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宇辉离职东方甄选看,流量主权才是核心,纯IP商业模式走不远!

董宇辉离职了,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哪有什么商业模式?拥有流量主权才是核心!这篇来自白杨SEO付费社群白杨流量汇嘉宾分享。原标题《从董宇辉出走看流量主权:IP这种商业模式有多差》推荐大家看看。如果你也想做IP,可以看看文末推荐文章。

董宇辉终于离开东方甄选了,这是今天的大瓜。

省流版:董宇辉收购"与辉同行"并独立,收购资金由俞敏洪安排,简单理解就是把"与辉同行"送给了董宇辉。

圈内不少大佬都对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有人认为俞敏洪老谋深算,认为董宇辉不可能真正离开俞敏洪。

既然资金都是俞敏洪出的,那以董宇辉的为人,绝无可能无情无义,俞敏洪必然以某种形式继续暗中持有"与辉同行"。

也有人断言,脱离新东方母体的"与辉同行",一年内必出问题。

当然更多的人表示理解,并赞赏俞敏洪的大度。

其实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于我而言,我并不关心这些。反而董宇辉独立这件事,更加让我坚定了一个认知:一定要有自己的流量主权。

图片

一、必须有自己的流量主权

什么是流量主权?说得直白点:就是在流量管理和使用上拥有自主权和控制权,它意味着不需看别人脸色,不需借船出海,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董宇辉不管因为何种原因离开,其实都是因为他拥有了名义上的流量主权。

先不说"与辉同行"账号的归属,光是抖音上董宇辉个人账号的2600万粉丝,就足以拥有强大的流量主权。

主权背后,是话语权,是销售权,是筹码。

新东方市值再高、俞敏洪名气再大,在绝对的流量面前,都要俯首称臣。

周鸿祎为什么要做网红?雷军为什么发一个视频就可以上热搜?辛巴为什么敢叫板快手平台?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都掌握了流量主权。

以前的传播模式高度依赖中心化的媒介,流量主权在平台,所以平台的立场和观点,就是舆论判定标准。

而现在人人可以有账号,并且在算法的驱动下,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给流量上杠杆。

以前公众号时期,要做一个千万级大号可能需要很多年,而在抖音,可能仅仅凭借一次现象级传播,便可迅速堆起一个千万级大号。

一段几十秒的观点、一个片段、一个冲突事件,可以在24小时内让数千万人知道,这一切,都是在古典互联网时期无法做到的。

所以为什么现在短视频行业最红火的知识付费就是做IP,因为有流量就有生意,且不管这个流量是好还是坏:制造冲突、扮丑、奇葩,先获取流量,然后洗白,然后广告或者卖货变现,还要什么商业模式?

如果转化等于总量乘以转化率,那么当流量获取效率远高于转化率优化带来的提升时,转化率在绝对的流量面前不值一提。

二、IP从来不是一门好生意

但是,做流量就是做IP吗?

当然不是!

如果说做IP是利用自己的人设以及经验来获取早期流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并认可你,最终通过流量变现、实现阶级跃升的一种捷径,那我认同。

但凡已经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那么不论你是自己做IP,还是孵化IP,那都是一种最差的商业模式。

为什么?

孵化IP本质上就是一个"概率游戏+人性测试";

概率游戏意味着你需要通过大量试错、赛马才有可能跑出一个成功IP,很明显,董宇辉就属于这一类。

但是只要IP不是老板自己,那么这个IP孵化越成功,你不管作为老板或者公司要面临的劫数就越近。

因为你是在挑战一件反人性的事。

人类社会不管怎么发展、怎么文明,人类终究也逃不过只是高级动物的本质。

只要是动物,就必然存在生存本能,而生存本质上就必须是自私的。

我们所谓的谦让、协作,也只是在不同生存环境下个体为了存续下去做出的博弈和妥协。

我相信只要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能理解我说的意思。

所以纵使董宇辉多么朴实无华、俞敏洪多么人前人后的大度,也难以对抗人性。

所以说与其讨论这件事本身,不如说这是必然:从董宇辉一炮而红的那一天起,结局便已注定。

我看网上说,俞敏洪提请董事会把"与辉同行"的所有利润奖励给董宇辉,网民简单一算,那就是要补偿给董宇辉1.4亿。

对于吃瓜群众而言,董宇辉无疑是这场商业大戏的赢家。

但,真的是这样吗?

董宇辉本人的才华、三观是他能快速获得关注的根本。

但以认可他本人而聚集的流量,与其说是资产,不如说是枷锁。

我一直和身边的朋友说,做网红、做主播都是一种消耗型的商业模式。

先不说大量失败的绝大多数,就算少部分获得海量粉丝的网红、主播,哪个敢说真正的退居幕后?

李佳琦、辛巴、大小杨哥都已经足够赚钱,为什么还要每天带货直播,包括一直说退而实际又无法真正隐退?

那是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本质是以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信任为代价的,一旦本体消失,那么注意力便会迅速转移到其他个体上,崩盘也是一瞬间。

那有些人又要说了,红衣教主和雷军不也是做IP么?

还真不是。

问一句,周鸿祎和雷军需要做IP吗?

当然不需要,因为他们本来就是IP。

不管是雷军还是周鸿祎,他们现在所谓的内容,本质是话题的制造、流量的获取,建立一种可以直接触达公众的流量主权。

因为如果他们不做,就相当于把360和小米的审判权交给了其他拥有流量主权的自媒体、平台。

对于这些动辄几十上百亿市值的公司而言,失去流量主权是把公司的生命线拱手让给他人。

东方甄选的例子不用说了吧?就因为一个董宇辉,几十个亿体量的上市公司,说涨就涨,说崩就崩。

试问哪个公司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俞敏洪和董宇辉割席,表面是亏大发了,但实则拿回了属于老俞和新东方自己的流量主权,从长远来看,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但对于董宇辉而言,若不能在两年内转入幕后,完成IP流量到"与辉同行"流量主权的转变,那么悲伤的故事一定会发生。

三、流量主权治百病

其实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的问题:做自媒体出身的我,最高峰时期曾拥有过2个亿的粉丝矩阵,那是我的高光时刻。

而后因为一系列决策失误,没能上市成功,最终无奈通过为品牌策划营销维持现金流。

这几年的确出过不少案例,刷屏的话题也屡屡登上热搜,客户的付费门槛也越给越高。

但这真的是好事吗?

我只知道我越来越忙,哪怕近乎苛刻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依然每天奔波于不同的商业案例中,我在不断拿我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与客户做交换。

我帮客户拿到了数以亿计的流量,但却唯独在自己的流量主权上稍显怠慢。

很多朋友听到这里也肯定会劝我,为什么我不做个人IP,然后再卖卖课,其实这非常简单,前面其实我已经说过,不管是我自己做、还是孵化别人,本质上都是在消耗。

我个人做IP变现,和我现在做商业策划几乎没有区别,都是以消耗我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这不是我要的流量主权。

今天董宇辉的事情,外行人在吃瓜,内行人看门道。

而于我而言,一响惊醒梦中人。

今天下定决心,要重启自己的流量主权,不惜一切代价,建设自己可以管理、控制的流量矩阵,这个IP不会是我,但也不会是任何人,而是一个栏目、一种信息差、一个可积累、复利的流量体系。

哪有什么商业模式?先有流量主权,再谈商业模式!

相关推荐:

白杨SEO:从董宇辉事件聊聊个人IP这个事

如何做一个有信任并持久的个人IP?

一个人的影响力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个人IP变现到底是什么逻辑?

白杨SEO:2024年做网络推广选哪个平台流量更好?【参考】

500篇+白杨SEO公众号原创文章分类导航【收藏】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