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这盘生意,越来越热闹了。
2023刚结束不久的双11,直播电商仍是主角,但早已不复几年前的全民追捧盛景。反倒是另一条赛道日益壮大,悄悄站到了C位,成为各路巨头关注的焦点——即时零售。
首先,政府对即时零售这种新业态是高度认可的。
方向确定了,前面就一片坦途。
对于即时零售新业态,商务部曾多次肯定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指出其在畅流通、促消费、保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高端智库、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杜国臣副所长发布了全行业首个系统性梳理即时零售业态的深度专题研究报告《即时零售行业研究报告(2023)》,报告指出,即时零售是“零售+科技”创新本地零售的产物,是新供给带动新需求的典型模式。
不论是从政策支持、行业现状还是发展前景各个层面来看,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即时零售的这棵大树,已长成一片森林。
今年双11期间,各个平台的满减券满天飞,专场直播一轮接一轮,助力多个品类的交易额刷新历史纪录。其中,饿了么更是在即时电商品牌商家大会上宣布启动“双百计划”:携手100个零售品牌,用两年时间实现100%增长。
而市场上也不只有饿了么在重金加码,其他平台早在明里暗里悄悄布局,当战火越烧越旺,竞争格局面临颠覆可能,我们也就有必要从头开始,好好梳理一下即时零售这个新风口的各路玩家,以及未来走向。
即时零售热门品类快速扩张
即时零售热门品类快速扩张
现阶段,餐饮外卖、生鲜商品是即时零售大主角。尤其是近几年冷链物流愈发成熟,生鲜类商品的运输、保存成本显著下降,也帮助提高了生鲜即时零售渗透率。不过随着用户群的扩大和需求变得多样化,即时零售正从生鲜向日用百货、数码3C等品类急速扩张,万物到家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刚好在刚落幕不久的双11里,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大平台分别通过百场直播、高额外卖券以及“零售三公里”的模式,都想撬动更多潜在用户,成就了即时零售236亿元的销售额成绩。
发展到现在,即时零售还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增长速度,一是靠服务质量提高用户留存率及下单率,二是靠个别品类的需求爆发。
从零售商来看,零售商要想在平台上获得高速增长,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商品和服务。
商品层面:从餐饮到万物,即时零售正在进入全品类发展阶段,呈现出“越来越宽、越来越深”的趋势,也让美团闪购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从2021年到2023年,巨头平台的商品护城河不断拓展。以望京为例,2021年,该地区共1300个商家,提供18万种商品;今年,望京的商家数量已达3800家,提供40万种商品,高频刚需品和各种品质百货一应俱全。
在平台商品不断丰富的趋势下,商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拓宽、加深SKU数。比如说,拥抱业态的“进化”,尝试以“仓”的模式进行经营,提升门店坪效;洞察消费趋势,将线下商品放到线上,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在即时零售上的购物需求;特别是针对平台对“新商品”提供平台10%流量扶持的利好政策,商家应该着力推出、上翻可以填补平台品类空缺、更有竞争力的新品。
服务质量方面,时效性自始至终都是即时零售行业的命脉,也是用户下单的主要原因。从小时达到半小时达,各大平台已经将配送效率卷到高点。品类的发展在早期倒是参差不齐,也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和外卖、生鲜相比,数码3C、日用百货和即时零售新业态的结合方兴未艾,未来还有很大增量空间。将眼光再放宽一些,家电家居、亲子母婴、酒品等品类同样极具潜力。面对眼前这一片诱人的蓝海,各大平台怎么可能按捺住内心的激动?
即时零售的爆火也反映了商家的普遍想法:一切跟着用户需求走。
疫情三年过去,一切看似已经恢复正常,但也很多改变是不可逆的。传统商超、快消品牌的担忧是具体的,比如线下客流流失,还有用户早已习惯万物可配送到家的生活方式。线上获客-线下配货-线上线下结合履约这条链路,是它们应对流量焦虑的方式。
生活方式变化的背后,说明即时消费对消费者而言不止是简单的购物场,还是满足一切场景需求的使用场。
商家、运力是即时零售杀手锏
商家、运力是即时零售杀手锏
相比于美团,后发力的饿了么在即时零售赛道上稍显劣势。很多人将美团的优势归结于庞大的运力和商家网络,这个观点不无道理,毕竟即时零售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商品供给的丰富性和配送的时效性。
美团的运力优势,一是靠业内庞大的末端配送团队,二是靠日渐深入社区、布局越来越密的仓库据点。
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美团即时配送订单为54亿单,同比大涨31.6%。除了几个主要城市外,下沉市场的增量也相当可观,今年以来美团闪购在四线以下城市的销售增速高达70%。
至于商家端的优势,则要归功于多年外卖、团购生意积累的人脉资源,以及撮合交易的能力。
当然,这两个杀手锏其他竞争对手也可以模仿。即时零售的“即时”就好比外卖一样,是用户当下迫切的需求,如果你能拉拢商家,并且以高时效性的配送体系满足商家和用户的需求,在这个千亿赛道上分一杯羹也并非难事。
是的,时代的变迁会产生很多机会。如今,互联网零售市场从“Everything Store(万货商店)”变迁至“Everything Now(万物到家)”,对很多商品和品牌而言,就是一次绝佳的增量机会。
更多搅局者正在路上
更多搅局者正在路上
况且想要分羹的玩家还真不少,抖音和快手是比较突出的两家新电商平台,不过它们自知实力和三个头部平台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暂时保持低调或广结盟友分担压力。
但抖音和快手的直播带货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对于是场内新玩家,业务布局还在起步当中,所以都还未有自建配送团队的念头,采用与配送企业合作的形式。
不过抖、快也有自己的优势:流量大,流量内循环路径也比美团、京东、饿了么成熟。归根结底,短视频、直播是互联网界当之无愧的“时间杀手”,抖、快的社交和娱乐属性是三家头部平台所不具备的,更高的用户黏性和曝光率,对商家来说也是一种诱惑。
说不定等到抖音和快手招募了更多的配送合作伙伴后,商家与末端运力能力能够与美饿抗衡的时候,难保不会在未来某一天开足马力,成为即时零售赛道的黑马。
什么是抖音“小时达”?
较早是随着抖音超市的上线,出现在抖音超市界面,除了在界面顶部与超市平行,还出现在下方的次级菜单里;
从时间线来说,2023年,抖音以深圳为首个试点城市。首次试水“小时达”服务。经过几个月,“小时达”的辐射范围已覆盖北上广深、杭州、成都、重庆、合肥、福州、武汉、苏州、天津、西安近15个城市。
抖音小时达是什么?怎么开通、有哪些好处、需要什么资料、流程及多少钱
至于抖音、快手的配送合作企业都有谁,目光自然瞄准了市场上所有有能力的平台,结合即时零售的发展趋势,早日布局即时零售第三方订单对接不失为当下创业的主流趋势。
平台生态已经形成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在一次演讲中认为,即时零售对于传统零售业有赋能的效果,传统的零售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赋能,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库存准确率、经营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洪勇提到了一组数据,通过数字化运营,商家的平均库存准确率提升至99%,拣货效率提升52%,全渠道经营成本降低60%,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对于零售商家来说,要开展即时零售业务,首先需要一套数字化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商家进行数字化管理,同时,数字化也是商家对接即时零售平台的必要前提。
这个任务,非即时零售平台莫属。
目前的发展,即时零售近年来的增速远远超过电商,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近年来,即时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22年的3倍。美团闪购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6年,即时零售规模将超过万亿。
根据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5%,电商的增幅已经到了天花板,在未来,网络零售规模占比的提高,即时零售的发展将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
这里有一些建议。
对于即时零售企业而言,首先要关注技术,比如像美团、爱跑腿这样,已经把科技提到公司最高层的一把手工程。
其次要有终局心态。各个即时零售平台,现在做的事情都不是终局,都是阶段。如果有终局心态,怎么样取舍,怎么样定战略,思路是不一样的。
对于传统电商而言,要尝试新的布局。如果80%的需求集中在2~3家即时零售平台上,那么消费者任何购物都会在即时零售平台上购买。哪怕有10%的商品没有,他也会去即时零售平台搜,之后发现是两三天送达,也会平台下单,所以对传统电商平台有很大的冲击。
对于经销商来说,经销商的本质是分销,基础是渠道足够分散,未来渠道会集中化,经销商的生存空间会变小,经销商要抓紧转型。
对于品牌商而言,渠道集中化,配送前置化,商品搬运次数变少,商品周转率大幅提升,需要重新设计符合即时零售场景的产品。
对于零售从业者,传统零售生存空间会显著缩小,早日进入即时零售行业,在未来放大价值竞争力。
对于同城即时配送创业者来来说,搭建本地生活服务团队以及配送团队,结合即时零售的发展趋势,早日布局即时零售第三方订单对接不失为当下创业的主流趋势。2024年的同城即时配送必然好做!
共享经济盛行的年代,个人的单打独斗越来越没有优势,唯有共赢才是现时代最快达到成功的经济模式,你还在等什么呢?!创业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共创辉煌!
爱跑腿自2016年10月份开放城市合伙人计划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覆盖等600+城市,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计划达到1000位城市,10000家合作网点。
“千城万站”
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