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与CMMI

        20世纪90年代末产生了以Scrum与XP为代表的敏捷方法。敏捷方法吸收了历史上各种软件开发方法中的最佳实践,如迭代、原型、用户驱动、时间箱管理等,并提出了轻量化过程的思想,以简化开发过程中的管理负担,达到简洁高效的目的。

        敏捷方法与以CMMI为代表的规范方法都是为了按时、保质地实现需求,殊途同归,目的相同,实现的方法不同。

        两种方法都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

        规范方法的管理假设是:通过遵循规范的过程可以降低犯错的概率。如何确保按过程执行了呢?需要QA进行检查。QA怎么检查呢?通过检查执行时留下的证据来验证是否遵循了过程。这些证据是否是最终用户所关注的呢?是否对最终用户有直接作用呢?未必!遵循过程的人员可能做了一些无用功,这些投入不是客户所关注的。

        敏捷方法的管理假设是:开发人员是有经验的、有智商的,不需要详细地告诉项目成员如何做一件事情,只要告诉项目成员做事的原则与目标,他们就可以自己根据经验判断应该如何做,应该如何实现目标,即使在过程中发生了错误,也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在这种场景下,不需要保留做事的中间证据,只要检查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即可。胜任工作与互相协同的人是敏捷方法的核心基础。敏捷方法强调好的结果胜过好的过程,因而敏捷方法更注重过程的速效性。敏捷方法强调在产品本身投入更大的质量成本,而非在过程的监督与执行上。敏捷方法期望客户实时参与、开发人员实时面对面的沟通,以便于进行验证与确认。规范的方法强调文字沟通、强调记录。敏捷的方法强调口头的、面对面沟通。流行的敏捷方法大都回避了对于质量保证活动的描述,而是强调了测试,强调了实时地对文档进行评审。

        如果说规范方法的管理假设是“人之初,性本恶”,敏捷方法的管理假设则是“人之初,性本善”。如果说规范方法是“中药”,敏捷方法则是“西药”。中药长于治本,重在预防,见效慢,效果持久。西药长于治标,见效快,立竿见影。

        很多软件项目的管理者、开发者倾向于采用敏捷开发方法,但是不能误解敏捷方法。敏捷方法不意味着没有管理,也不意味着不写文档,不要打着敏捷的旗号行“不作为”之实,从而玷污了敏捷的名声,正如以机械的行为玷污CMMI的名声一样。

        CMMI在实施初期往往编写了大量的文档,随着对CMMI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与实际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文档会越来越精简。

        敏捷方法在初期时,往往感受很简单,但是越做就会感觉越复杂,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如果想做到位,有很多注意事项。

        CMMI的实践如同白开水,没滋没味。敏捷的实践如同陈年老酒,需要慢慢品,越品越有味。

        中药与西药都能治病,关键是看你得的什么病!只要对症下药,中西医结合可能更好!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