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处理,卷积神经网络图片处理

1、在做图像处理时,如何提高识别算法的设计与效果的精度?

 得到更多的数据

这无疑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深度学习模型的强大程度取决于你带来的数据。增加验证准确性的最简单方法之一是添加更多数据。如果您没有很多训练实例,这将特别有用。

如果您正在处理图像识别模型,您可以考虑通过使用数据增强来增加可用数据集的多样性。这些技术包括从将图像翻转到轴上、添加噪声到放大图像。如果您是一个强大的机器学习工程师,您还可以尝试使用GANs进行数据扩充。

请注意,您使用的增强技术会更改图像的整个类。例如,在y轴上翻转的图像没有意义!

添加更多的层

向模型中添加更多层可以增强它更深入地学习数据集特性的能力,因此它将能够识别出作为人类可能没有注意到的细微差异。

这个技巧图解决的任务的性质。

对于复杂的任务,比如区分猫和狗的品种,添加更多的层次是有意义的,因为您的模型将能够学习区分狮子狗和西施犬的微妙特征。

对于简单的任务,比如对猫和狗进行分类,一个只有很少层的简单模型就可以了。

更多的层->更微妙的模型

更改图像大小

当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进行训练和评估时,需要做很多关于图像大小的实验。

如果您选择的图像尺寸太小,您的模型将无法识别有助于图像识别的显著特征。

                                 

相反,如果您的图像太大,则会增加计算机所需的计算资源,并且/或者您的模型可能不够复杂,无法处理它们。

常见的图像大小包括64x64、128x128、28x28 (MNIST)和224x224 (vgg -16)

请记住,大多数预处理算法不考虑图像的高宽比,因此较小尺寸的图像可能会在某个轴上收缩。

从一个大分辨率的图像到一个小尺寸的图像,比如28x28,通常会导致大量的像素化,这往往会对你的模型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增加训练轮次

epoch基本上就是你将整个数据集通过神经网络传递的次数。以+25、+100的间隔逐步训练您的模型。

只有当您的数据集中有很多数据时,才有必要增加epoch。然而,你的模型最终将到达一个点,即增加的epoch将不能提高精度。

此时,您应该考虑调整模型的学习速度。这个小超参数决定了你的模型是达到全局最小值(神经网络的最终目标)还是陷入局部最小值。

全局最小是神经网络的最终目标。

减少颜色通道

颜色通道反映图像数组的维数。大多数彩色(RGB)图像由三个彩色通道组成,而灰度图像只有一个通道。

颜色通道越复杂,数据集就越复杂,训练模型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

如果颜色在你的模型中不是那么重要的因素,你可以继续将你的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

你甚至可以考虑其他颜色空间,比如HSV和Lab。

RGB图像由三种颜色通道组成:红、绿、蓝。


                                 

转移学习

迁移学习包括使用预先训练过的模型,如YOLO和ResNet,作为大多数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起点。

预训练的模型是最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它们在数百万个样本上接受训练,通常需要数月时间。这些模型在检测不同图像的细微差别方面有着惊人的巨大能力。

这些模型可以用作您的模型的基础。大多数模型都很好,所以您不需要添加卷积和池化。

迁移学习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模型的准确性~50%到90%!

超参数

上面的技巧为你提供了一个优化模型的基础。要真正地调整模型,您需要考虑调整模型中涉及的各种超参数和函数,如学习率(如上所述)、激活函数、损失函数、甚至批大小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调整的参数。


                                 

总结

这些技巧是希望大家在不知道如何去做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找到提高的思路。

还有无数其他方法可以进一步优化你的深度学习,但是上面描述的这些方法只是深度学习优化部分的基础。

2、卷积神经网络卷积核大小对准确率的影响

卷积神经网络卷积核大小对准确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卷积核越大,对于图像特征值获取的效果越好,但是对应地,需要训练的参数就越多,因此会应当到运算能力,进一步影响到图像识别的整体效率怎么提高图片卷积神经网络的精度。与之对应,卷积核越小,图像识别过程中的精细程度就会有所提升,但是想要获取到同样水平的图像特征,只能依赖更多的计算层数。并且较小的卷积核意味着在计算中会存在更多的Rectified Linear Units层,在识别能力上也会因此更强。因此在当前用于图像识别环境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多采用3×3或者5×5尺寸的卷积核展开工作。而Rectified Linear Units层则负责实现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控制,多为Rectified函数。Rectified Linear Units层的引入,能够有效减少训练时间,提升整体算法性能。在输入图像经过了这样两个层级的处理之后,其中的没一个像素点都包括了周围区域的相关信息,这带来了较多的信息冗余,而为了提升算法的性能和鲁棒性,就需要对图像展开二次采样,并且形成新的图像。在二次采样的过程中,需要对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如果划分区域彼此之间存在重叠,则成为Overlapping Pooling,否则被称作为Non-overlapping Pooling,Pooling层的称谓因此而来。这一层不需要训练,并且比较常见的做法是采用可以重叠的,取最大值的Pooling算法,用以对过度拟合展开适当控制。最后,规范化层,即规范化神经层(Normalization Layer),其价值在于提升图像的对比性,通常通过计算图像的对比“平均值”,来对图像的每个像素展开调整,使得图像的主体部分能够和背景更加具有区分度。这一个层面在图像识别中并非必不可少,因此只有当卷积核较大的时候,才会引入这一层级展开加工。

3、卷积神经网络卷积层算完数据超阈怎么办

、计算方法不同1、前馈神经网络:一种最简单的神经网络,各神经元分层排列AI爱发猫 。每个神经元只与前一层的神经元相连。接收前一层的输出,并输出给下一层.各层间没有反馈。
2、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照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3、卷积神经网络:包含卷积计算且具有深度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
二、用途不同1、前馈神经网络:主要应用包括感知器网络、BP网络和RBF网络。
2、BP神经网络:(1)函数逼近:用输入向量和相应的输出向量训练一个网络逼近一个函数;(2)模式识别:用一个待定的输出向量将它与输入向量联系起来;(3)分类:把输入向量所定义的合适方式进行分类;(4)数据压缩:减少输出向量维数以便于传输或存储。
3、卷积神经网络:可应用于图像识别、物体识别等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物理学和遥感科学等领域。联系:BP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都属于前馈神经网络,三者都属于人工神经网络。因此,三者原理和结构相同。
三、作用不同1、前馈神经网络:结构简单,应用广泛,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及平方可积函数.而且可以精确实现任意有限训练样本集。2、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柔性的网络结构。
网络的中间层数、各层的神经元个数可根据具体情况任意设定,并且随着结构的差异其性能也有所不同。3、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表征学习能力,能够按其阶层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平移不变分类。
扩展资料:1、BP神经网络优劣势BP神经网络无论在网络理论还是在性能方面已比较成熟。其突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