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和失败的项目管理比较

之前在一家公司应聘,被问过这个问题;在新的岗位从事工作,见过的公司多了,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不少,总结一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特点,作为参考和总结。

在我看来,一个项目和产品无非是[b]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发布[/b]五个阶段的是最佳实践,那么项目也就是最佳实践。不同的项目和产品,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比例,根据项目的技术难度和开发周期而定,不一而论。但是无论比例如何,这五个阶段要成功的关键,都是要能化繁为简,在纷乱的变更和难题中,找到最佳最简的解决方案,一击致命。

需求是第一步,其实需求的获取和管理,没那么可怕的,关键是做的人的素质,对技术的把握力和沟通能力。

我从事过两个很成功的项目的需求:

1个是技术总监亲自做的需求,老外,美籍华人。整个系统他都了如指掌,在和客户谈需求的时候,他很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旁边有下手负责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回来会整理成规范的use case文档,发过来。由我先审核一遍,不明白的地方沟通(这里回头说一下沟通方式),等待反馈,一般1个回合搞定,然后就流入设计阶段。

这里成功的因素有3个

1. 强有力的需求开发者

技术总监做客户沟通,当然这个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不可能。但是需求开发者的层次越高,那么需求的质量就越高,项目的效果也就越好。国内的企业,一般喜欢用不太懂开发的市场人员去做需求开发,不是说都不好,只是这样的效果,好的很少。

当然,其实做需求开发,重要的是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个见下面一条。

2. 详细规范,清晰明了的需求文档

其实需求文档无须言必谈用例(Use Case),用例图,那些条条框框实在很烦人,而且说实话,我就没见过国内的写得很规范的这种用例文档,老外愿意不厌其烦的写好所有的细节,这个我佩服,但是不见得这个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信息明了的文档,准确的业务描述,比起一堆用例图和无用的文字好的的哦,再配上一些好的设计图,胜过形式主义的千言万语。

3. 开发方leader的审核和反馈
作为off board一方的开发leader,对需求是第二道把关了,如果不能很好的根据开发团队的现状和系统的理解,做出对需求的有效判断,那么需求的有效按期开发,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

第二个成功案例比较现实。基本不懂技术细节的业务经理,和客户做沟通交流,记录所有的需求,梳理归档后,和技术经理沟通,决定哪些是可以本版本发布,哪些是下个版本发布,哪些不发布。

这种模式比较可行,相信很多公司也有这个条件,要点2个:

1. 业务经理的沟通和文档能力

2. 技术经理的审核力

3. 两者默契的配合

设计——适度设计

我最讨厌Scrum之处,莫过于Scrum对设计的忽略了。典型的场景是一个功能点给某个人了,不需要设计,不需要评审,开始Coding吧,也不理会模块的大小,重要性,交互集。当然了,这和公司的实施策略不合理有关,但是更多的也是遵循了Scrum原则的结果。不要过度设计,不代表不设计。这样做出来的程序,功能简单的还好;功能复杂的,如果那个人能力不行,很容易就需要推倒重做,即便那个人能力不错,也容易出现做出来以后,和其它人员的代码对不上号的情况,又需要几个Story来做所谓的集成。

其实我当然不是提倡八股文形式的cmmi评审,项目有个Technical Leader,在任何业务或者技术需求确定后,在做之前评估一下,是否需要设计。需要的话,分配或者自己做好个设计,然后群发讨论一下,大家看了之后,都明白你做的思路,并且提出意见,在没有意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了。

交流——公开可追溯的交流

说到需求和设计,都设计到一个迭代的概念,就是都不是一次成型的,肯定需要讨论。作为一种远程交互的结果,我们最容易遇到的一个难题莫过于著名的“邮件陷阱”。大部分的交流都在邮件群发中完成,最后能沉淀到文档的东西不多,就是沉淀了,设计的过程,思路,也不会写入文档。真知灼见往往埋没在邮件的海洋。而过了一段时间后,不用说讨论者离职,就算不离职,他自己也很难在邮件的海洋中,找到这些设计的蛛丝马迹,除非他有非常优秀的个人工作习惯和资料整理能力。

这个问题在国外现在已经有很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黑板”,借助web 2.0的项目管理软件,例如BaseCamp之类的,道理很简单,有什么设计,需求,都是起一个讨论(Discuss),简单的就直接图片加文字,复杂的就上传附件,然后相关人员围绕着这个topic,在这个discuss下,各抒己见,每个回复都会发邮件给相关人。实现很简单,和论坛差不多,但是作用确很大。所有的讨论,都保留在这个讨论中,也就是数据库。邮件只是个通知,没有任何实质内容,新来的人员,只要把相关的讨论(Discuss)都看完,就可以了解相关的设计和需求,不同人的见解和思路。

这就是公开而可追溯的交流。


编码——定时编码法

说到定时编码法,其实和定时工作法一样。很多程序员写代码喜欢不做计划,拿了需求就开始写,一边写一边做别的事情,回复邮件,浏览网页什么的,效率很低,写着写着也就不知道自己写什么了,更别说现在的开心网干扰。

定时编码法,也是国外现在比较流行的方法。其实一个程序员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一天也就1,2小时。在这段时间内,程序员应该先做好规划,自己接下来的编码应该达到什么的目的?设立一个可见的milestone,不要超过2小时。

然后,关掉你的IM,邮件,网页,开始全神贯注的聚焦于你要做的事情,一气呵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漂亮的话,给自己点鼓励。这个和结对编程是不矛盾的,可以共用,关键点是时间不能太长,要定时,要全神贯注。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注力等素质。


单元测试——交叉单元测试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写单元测试要有这样的精神。尤其是关键模块的单元测试。良好的单元测试,应该在各个层面有良好的覆盖率,言之有物,像一张防护网一样,在重构或者修改功能代码出错时,及时的报错。而不是“Keep Silience”。对关键的业务逻辑和核心逻辑,测试用例的覆盖一定要细而密。对于Web层,不建议用单元测试覆盖,可以在人工或者自动化的功能测试中,进行Web层测试。

与其提倡结对编程,我更提倡交叉单元测试。一个人写自己的测试,无论如何都有惯性思维在里面的,而交叉的单元测试,可以提早发现很多想当然的问题。而新手的单元测试水平,也可以在老手的带动下,得到很好很快的提高。


功能测试——细粒度的自动化


集成和构建——尽可能统一,差异最小化

每日构建这个是最基本的事情了,无须多说。在小型和本地单库合作项目中,用Subversion,基本没什么问题了。在大型的团队开发中,要设计好分库的事情,分离出变与不变的部分。分开库存储。多变而多人协作的模块,可能需要建很多流。尽可能的优化合并的流程。


零差异:开发环境和实施环境尽可能的零差异,开发的版本和运行版本避免差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