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万言书」的疑惑

以下有五篇文章,是从92720日到93310日的教育改革讨论串,几度引起社会上许多舆论的探讨,分享给大家。

特别是人本的反驳很有趣,李远哲那篇亦很有内容。:E

-----------------------

篇章顺序:

1. 「终结教改乱象,追求优质教育」(教改万言书)/重建教育联机-黄光国/92720日。

2. 我们对「万言书」的疑惑——兼论教育改革的现况与未来/人本教育基金会/92720日。

3. 教育部对于「教改万言书」的响应与说明/教育部/92720日。

4. 对于教育改革的一些省思/李远哲/933月。

5. 理性的呼唤/台湾大学心理学系-黄光国/93310日。

 我们对「万言书」的疑惑

文/人本教育基金会

壹、前言

一个人已经病得很久了,只是一直忌医讳疾;好不容易才在亲友的关切之下开始调养,不料却忽然来了一位名医。名医铁口直断,说是至今为止的治疗都不对症,甚至已经在任督之间造成许多「乱象」;于是,慎而重之地开了一帖药方,并公告周知,还上了头版头条,说是只有他这个方子管用,别的药都不能再吃了。

众人恭而谨之地把药方打开,原以为会看见什么特别的药名,却赫然发现上头只有两个大字:好药!(注一)


注一、「好药」是鲁迅在一篇文章中所用的比喻,嘲笑当年有人提出的「好政府主义」。


如果有人觉得黄光国等教授就好比那位名医,恐怕是不会令人意外的:一「万」多「言」的「书」里面,除了说别人都错了之外,唯一的主张是「优质教育」;但对于什么是优质教育,或如何达成优质教育,却也没有描绘或论述,这不是很像写着「好教育」三个大字的药方吗?

这实在令人困惑,当大家都为「教改」深感焦虑的时候,为什么百位学有专精的教授,竟不肯为社会指点迷津呢?或者他们尚未形成具体主张,只是先以「指出乱象」自许,但他们所谓的乱象,没有一项不是报章杂志上谈论过的,又为什么要冠以「万言书」的名号,让人们误以为是拯救教育的良方呢?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不解的地方,要请教起草万言书的诸位学者;而对于目前的教育改革,我们也有稍许不同的看法,想就教于各界,现在就分别陈述如下。虽然不及万言,但字数已经无法再省;事关小孩的成长与学习,还请大家费心过目,并给予批评指教。

貮、我们的困惑

一、全盘否定,是公允的吗?

以就事论事的标准来看,世上的事情,只要是人做出来的,总会有一点符合人性的要素、深植人心的理由;即便是乱臣贼子,历史学者也总能理解其身处的情境与背景,所谓「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十年教改的推动,从基本理念到具体政策,也许不是样样完美,但也不至于一无是处!从各界的反应看来,即使是对教改相当不满的人,大概也都持着「教改立意良好,理念不错,只是配套不足,或太过仓促」这样的看法。(注二)


注二、20014 14日联合报报导,李庆安、洪秀柱、陈景峻等三位立委拜访教育部表示:「他们认同教改理念、也认为很多事情要有所坚持,问题是公平性的问题要解决。」


但令人惊讶万分的是,万言书所呈现的,是一种全盘的否定;不但把每一项教改措施都说成乱象,甚至连基本理念都说成是「民粹主义」,是「反专业,反知识」!这实在非常奇怪,李远哲等人也许不是天纵英明,或不可挑战,但他们也都是知识精英,至少不是红卫兵者流 (注三),针对长达两年审慎研议的教改大计,为什么在万言书中看不到一点就事论事的风度?


注三、草完本文之后,才看到黄光国教授在报端发表的文章,竟然真的将诺贝尔奖得主比为红卫兵;照这样乱扣帽子的手法,人们也可以把黄比喻为想要恢复帝制的袁世凯。但万言书中并没有提到什么红卫兵,所以我们怀疑起草者或联署者有几人会同意这样的看法?


万言书指责教改忽略了教育上「与人为善」的本质,又对教育生态缺乏理解;这表示是愿意怀抱爱与同情,以鼓励与同理来解决问题。但是,为什么又对教改充满仇恨,非把教改说成万恶不赦呢?

二、视而不见,是尊重教师吗?

然而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万言书中再三强调教师的尊严,却完全忘了自从九年一贯推动以来,已经有多少基层教师投身其中,一面与保守的学校环境奋战,一面力求教学与教材的创新;已经有多少校长主任奋不顾身,一面处理繁琐的行政业务,一面领导全校努力落实教育改革!他们的表现,在一个求新求变的社会里,实在足为全民的表率!

教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新旧交替的过程里,其中当然不乏观望者,焦虑者,挣扎者,也就是万言书所谓的「忙、茫、盲」者,但抵死不从,誓死反对,像万言书那样全盘否定教改的老师,如果不是没有,也是极为少数。据最近的一次民调显示(注四),分别有90% 80% 的国小和国中老师认为教学很快乐;认为教师专业自主空间加大的分别有80% 50%;支持九年一贯新课程的,则分别有70% 55%


注四、见乐学联和基层教师联线725日所发表的调查报告。


所以,我们不能不质问:难道这些过半数人的都不算教师吗?为什么万言书只看到部分的抱怨,却完全看不到另一半的努力;只看到教师的疑惑,却看不到教师的创造?特别重要的是,不由分说地把全部教师都拉到自己阵营,又强行把所有老师都打为反改革者,这是对教师的尊重吗?

所谓尊重老师,应该是尊重老师的全体,包括尊重其间不同的意见和选择;教改这一方,向来十分重视反对者的意见,这包括着万言书所指责的「在教师的强烈反弹之下,教育部立即表示:教育部并不坚持合科或分科教学」,其实,所谓反弹,也绝对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如此,但为了尊重教师之间的个别差异,于是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但在万言书看来,这就是「乱象」;唯一不同的,它并没有把这种「部分老师反弹成功」,归于「民粹」之列!

再进一步而言,就算将前述的数字打个五折,怎么说至少也有20% 的老师已经「积极地动起来」了,万言书为什么不肯给一点机会,而一定要把他们「终结」掉呢?

三、反对普及,是照顾弱势吗?

为了「拆穿教改迷雾」,万言书批评十年教改「走的是普及教育的群众路线,而不是优质教育的路线」;稍微细心的读者,就算仅仅感觉一下语气的连贯,都不难看出在第二个「路线」两字之前,好像少了一个形容词。

我们不得不怀疑,所谓「优质教育」,既然与「普及教育」相对,又是「群众路线」的反面,所以,万言书所主张的,竟然是「精英」路线?

在论及常态编班的时候,万言书说:「在升高中的竞争压力下,不得不采取能力分班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升学班』和『放牛班』。大部分学校对放牛班学生采取放牛吃草的方式,使这些学生形同被弃的孤儿,得不到教育的爱与关怀」。

这是万言书中唯一谈到教改之前的「惨状」的一段,任何人读到这里,都会以为后续的文字,一定是为放牛班的孩子抱屈;然而实际上,紧接着上文的,竟然是「因而自暴自弃,对社会造成莫大的困扰」。我们不得不怀疑,放牛班的不公与不义,难道不是因为它剥夺了弱势学生的机会,侮辱了弱势学生的人格,而竟然只是「困扰」了好人家的子弟,或「困扰」了好人家子弟所主导的那个社会,在万言书的眼里?

事实上,万言书反对常态编班的理由之一,正是「叫兔子等乌龟,造成学校教学进度缓慢」;所以,万言书所谓的「照顾弱势学生,维护社会正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注五)


注五、对于这一问题,万言书提出的方案是「在常态分班的原则下,进行学科能力分班」,这也是万言书中唯一提出的具体方案;非常令人遗憾的,这正是教育部自始至今的政策,所以我们不在正文里谈论。附带一提的是,万言书也指出「虽然教育当局三令五申,但各校仍然我行我素」;而根据人本教育基金会2002年的调查,22县市中,有18县市违反常态编班,比例高达81.8%,对此,万言书并无进一步的主张。


「照顾」,其实是个非常诡异的字眼:主人把猫养在家里,给它最好的「猫食」,做出最「适性」的安排,包括不让它出门招上跳蚤,这算是把猫「照顾」得很好了吧?我们一般人大概也都会同意的;然而,那终究是猫,而不是人,尤其不是我们的小孩!

任何人把小孩像猫一样「养在家里」,都要被指为「虐待」;理由很明白,家里的猫虽然养尊处优,但毕竟不能与人同起同坐,换言之,它是被分在另一个班里的,无论名称是否叫做后段!

所以,如果真心「关怀」(而不是「隔离」照顾)弱势学生,就应该考虑他们在教育上的的需求;他们也许反应慢一点(但可能因而思虑较深),也许背功差一点(但可能是坚持要先理解),也许心性好动一点(但可能更有创造力),总之,就是不怎么适应升学主义的教育,这时候,是要把他们赶走呢?还是把教育从升学主义中抢救回来?

然而,万言书指责教改「是以打倒升学主义、减轻升学压力作为首要考虑,而不是追求优质教学作为首要考虑」;这是不是意味着为了少数精英的优质教育,必须维护人人痛绝的升学主义?

万言书描绘九年一贯课程为「不再强调孩子的成绩与分数,而是希望孩子具备生活能力;能够适性发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而不是考试的机器」;但对于这一理想,万言书并不愿意表态是支持或反对,只说「乍听之下,十分美好」,再接下来就说「稀释了国民最基本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之学习,这种设计,能够达到提升国民素质的教育目标吗?」。这样的论述方式让人非常困惑,难道所谓的国民素质,并不包括「具备生活能力,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而只能在「读、写、算」上「强调成绩与分数,成为考试的机器」,正如过去几十年那样?

四、维持窄门,真能达成优质教育?

万言书虽然从未解释「优质教育」要如何达成,但从最后一段看来,它的目标「在于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发挥潜能,也让努力教学的老师能够获得应有的尊重」;这一目标大概没有人会反对,而我们当然也极为赞成。

问题是,依照万言书对于现况的描述:「公立高中之不足所造成的压力,也并未因测验方式的改变有所减轻」;而这种升高中的竞争压力,依照万言书的断定,已经造成「不得不采取能力分班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升学班和放牛班;大部分学校对放牛班学生采取放牛吃草的方式,使这些学生形同被弃的孤儿,得不到教育的爱与关怀」,所以,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者就是广设高中,特别是公立高中;当高中数量增加以后,自然也必须广设大学;然而,广设高中大学的主张,又被万言书指为「以打倒升学主义、减轻升学压力作为首要考虑,而不是追求优质教学作为首要考虑」。那么,到底要怎么办呢?

依照万言书的意见,好像是要让那些考不上的学生去读高职;然而,万言书又告诉我们「近年来,因为台湾产业转型,高职训练不符就业市场需求,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萎缩,许多高职生只好选择继续升学」!

虽然万言书也提到高职应该转型:「一方面建立技职教育体系的升学管道,一方面针对产业界的需求,加强就业导向的技术训练课程以重视学力取代学位至上的价值观」,但是,关于价值观,万言书又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分努力,一分收获,学生努力想考上一所好高中、好大学;(教师努力要把书教好),到底有什么不对?」

所以一个折衷的方案,很自然的,也许就是让高职转型为「综合高中」,以消除高中和高职明显的对立;但万言书又断言「综合高中通常只能招收到中等素质的学生,要求他们双向学习、多方试探,结果是两头落空,普通科目不如高中生,技能科目又不如高职生。可是,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必须跟高中生一起去参加升学竞争。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经过以上万言书中前后段落的「自我对话」之后,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它的意思无非就是: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但万言书又不肯提出更好的方案,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就不得不怀疑,它真正的主张,虽然并未明白说出,恐怕也就是要回到过去的时代,维持联考的窄门!

然而,维持联考的窄门,真的能达成优质教育吗?这个问题无须论证,十年以前孩子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日出而读,日入而不能息的苦况,对于多数人而言,应该还历历在目;我们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偏偏这份万言书就避而不谈呢?难道那种残害青年身心,扭曲孩子人格的教育,就是所谓优质教育吗?

其实,广设高中的要求,是针对当年高中职的三七开的比例;记得后来教育部的决策也只是调整为五五开,再辅以若干综合高中而已。而广设大学的要求,更是因为当年的统计,同年龄层人口进入大学的比例只有20% 弱,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如今情势当然不同,所以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或高等教育的走向等问题,当然都可以再仔细研究;我们真正的困惑是,万言书既然由那么多位专家学者所草就,为什么不对这一重大问题提出看法?即使不能明确地指出大学应该办几所,高职应该留几所,至少也可以提供一个思考或评估的理论基础呀?

参、结语

万言书中还有许多费解之处,但多属对于现象的解读,例如教师退休潮、补习班的蓬勃发展、以及学费的高低等等,都有其它非教育的社会环境的因素,无涉于教改的核心思想或主要政策;另外如建构数学等,各界讨论已经很多,为了节省篇幅,我们也就不再一一提出了。

最后,我们愿意诚恳地表明,万言书虽然令人失望,但起草者关心教育,忧国忧时的苦心还是应予肯定;毕竟教育是大家的事,所有不同的意见,即使只是情绪性的发泄,也必然有其值得参考之处,而不宜率尔置诸不论。这之所以我们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写了这篇文字;在这篇文字中,我们也只提出某些困惑,而不敢对万言书的作者妄加批评。

我们诚挚地希望,透过这篇文字,能引起理性的讨论;把大家对于教育的关切,拉回到教育的本质方面来,而不要陷于意气之争,甚或口水之战!为了具体地表达这一愿望,请容许我们提出几项请求,并做为本文的结束:

我们要求政府,务必站在教育的立场,坚定的进行教育改革,包括必要时对于改革的改革;同时也请求社会大众,给予每一个认真努力的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支持,别让他们从事改革的热情与理想被「终结」掉了。

我们要求政府,不要把反对教改的人视为敌人,应体会大家关心教育的本意;也呼吁社会各界,不要将教育的争议视为两极对立而刻意炒作,以维护「理性讨论」的空间。

我们要求政府,面对各界意见,不可只有政治考虑,甚或未经评估就做出权宜式的响应;也请求社会上部分人士,在运用「大选将近」的机会时,对于追求自身的利益,或维护自身的立场要格外慎重,让一切政治角力退出教育。

我们要求政府,尔今尔后,不论教改政策如何变化,都要秉持「以人为本」的信念,让教育能把每个孩子都当作上天所赐的「许诺」,以爱与关怀取代指责与惩罚,以尊重和了解取代强制与压迫。

最后,我们请求所有支持「持续改革」的力量站出来,一以护卫教改既有的成果,一以改进现有的缺失;正如「民主的缺失要靠更多的民主(而不能走回专制)」,让我们以行动证明,教改的问题也要依赖更积极的教改!

92.07.20

 

-----------------------

篇章顺序:

1. 「终结教改乱象,追求优质教育」(教改万言书)/重建教育联机-黄光国/92720日。

2. 我们对「万言书」的疑惑——兼论教育改革的现况与未来/人本教育基金会/92720日。

3. 教育部对于「教改万言书」的响应与说明/教育部/92720日。

4. 对于教育改革的一些省思/李远哲/933月。

5. 理性的呼唤/台湾大学心理学系-黄光国/93310日。

 

—— 兼论教育改革的现况与未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