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务讲谈会上的发言(节选)

 

在业务讲谈会上的发言(节选)

 

二、关于“领导”与“群众”

1、“领导”与“群众”的身份是相对的也是统一的。一个人在某个群体中是领导,在另一个群体中就可能是群众,如果我一定要摆个谱、拿副校长的架子,在各位面前充其量不过是个大嫂,我见了校长也得叫婆婆,我们教研员在本单位是群众,在本学科领域那就是说一不二、至高无上的领导,想不扬跋都不行,别人可以瞧不上我们,我们自己必须看得起自己。同样地,我们的教师在学校是群众,在班级就是领导。

2、“领导”是什么

“领导”贵在一专、重在多能,可以不专但必须多能,要像万金油一样“样样忪样样行”,“领导”只能是而且也不羞于做二流选手;领导”要有一双慧眼,一只眼看外部要抢上槽千万别拉了部下的好处,一只眼看内部要恩威并举任谁都不能乱了营;“领导”要有一双铁腕,一只手擎着“领导艺术”的旗帜感召你,一只手举着“科学管理”的斧子修理你。

“领导”应该高瞻伟略、睿智大才,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善如流。刘备武不胜关张文不及诸葛、高祖亦只善将将不善将兵,都是“择善而从之”才造就了一番事业。

“领导”不在于自己能做什么而在于能使别人做什么,如果要我检查卫生,我一般不会去擦玻璃、拖地,我要袖着手一门心思地找累得满头大汗的人的毛病。一将功成万骨枯,任何人在任何岗位上的成就都需要依靠别人的努力和汗水才取得的。倘若教师们把工作侧重点从教学任务转移到教学对象上来,教师眼里有学生,学生自然会心里装着教师,如此想让教师不敬业、学生不听话都不行。教师的成就要靠我们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陆游讲“学诗的功夫在诗外”,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往往更能体现在学科教学的范畴之外,我们必须懂得并学会做“人的工作”这一招。

3、“群众”要怎样做

首先要使自己的本职工作赢得领导的重视和认可。从来都没有哪一项工作能脱离领导的支持而获成功的,你要想成功,就得学做萧太后的韩德让、刘备的诸葛亮,或者做和珅、做李莲英也行。“手勤不如腿快、腿快不如嘴巧”,这也是搞业务与搞专业的一个重要区别。

其次,我特别赞赏渣滓洞一个看守头目的那句话:“我们就是要想领导应该想到却没想到的事情,去做领导想做到又没法做到的事情”,这就是群众应该做并且做到了就一定能得好的事,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我认为大家对此还不够明了。

三、关于我们的策略

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统一的,这就是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而实际上高考才是不可动摇的落脚点,对此我们无可奈何。高中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期望是很高的,他们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有强化的知识,而知识的强化不可避免地也是绝对需要的是“不偏不足以广、不难不足以深、不深便不能贯通融会”,单就这一点就与新课程教学格格不入,对此我们又奈之若何?

应试教育是我们必须摒弃的,但新课程教学并不拒绝考试,只有深刻地理解并切实贯彻了新课改的理念,才能使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提高应试能力统一起来,但这需要假以时日,需要至少是一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努力。一鹤冲天需要助跑十八步,勤于鞭策只会促成三步小跳而欲飞不能,然而我们太需要有成就感了,绝对不可以允许在这样久的寂静之后再高奏凯歌。

在当前时期,我们很难在素质与应试之间游刃有余,只有摒弃或极大地削弱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才能切实保障新课程“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纬度的目标,这是许多人的共识和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工作在更广的地域范围内来说并不是上游的,要在短时间内全面赶超先进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我们必须采取重点突破、单项跃进的策略才能尽快地甩掉落后的帽子。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取舍,以一俊来遮百丑,同时还必须保证素质与应试两者兼得。

如果我们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分别采取素质与应试各有不同侧重的策略,即在某些学科中毫无顾忌地抓分数,在另一些学科中一门心思抓能力,这也不失为一种孙膑赛马的策略。当然“知识、能力与情感”是相辅相成不可孤立的,就犹如幼儿的旋转木马,无论在什么方位上推一把,都能使转盘转得更快。

无论是在地域文化、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还是在师生拼搏精神上,我们与师大附中相比几乎是所有的方面都相差甚远,何以我们还能够产生胜于他们千百人的清华、北大考生,这恐怕只能说:是我们这方热土和我们的一群教师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培养出了一些优于他们学生的学生,我们的这些清华、北大考生也只是在肯学、爱学、会学并且在学会上是优于他们的。实际上,“巧干”一向都不是我们的强项,“大干、苦干”已然不再是人家的弱项,我们与教育先进学校值得一拼的也只有学生了,不走新课改的路子怎么能行呢?我们相信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正确的,课改后进学科迟早会自觉地走到这个行列中的,在目前采取两种不同的学科教学策略不过是权宜之计,是我们太需要有成就感了而不得不为之。

要把新课改落到实处,必须摒弃或极大地削弱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我们能否下定这个决心甚为关键。倘若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便我们去做了,也只能做成个四不像,“认认真真抓分数,热热闹闹搞课改”就缘于此。

四、关于中考科目的设置

高中新生的素质是影响高考成就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甚至也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为此,我们一定要设法通过中考把较高素质的初中毕业生选拔到高中去,我们分析:

1、数理化学科凸现特异的思维方式和技能,头脑不开窍、不灵光的学生在初中是学不好的,到高中要学得好就更难了;语文和外语学科特别看重的是知识的长期积累,初中段的基础很重要。

2、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学科仅就其学科知识而言,在初中段是以必须识记的常识为主,只有到高中段才明显体现出特异的思维与技能。

这些初中学科的基础对于高考升学并非无关紧要,但考虑到并非文理考生都必需,而且其“中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死记硬背得以提升的,从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增强素质甄别和文理学科平衡的角度出发,设“政史”为开卷考试科目,而初三不开课的“生地”学科不做为统一中考科目。鉴于初二“生地”会考不足以精确测量教学质量,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切实地为高中教学打好基础,我县增设“生地”为中考科目且依次为20分、30分。

我们发现:“生地”中考范围过小是绝对不可取的,实际上已严重影响了初一、初二年级的正常教学,使好多内容的教学囫囵吞枣、一带而过,不能保证为高中教学打好基础;而“生地”中考范围过大又必将加重学生负担、冲击“数语外”的复习。师生们强烈反映:以二、三十的分数考核这么多的内容,我们不认为是“鸡肋”、是我们在受蹂躏。

在新课改之前我们不做他想。新课改的实践表明,只有摒弃或极大地削弱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才能切实保障新课程“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纬度的目标,“生地”要么提升分数要么不考,两者都是能够接受得了的。

3、身体是学习和生活的本钱,体育为30分的中考科目。实际上,中考体育考核几乎从未有不及格的,高中也未有因身体不佳而影响学习、不能升学的,倒是有许多学生得益于体育特长而以较低的文化课成绩如愿考上了大学。

据上所述,以甄选高素质初中毕业生服务于考名牌高校、考重点高校为着眼点,我们对中考科目的设置提出如下建议:

学科

上策

中策

下策

数语外

依旧

 

 

理化

依旧

 

 

政史

考试但不计入升学成绩

依旧

 

生地

不考

考试,各占60

依旧

体音美

仅特长生考,各计1020

不考

依旧

其他

如“英才杯”等依旧

 

 

五、关于课标与教材

课标的要求是学生应该达到并且可以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说是最基本的最低的必须的水准,我们强调课标是教学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只是说教学和教学评价不能低于课标的规定,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比如在诊断性的考试中有超标的试题并不是不可以的。更多的情形是我们对课标的理解还不透彻,原本是不超标的试题误以为超标。

教材即教学材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畴,教材包括教科书(课本)和练习册,也包括自编的校本教材、乡土教材等。对新教材的诸多微词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性不强,而且知识大多都不是直接提出的、而是需要探究的;二是配套的练习册较课本难度大、要求高,几乎可以说两者是完全脱节的。对此我们认为:

1、教科书只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材范本,是供我们参考用的,新课改倡导建设校本教材就是期望每一个授课教师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自编自用的课本,我们尽可大胆地对教科书进行增补、删减和修改,我们倡导和强调使用新课本主要是因为如此能够有效地避免“偏重知识点教学”的错误,我们反对在学科教学中使用新老教材“教两本书”的做法,但绝不会强求教师们必须一丝不苟、按部就班地按照统编的教科书来进行教学。

2、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不仅要吃梨还要吃苹果、吃香蕉、吃……,甚至还需要喝白糖水、喝米醋、喝……,实践出真知,做实验、做练习必须从严,这没有什么好讲的、练习册原本就应当这样。只是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把握一个尺度:不能搞题海战术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搞魔鬼式训练,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精讲、又针对性地精练,所谓组织教材,如何选配练习题也是一项功夫。

3、在地域、时间、教师、学生和办学条件都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的状况下,要求统编教科书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让每一个教师都无可挑剔那是强人所难了,新教材(包括课本和练习册)有所疏漏和不足早在我们的意料之内、情理之中,之所以会引起对新教材如此强烈的反响和不满,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已然习惯于拿着课本“教书”而忽视了课标的存在、甚至还有不曾订购课标的。由于新的教科书知识结构体系性不强,而且知识大多都不是直接提出的、而是需要探究的,于是拿着新课本没东西教了、不会教了。我们必须懂得:我们是利用教材“教”学生“学”,而不是“教”教材、不是“教书”。

如上所述,做为教学指导的课标是开放的、做为教学内容的教材是开放的,而做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又是各异的,那么,我们教师的教学就必然应该是自主而独特的,这是多么灿烂美好的景象,但这需要我们教师自己来创造。

六、关于教师对听课的态度

教师不喜欢被听课的现象在学科和学校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仅就教师方面有以下原因:1、善跑的孩子最盼开运动会,不喜欢别人听自己的课,就是不自信、怕丢人;2、讳疾忌医,可以做自我解剖却不容别人数自己身上的疤,3、自信技艺超群却又不曾或不屑努力,不想听别人不过尔尔的喋喋不休;4、耻于下教或讨厌吹毛求疵。

教师不喜欢别人听自己的课是不应该的、也是不正常的,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认为:

1、校内良好的教研风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教师间被听课是习以为常的,又有谁会在乎遗人笑柄呢?我们的教务主任和教研组教师是否经常性地被教师主动邀请去听课,是一个学校教学风貌的最好体现。

2、教务主任和教研员听课、评课和了解情况是其职责和任务也是其权力,教师给予配合是必须的,换言之,无论是否情愿你都得无条件地接受,“警察要怎样就得怎样”这是规矩。怎么能说“我讲的不好、没怎么备课、学生做练习,你就别听了”,这岂不笑话。“各端各家饭”、工作性质有不同,文艺批评家未必能写得出好作品,足球评论员也未必都能射门,教研员上讲台犹如教练员做示范,即使有必要也达不到一流的水准,这些规矩和道理都是可以理解的。

3、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泯灭是听课活动的最大阻碍,不愤不悱何谈启发。如果真的求知若渴“一字”也可为师,问过则喜、不耻下问都将是司空见惯非常自然的事。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试政策、本校领导和学科教研员共同作用才能有成效,这也是“教师不喜欢被听课”的现象在学科和学校间有着明显差异的原因。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