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12导联
心电图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检查之一。为全面反映整个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临床常用12个导联组成体表心电图,所用的导联为Wilson体系。
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12个导联包括6个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和6个胸导联(V1~V6)。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双极导联(Ⅰ、Ⅱ和Ⅲ)和加压导联(aVR、aVL和aVF)。双极导联因记录两级间的电压差别而命名。

图1 心电图的12导联
例如:
导联Ⅰ:记录左臂与右臂电极间的电压差
导联Ⅱ:记录左腿与右臂电极间的电压差
导联Ⅲ:记录左腿与左臂电极间的电压差

图2 双极导联
加压肢体导联,缩写“a”指加压(因为单极肢体电压太低,不易检测,所以加压方便检测);“V”指电压;“R”“L”和“F”分别指右臂、左臂和左足(腿)。它们记录对应电极的电压。

图3 肢体导联位置在心脏冠状面中心

图4 胸导联位置在心脏水平面
表1 导联和心脏的位置关系


图5 12导联和心脏的位置关系
心电图导联的放置
在放置心电图导联之前,首先来了解什么是心电图导联,为什么要把它们放置在特定的解剖标志处?导联就是通过电极探测细胞的电活动(如:细胞产生的电向量),并且通过心电图机器将它们转换成波形。
现在我们将导联想象成照相机,把它们放置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心脏。这些照相机在放置的不同角度给心脏拍照片。当我们整理这些角度不同的心脏照片,就会得到一张三维的心脏图片。

图6 导联(相机)即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心脏
哇!这是不是很神奇?你在阅读心电图时实际上就在观看心脏的三维图像。
肢体导联放置:
右前臂(RA)——红色电极
左前臂(LA)——黄色电极
右下肢(RL)——黑色电极
左下肢(LL)——绿色电极

图7 肢体导联放置
胸导联放置:
V1导联——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导联——胸骨左缘第4肋间;
V4导联——锁骨中线第5肋间;
V3导联——V2导联和V4导联中间;
V5导联——腋前线V4导联同一水平处;
V6导联——腋中线V4导联同一水平处。

图8 胸导联放置
M8500多参监护仪说明书
心电ECG/心率HR 、呼吸RESP、血氧SPO2/脉率PR、体温TEMP、无创血压NIBP、二氧化碳CO2测量原理








心电导联(三导联、五导联、七导联、十二导联)





心电图上aVR代表加压加在右上肢,反映右心室的电位;aVL代表加压加在左上肢,反映左侧壁及上侧部的电位;aVF代表加压加在左下肢,反映横膈面的心脏下壁电位。


导致疾病
心电图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规检查,一般可利用电极和心电图机,监测心脏收缩舒张时,心脏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变化,所以可以检查出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性或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除以上可以诊断疾病外,还可用于观察药物的中毒反应,如洋地黄等药物,可以引起心律失常的情况,通过心电图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加压肢体
加压单极导联最初探查右臂、左臂与左腿电位的单极肢导联时,分别用VR、VL、VF来标志。但由于上下肢的电位较小,各单极肢导联上所得图形波幅过小。
心电图导联位置
心电图的导联分为肢体导联和胸前导联,肢体导联分为标准的1、2、3导联,还有加压肢体导联。加压肢体是aVR导联、aVF导联和aVL导联,其位置是夹在左、右手和左、右脚进行组合。
心电图颜色顺序
肢体导联包括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以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连接的顺序按照红、黄、蓝、绿的顺序,分别是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以及右下肢。
心电图12导联
12导联心电图是心电图检查中常规的12个导联,分别包括三个肢体导联,即Ⅰ导、Ⅱ导、Ⅲ导联,以及三个加压肢体导联,即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还有六个胸前导联,分别为V1、V2、V3、V4、V5、V6导联。
12个导联可以描述心脏不同位置的病变,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通过相应导联位置的心电图改变判定血管的堵塞部位,有利于进一步的治疗。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与肢体相连的肢体导联和与胸部相连的胸导联。
包括标准肢体导联I、Ⅱ、Ⅲ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1)标准肢体导联:又称双极导联,反映两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是在两个电极中,只使一个电极显示电位,而另一电极的电位等于零。此时所形成的波形振幅较小,故采用加压使测得电位升高,以便于检测。
(3)临床上描记心电图时,肢体导联探查电极共有4种颜色,其安放位置分别是:红色电极位于右上肢手腕部,黄色电极位于左上肢手腕部,绿色电极位于左下肢足踝部,黑色电极位于右下肢足踝部。

意义:
1.12导联监测系统能及时反映心肌缺血事件,70%~90%的心肌缺血是通过心电图发现的,而临床上常无症状。
2.对有心肌缺血危险的患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12导联ST段持续心电监测,能及时发现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事件,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室性心动过速与伴有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单一使用Ⅱ导联很难准确区别。正确区别两者的最好导联是V和MCL(P波和QRS波群的形态最清楚)。
4.评估异常心脏节律时,使用多导联比使用单一导联更正确。
心电图基础视频上下集
上篇主要是心电图产生背景、什么是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以及常规12导联



动画演示:心电图的原理







心电图导联好难懂,一万个人只有一个能懂!一文帮你搞清楚它!
心电图中T波 ST波段总结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张新民老师讲解心电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张新民老师讲解心电图_哔哩哔哩_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