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工匠,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传说鲁班曾做过一辆木牛马,赶车的是一个木头机器人。《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
技艺高超的工匠制作的人偶可以具有人的智慧,是古代人对人工智能最早的幻想。
哲学、数学和逻辑学
在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偶可以具有人的智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在人工智能的萌芽年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基本假设是“人的思考过程可以机械化”。之后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时间飞逝,一转眼到了20世纪之交,一名数学nerd,哥廷根学派教主,爱因斯坦老师家对门,数学界的网红和大V,希尔伯特,被邀(yao)请(qiu)在世纪之交的数学bro会上讲点什么。此时的希尔伯特满脑子都是各种凡人所不能理解的数学问题,哪有什么时间去做PPT,于是他就把脑子里还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归拢了一下,在1900年的巴黎ICM(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了《数学问题》的演讲,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
希尔伯特说:“筒子们,19世纪就这么过去了,我们还有这个这个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你们都回去好好想想,想出来就能加V成为网红哦!”(大致是这个意思,有兴趣可以搜“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
希尔伯特这个坑挖得如此之大,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