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肠道微生物与代谢物在胆固醇胆结石中的角色:益生元的治疗潜力

01 文章信息

图片

文章主题:组学技术研究胆固醇胆结石(CGS)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并探讨了益生元在预防胆结石中的潜力

发表期刊:iMeta

影响因子:23.7/Q1

组学技术:16S rRNA测序&宏基因组测序&LC-MS非靶代谢组学

第一作者:刘晔

通讯作者:崔红元、赵方庆、肖飞

原位链接:https://doi.org/10.1002/imt2.70000

02 研究背景

胆结石是常见疾病,影响约10%-15%的成年人,其中85%-90%为胆固醇胆结石(CGS)。其形成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主要是胆固醇过饱和及胆汁酸池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在胆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如脱硫弧菌目成员及其代谢产物硫化氢、乳酸菌等通过影响相关受体和信号通路参与其中。

目前胆结石的治疗手段存在不足,胆囊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有并发症风险;熊去氧胆酸虽可溶解CGS,但复发率高,药物治疗也不被推荐。因此,寻找有效防治CGS的方法至关重要。

短链脂肪酸(SCFAs)和低聚果糖(FOS)在调节肠道和宿主健康方面有积极作用,FOS可能通过调节肠道有益菌影响宿主,但FOS对胆结石的作用研究较少。此外,肠道微生物群在胆结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微生物群和代谢产物的特征还未被充分研究,尤其是缺乏大规模多组学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组学分析筛选CGS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探究特定干预措施对胆结石模型小鼠的效果。

03 技术路线

图片

图1  技术路线

研究对象:选取66名CGS患者和53例健康患者,收集粪便、胆汁和结石样本;

微生物组分析:通过16S rR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肠道和胆汁微生物;

代谢组分析:使用LC-MS非靶代谢分析粪便代谢物;

菌群与代谢物关联分析:揭示肠道微生物与代谢物之间的潜在关联;

动物实验验证:小鼠模型通过口服特定菌(Clostridium glycyrrhizinilyticum)、补充短链脂肪酸和低聚果糖,评估其对胆结石形成的影响。

04 研究结论

1.甘草酸水解菌(C. glycyrrhizinilyticum)的携带会促进胆结石的形成;

2.短链脂肪酸(如乙酸钠)也显著减少了胆结石的形成;

3.低聚果糖(FOS)可成为一种针对胆固醇胆结石的新型、性价比高且相对简单的、以微生物群为靶向的治疗手段。

05 结果展示

图片

图2  宏基因组数据:胆固醇结石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肠道微生物方面存在差异

图片

图3  代谢组数据:胆固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代谢模式差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