点的路径。在这时通过将新的障碍周围的节点加入到Openlist中进行处理然后向物体所在位置进行传播,能最小程度的减少计算开销。 路径搜索的过程我个人感觉其实和Dijkstra算法比较像,A-star算法中f(n)=g(n)+h(n),h(n)在D-star中并没有体现,路径的搜索并没有A-star所具有的方向感,即朝着目标搜索的感觉,这种搜索更多的是一种由目标位置向四周发散搜索,直到把起始位置纳入搜索范围为止,更像是Dijkstra算法。

水平有限,对原文中的许多地方理解的还不透彻,描述能力也有限,本文更多的像是对论文第二部分进行了简要的翻译。不懂的地方建议去原文中查询。

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用java写的D-star的源码,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理解。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1UtCe_1H8UhNe4hRdFl6A 密码:yta2

  • 11
    点赞
  • 14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2
    评论
以下是D*路径规划算法的MATLAB代码: ``` function [path, cost] = Dstar(start, goal, h, get_successors, get_cost) % D* algorithm for path planning % start: start node coordinates (x,y) % goal: goal node coordinates (x,y) % h: heuristic function handle, h(node) -> cost % get_successors: function handle, get_successors(node) -> successors % get_cost: function handle, get_cost(node1, node2) -> cost % path: optimal path from start to goal % cost: cost of the optimal path % initialize OPEN = {}; CLOSED = {}; g = containers.Map('KeyType', 'int32', 'ValueType', 'double'); rhs = containers.Map('KeyType', 'int32', 'ValueType', 'double'); key = @(node) [min(g(node),rhs(node))+h(node), min(g(node),rhs(node))]; start_key = key(start); goal_key = key(goal); g(goal) = 0; rhs(goal) = 0; OPEN{1} = goal; while ~isempty(OPEN) && (min(key(OPEN{1})) < start_key || rhs(start) ~= g(start)) % get node with lowest key cur = OPEN{1}; OPEN = OPEN(2:end); if g(cur) > rhs(cur) g(cur) = rhs(cur); CLOSED{end+1} = cur; for s = get_successors(cur) if s ~= start rhs(s) = min(rhs(s), get_cost(s, cur) + g(cur)); end if ~ismember(s, CLOSED) if ~ismember(s, OPEN) OPEN{end+1} = s; end else CLOSED(find(CLOSED==s, 1)) = []; end end else g(cur) = inf; for s = [get_successors(cur), cur] if s ~= start rhs(s) = min(rhs(s), get_cost(s, cur) + g(cur)); end if ~ismember(s, CLOSED) if ~ismember(s, OPEN) OPEN{end+1} = s; end else CLOSED(find(CLOSED==s, 1)) = []; end end end end path = []; if isKey(g, start) node = start; path(end+1, :) = node; while ~isequal(node, goal) successors = get_successors(node); costs = zeros(size(successors)); for i = 1:length(successors) costs(i) = get_cost(node, successors(i)); end [~, index] = min(costs + arrayfun(@(s) rhs(s), successors)); node = successors(index); path(end+1, :) = node; end cost = g(start); else cost = inf; end end ``` 其中,`start`和`goal`是起点和终点的坐标,`h`是启发式函数,`get_successors`是获取节点后继节点的函数,`get_cost`是获取节点和其后继节点之间的代价的函数。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最优路径和其代价。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