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学习法——总结

本文介绍了费曼学习法,强调了学习的本质是与真实世界建立联系,通过输出倒逼输入和简化知识来加深理解。文章提出学习的四个层次,指出互联网对知识碎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系统化、可视化知识来提高留存率。作者提倡主动学习,认为主动学习者在未来将超越被动学习者,并分享了将知识转化为课程的实践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引出

费曼是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纳米技术之父,他用一年学完了四年的大学课程。他总结了的学习法,其实我感觉这种洗脑式的东西好像做广告,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发现自己好像也开始在做或者已经在做类似的事情了,并且略有成效。
也就是在写博客的时候,想阐述好某个知识点,但是却发现自己解释不通,究其根本就是没能真正理解这个概念。
根据个人经验我整理出来的学透一个知识的层级,大概有四级,达到四级才是真正学透一门知识

  1. 看懂知识,理解。
  2. 能够写出来,包括自己的语言或者使用他人的语言。
  3. 能够讲解给别人听。
  4. 能够用简单精炼的语言,并举出通俗的例子让别人听懂。

上面四级,我个人感觉大多数人包括我们在读的一些初中高中生,都只关注于第一层或者第二层级。比如高中生,学懂一个知识,并且理解然后能够做题就觉得这个知识学懂了。可能这就是一般水平和高手的差距。再看那些在班级能够冲击清华北大的选手,经常有同学问他们题,并且愿意问他们题,让他们给讲解。究其原因是他们能够将一个题讲解透彻并且能够讲明白让同学听懂。这说明他们是完全理解了一个知识点,这样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就都考不倒他们。我觉得这就是其中差距的一个很大原因。

概述

下面说一下费曼学习法。最近看了一本种草了较久的书——《费曼学习法》。
其实费曼学习法精炼成两句话就是:

  1. 用输出倒逼输入。(将学到的知识输出给别人)
  2. 简化输出。(将高深的知识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小孩都能听懂)。

上面两句看着容易,其实要做到位,还是要花费一些精力和功夫的。

学习方式与内容留存率

话不多说直接网上找了张和书中一样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步骤

费曼学习法主要分为五步:

  1. 确立学习目标:你要学什么,为什么学他,他有什么用
  2. 理解学习对象:开始搜集全面的资料去学习该知识并理解,知识可视化
  3. 输出代替输入:将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听,不要忘记加入自己的观点
  4. 回顾和反思:当讲给别人的时候肯定会有自己卡住或者自己都感觉解释的不通的地方下来回顾和反思。
  5. 简化和吸收:简化讲解,并再次用更平实和简洁的语言讲解给别人。

读书笔记

下面是我读到的一些书中的语句,个人产生的一些想法作为总结。

学习的本质是与真实世界建立联系

这点我觉得国外做的很好,记不清我是看过一个报道还是从别人那听说的一个真实而普遍的现象就是在英国,每当老师传授 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往往学生会问老师这个有什么用,或者说在我们生活中哪里用到。比如说三角函数,这个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几乎用不到,这时他们有些学生就会明显对这个知识丧失兴趣,而很可能不去学了。因为这个东西学了也不过是死记硬背到脑海里。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因为在我们中国,好像学到的知识我们不会去思考他在生活中用到哪里,因为觉得这个就是应该背下来,而且大多数老师也不会说这个知识用到哪,只给你讲通了,让你会做题就可以了。这也导致我们好像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大多数都没有再用到过。学习的本质应该是与真实的世界建立联系,这样知识才有用,人们学习起来才有兴趣。

互联网不但让知识碎片化,也肢解了我们的思维

确实,如今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竟是看网上每一篇不到一千字的文章。从头到尾读下来,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点。

马太效应: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机会取得更大成功和进步。

看美国在IT行业占据的先机就明显感觉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要先发制人,力推电动车技术,争取在电池领域率先抢占优势。

对学习做简单化理解,因为知识本身没那么复杂

确实是,其实任何知识并不复杂,比如计算机他就只知道0和1,但是他能处理如此庞杂的事务。如果一个知识你讲解的时候,前几句话之内并不能让其他人听懂你在说什么,那就应该考虑一下如何简化了。

当你非常想读一本书,应该立即去读,当过几个月的时候,可能对该书就不感兴趣了。

感同身受,不做解释。

一本书也是千头万绪,有侧重点,你不可能面面俱到都掌握

读一本书也是,不需要全部仔细阅读,只去读自己感兴趣或者用得到的章节,其他章节泛读,大概浏览一下就好。

将知识系统化,可视化,行成思维导图

将知识系统化是一个重要步骤,如何将知识系统化和可视化是很重要的。记得一个人说过,讲解PPT能用图的地方尽量不用文字,能用文字的地方尽量不需要用嘴说。因为图像的记忆是最深刻,文字视觉次之,听觉更次之。费曼说过,视觉承担了80%的大脑信息输入的任务。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其实就是将知识或者一本书,先做一个总结,概括成几点。这样更容易记忆。而且大多数书籍或者知识也是这么组织的。比如这本费曼学习法,就是总体就是五个步骤,然后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与举例。大脑很难将碎片化的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将知识先高度概括总结,这样更有助于长时记忆。

推荐一本书,或电影

我们经常推荐别人看一本书或者电影,只会说这本书如何如何好,让我醍醐灌顶,或者电影如何如何精彩。这都是千篇一律,都知道某个电影好或者书好,但是他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你能否用三五句话概括出这本书的的精华与重要性。相信70%~80%的人说不清除个所以然。这个就需要我们总结练习,读完一本书把一本书精华高度概括总结下来。行成长期记忆。

输出加入自己的观点

比如我学习了如何维修汽车,那么我在给别人复述的时候,最好将自己的开车经历或者例子结合上,这样才算传播自己的观点。

最精简的语言讲出来

必须要在解释概念时,用一两句话就讲出来。并且让一个非该领域的菜鸟都听得懂,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述他,这才是真正理解一个概念的核心。

学完一门知识,把他制作成课程,然后挂到网上去销售。

牛X。简单有效,但是践行起来并不容易。

”主动学习的人在10年后会超出被动学习的人至少两个社会阶层“

主动去找点东西学。主动输出知识会不停思考,怎样让对方听懂,我得用他能听懂的语言。然后发现好像这个知识点我也不是太明白。所以说当给人讲不明白的时候,不是别人的理解力不行,而是你自己没有能够表达清楚。如果表达清楚,举例生动是要让小孩都能听懂的。

世界上所有信息和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当给别人讲解时,尽量想身边简单易懂的例子,因为万物的规律大体都相同。甚至爱因斯坦最后致力于找到一个统一的公式能够解答所有力学原理。其实所有物理知识都无外乎几个公式的衍生,更何况我们的世界呢。

无论学习何种知识,都把他转化到自身生活的场景中,化作属于自己的力量。
对具有生长能力的知识重点学习,对碎片化的知识坚决不去学习

人的精力有限,碎片化的知识只会增加大脑负担。但是我觉得这点还是有待商榷。碎片化的知识有时也是有用的。比如我经常在小视频上看一些碎片化的交通知识,或者汽车型号和汽车对比评测等,我觉得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学多了,让我对汽车的理解还是有帮助的,并不能全盘否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Charles Ra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