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

SAP成本核算里面提到的4个成本概念:目标成本、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本博文主要是研究其计算逻辑,成本计算变式,取价变式的取价顺序,展开数量,展开时间点等的研究,但是一直时间的原因,没有空重新整理,以下是几年前研究的随笔记录让大家看起来比较费劲:

 

同步成本核算-成本取价规则与时间点

    SAP成本核算里面提到的4个成本概念:目标成本、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按SAP建议,原材料用移动平均价格体系,半成品、成品用标准价格体系,这里组件为移动平均价格。

    根据成本管理需求的不一样,管理方法也不一样,但是其目的都是以一个相对成熟的稳定的成本(目标成本)作为衡量杠杆去控制际实成本。

目标成本:成本控制的参照物,它与实际成本有相同的成本核算项目,便于成本分项控制。SAP成本管理常用的目标成本版本OKV6有三种:

目标成本版本0:以目前标准成本估算为参照去控制实际成本;

目标成本版本1:以计划成本/初步成本估算为参照去控制实际成本;

目标成本版本2:以目前标准成本估算为参照去控制计划成本。

所以目标成本的计算实际上是按照订单实际收货的数量展开的,而目标收货的数量和金额是在订单差异计算后产生的,所以成本分析的时候特别注意。

 

计划成本: SO的计划成本是SO创建时自动计算产生的成本;订单的计划成本是订单保存或下达时自动计算产生的成本。

 

实际成本:实际领用的材料成本+订单确认或作业类型过帐CK21N产生的费用。

 

标准成本:按标准生产批量以当期标准成本估算为计算基准所得到的成本。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所谓当期成本估算为计算基准就是以最近一次发布

标准价格所运行CK11N-CK24(CK40)时的组件价格和作业价格、数量结构日期展开的BOM和途程计算所得到的成本。当时的价格现在就在物料主档的成本计算2视图的目前价格,当然如果你原材料没有发布或者不会每个月都发布,那么组件的成本计算2视图的目前价格是没有的,但是系统是会记住当时(最近一次发布)的成品或半成品标准价格那时刻组件、作业的价格及数量。

    标准生产批量是根据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产品人为规定了,如果没有规定,可以最小批量或标准价格单位

 

标准价格的计算:

标准价格=组件标准价格/价格单位*标准数量+作业1价格*标准数量+作业2价格

标准数量:

组件的标准数量= BOM组件数量/BOM表头基础数量*表头物料价格计量单位

作业标准数量=途程作业标准值/基础数量/作业分割*表头物料价格计量单位

产品成本核算变式定义OKKN,销售订单成本核算变(表头OKY9项目OKY1)

(当然以上是单层的情况,多层的一样的道理一层层上卷,SAP自动计算;CK11N成本计算批量默认带出等于表头物料价格计量单位,如果你刻意去修改,CK24是无法发布价格变更的,如果做了标记,CKR1删除重新计算成本就OK了)

由于有些作业对应的工时计算是跟生产订单表头总数量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公式里面区分开:

作业1和数量有关系,作业2和数量没有关系,主要由工作中心作业类型公式码决定。

 

成本公式:

XX成本=组件价格/价格单位* 数量+作业2价格+作业1价格*数量

组件数量=BOM组件数量*表头物料批量/表头基础数量

作业数量=途程作业标准值/基础数量/作业分割*表头物料批量

(注:如果作业加价单位和工时计量单位不一样,公式还会考虑换算系数,数量根据批量展开BOM或途程就好了,如果SAP连这点都算错了,那它就不是ERP NOBER ONE了)

 

不管哪个成本,计算的公式都是一样的,只是由于取价变式的取价顺序不一样或取价时间点的不一样导致的价格不一样,由于BOM和任务清单(途程)展开时间不一样导致的数量不一样,由于批量不一样导致的单位作业2成本的差异导致的。

 

项目

计划成本

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

目标成本

取价顺序

OPN2定义

OPN2定义

OPN2定义

OPN2定义

产成品批量

订单总数量,

SO项目数量或展开得到的

标准批量

无关

收货数量

成本计算变式

OPL1、OKY1

OKKN

OPL1

看以计划成本还是以标准成本估算以相应位依据

BOM及途程展开所得到的数量,根据产成品批量

由排程推算展开时间,没有ECN以订单/SO保存时,改过

按订单BOM、途程

上次标注运行CK11N数量结构日期,没ECN的为运行日期

实际发料、完工确认

取价时间点

订单、SO保存时,订单表头控制数据

上次标注运行CK11N时评价日期

发料、确认时

 

订单表头控制数据中的计划、实际成本变式,这是来源于后台根据工厂-订单类型指派成本变式,而SO保存时计算是在策略对应的需求类别(等级)的成本计算当中设置默认变式。

当然这是KKS2差异计算的时候使用的;而最后的结算KO88实际上是实际投入(成本)-产出,而产出的取价怎么取就看收货取价了。

    因为差异=实际成本-目标成本,其中有量差、价差等,如果理想状态应该是没有量差,理想状态下如果没有价差,那么应该是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以标准成本为基准的目标成本,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人工成本的变动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平常的事情,所以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抑制成本上涨,追求差异小于等于0。

    当然,从替代工厂领料等特殊采购类型的,计划、标准、目标成本的取价是以本工厂的价格计算的,而实际成本按发料工厂计算的。

    通常,作业价格是根据KP26维护的计划价格,如果没有启用作业价格重新估算,并且每个月发布一次物料标准价格,那么可以认为在订单里面作业成本存在的主要是量差,价差基本是体现在成本中心里面的,当然CK11N(CK40N)的时候途程展开时间为当月的时间点,之后就不要修改当月作业计划价格,否则修改后的订单计划(或实际)成本的作业计划价格和标准成本的作业计划价格将会存在差异,在作业计划价格的调整后删除当前标准成本估算,然后重新估算发布,那么之前的订单计划(或实际)成本的作业计划价格和标准成本的作业计划价格将会存在差异,这是取价点的问题。如果启用了作业价格重估,订单的实际成本将继续按成本要素按工时比率接收成本中心费用的差异从而调整实际作业成本。可以根据上月的实际作业价格作为当月的作业计划价格,这样就要等到当月调整了作业价格KP98后再运行CK11N,否则将会导致作业价格重估前就产生作业计划价格的差异(当然是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比较)。

收货取价:

    以上投入的成本计算变式,当然以上是针对库存生产的,收货的时候取物料主文件上的标准价格*收货数量,由于作业2价格的关系,目标成本和收货总价是不相等的,除非订单的数量正好等于价格单位数量才有可能,只所以是可能,不等的情况请读者自己去想了。标准价格体系就是以标准价衡量存货价值的,所以两次价格发布之间是不会变动的,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价格体系。

如果按单生产,收货的时候以SO成本计算时(成本核算变式可以在策略对应的需求类别(等级)的成本计算当中设置默认变式)的计划价格做计算基准,也就是含SO的订单的标准价格。而SO订单的计划成本就是订单下达或保存的时候按订单表头控制中计划成本变式计算的。

现在就看看SO分多张生产订单的时候目标成本与收货成本的差异情况,因为订单的作业2成本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订单的数量越少,成本越高。而目标成本和收货价格也越高,因为生产订单的目标成本只是以SO项目的计划成本(也可以说是SO项目的标准成本)为基准计算,并不是等于SO项目的标准成本/SO项目订购数量*订单表头总数量;而是=组件标准价格/价格单位*标准数量+作业1价格*标准数量+作业2价格=(SO项目的标准成本-作业2价格)/SO项目订购数量*订单表头总数量+作业2价格。销售订单特殊库存没有收货记录的情况下,收货单价=生产订单目标成本/生产订单表头总数量,如果有收货记录取记录的单价,这是保证销售订单特殊库存价格是一致的,所以第一笔销售订单特殊库存收货的单价就是销售订单特殊库存的标准单价。总之,在途程和BOM固定的情况下,不管生产订单或SO的批量多少?组件和作业1的单价(单位成本)都是固定的,但是作业2的价格,批量越大,单价(单位成本)越低。不管如何,单价就是以下边公式计算

单位价格=(组件标准价格/价格单位*标准数量+作业1价格*标准数量+作业2价格)/标准价格

标准数量就是SO的项目订购数量、生产订单表头总数量

一张生产订单如果分多次收货,第一笔收货就占据了整个作业2的价格,后面收货的累加目标成本实际上=(SO项目的标准成本-作业2价格)/SO项目订购数量*收货数量

所以销售订单分多帐订单生产就会产生单价差异,按单生产的订单过量交货或交货不足同样产生单价差异。

 

标准价格体系的结算按单生产的结算到差异科目并指派到销售订单对应。按库生产差异直接结算到差异科目指派到预设科目指派OKB9的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因为按库生产SO本身是不能作为成本接收对象的,这是由策略当中的科目指派决定的)。纯粹的按库生产的差异科目就没有必要创建成本要素,结算时差异将通过差异科目过帐到利润中心。该价格体系的成本控制主要进行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

 

如果按V作为半成品和成品的价格体系,订单收货时取评价变式的价格,如下:产出(收货)的成本估价变式需要将OKY5定义号的分配给订单类型(路径:产品成本控制-成本对象控制-各订单的产品成本-定义提交订单的收货估价)

    移动平均价格体系是不提倡的,除非是材料成本变化大而频繁。否则没有必要用移动平均价格体系,想想结算到物料,如果一张订单的的差异比较大,由于损耗可能多生产少数几个,当601发货后,可能库存的数量很少,当结算后价格的变化是相当惊人的,按库生产也是了,如果收货估价的评价变式的评价顺序取7的话就会取移动平均价格(按库)或销售订单计划价格(按单)(第一笔收货才取销售订单计划价格,后面收货按生产订单计划价格收货,除非把销售订单价格核发标记删除才会取订单计划价格),收货,如果移动平均价格过高或过低的时候收很多货进来,那么存货科目的总价值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如果评价顺序取K,就以生产订单计划价格收货,相对好点。当然还有其它的取价顺序,有些取价顺序的成本分析报表是没有体现收货的,也就是成本转出,朋友们自己测试去吧!

 

计划总数量:计划收货总数量,是根据生产订单的计划数量决定,但是重新排程等的情况可能导致读取排程前的数据,或者排程前的数据不算在内,例如,排程前由计划订单5个转为生产订单5个,计划收货数量为5个,如果将生产订单总数量修改为6个,计划收货数量仍然为5个,如果直接用计划订单排程,计划收货数量为0个,修改订单后为1个。

 

  • 6
    点赞
  • 5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SAP标准成本差异处理逻辑是指在SAP系统中,对于标准成本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如何进行处理。标准成本是根据企业预先设定的生产成本标准算出来的,而实际成本则是实际发生的成本。一般来说,企业希望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之间差异能够最小化,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效率。 在SAP系统中,处理标准成本差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标准成本创建:首先,需要在系统中设置和维护产品或者工作中心的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2. 实际成本算:当生产过程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算出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实际材料消耗、实际人工工时和实际制造费用等。 3. 标准实际成本比较:系统会将标准成本实际成本进行比较,算出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分为材料差异、人工差异和制造费用差异等。 4. 差异分析和解释:管理者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并解释其成因。例如,材料差异可能是由于实际材料价格上涨或者使用了不同成本的原材料而产生的。 5. 差异处理决策:根据差异的分析和解释,管理者需要决定是否对标准成本进行调整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来减少差异。 6. 差异调整和报告:如果需要对标准成本进行调整,系统会自动算出差异调整的金额。调整后的标准成本将用于后续的成本算和分析。 总的来说,SAP标准成本差异处理逻辑包括了标准成本定义、实际成本算、差异比较、差异分析和决策、调整和报告等步骤,通过这些处理,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 回答2: SAP标准成本差异处理的逻辑是指根据企业设定的标准成本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一套流程。其处理逻辑如下: 1. 差异分析:通过比较实际成本标准成本算出成本差异。成本差异可以分为直接材料差异、直接人工差异和制造费用差异等。差异可以是有利差异(低于标准成本)或不利差异(高于标准成本)。 2. 原因分析:对于成本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原因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如对生产过程进行详细审查、与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等,找出成本差异背后的具体原因。原因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并解决问题,以便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避免类似的差异。 3. 处理差异:根据成本差异的性质和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处理差异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调整标准成本、调整实际成本、纠正错误等。根据不同的差异情况,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处理。 4. 数据更新:在处理差异后,需要及时更新相应数据,确保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数据更新是SAP标准成本差异处理的最后一步,也是为了确保后续决策的基础。 总的来说,SAP标准成本差异处理逻辑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分析、原因查找、处理以及数据更新,不断优化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 回答3: SAP标准成本差异处理逻辑是指在SAP系统中,为了衡量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系统自动进行的处理流程。 首先,SAP系统会根据企业提供的标准成本数据,算出每个成本对象(如产品、成本中心等)的标准成本。这些标准成本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算,包括物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然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SAP系统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如果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系统会产生一个“标准成本差异”项,表示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个差异可以是正数,表示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也可以是负数,表示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 接下来,SAP系统会对这些标准成本差异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将标准成本差异成本对象的成本中,以调整实际成本;另一种是将标准成本差异入管理会模块的差异分析报告中,用于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 对于第一种处理方式,SAP系统会根据成本对象的设定,将标准成本差异分摊到实际成本中,以便实际成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对于第二种处理方式,SAP系统会将标准成本差异记录在差异分析报告中,并提供详细的差异分析功能。通过分析差异报告,企业可以了解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与改进。 总之,SAP标准成本差异处理逻辑是通过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根据企业设定的处理方式进行差异的调整与分析。这个处理过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