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MIT科技创新领袖俱乐部】的演讲实录

注:MIT科技创新领袖俱乐部是中国业界科技界顶级CEO/CTO俱乐部,由海尔、格力、融贯、携程、支付宝、腾讯、京东、国美、小米、饿了么、唯品会、Ucloud、谷歌、格兰仕、民生电商、商派...等企业发起组建。共同探讨产业格局发展趋势、黑科技推动实业跨界创新。


俱乐部第一次论坛在媒体的海南海口丽兹卡尔顿举办,并且在观澜湖高尔夫球场举办了俱乐部第一次高尔夫运动聚会。


演讲实录正文


各位好朋友们,大家好:


这是个2016年结束2017年刚刚开始该抬头看看路的时候,这是个春暖花开大家集体封闭在这个海岛正好思想碰撞的时候。我也正好是第一个演讲者,希望给大家抛砖引玉、带来脑洞大开。


我们往往对现在面对的这一年充满悲观,而对未来的5年充满乐观,这都不对。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展开3-5年大画面,然后在大画面下看过去的2016年,然后在大画面下再看2017年,这样就知道事情发展规律,而不会老担心出现黑天鹅没法抓住今年的热点机会窗口。


(1)3-5年大画面


一、先来看看我们的衣食父母:消费者 一亿中产


城市化和城镇化仍然是5年内的大画面。


城市化:新城区的建设带来城市扩大一倍,随之医院搬迁和学区房搬迁,汽车普及连通新老城区,城市交通疏堵已经普遍三四线城市。


污染治理的政绩考核,重工业和自然资源挖掘型工业的衰落、供给侧的改革,转型旅游城市经济,新城区土地扩张,这些因素都促使城市工厂搬迁到农村。


城市交通道路疏堵治理,也逼迫占道小摊小贩进入固定市场经营,高额的市场摊位费也逼迫一些小摊小贩另谋出路。固定市场的商品价格和正规超市的商品已经相差无多,再与忙碌的工薪阶层、越来越享受的90后、老龄化加速这些因素交叉,最后一公里配送电商还会持续火热。


城镇化:合并自然村组成更大的镇,在新镇的基础上建设新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WIFI,空下的土地用于城市工厂搬迁,空下的农田进行土地流转进行现代大农业生产,致使城市大批发商、大零售商可以和现代大农业种植商对接,效率、质量、成本均得到很好的优化,农产生鲜电商也蓬勃发展。


除了中高档汽车和中高档房产房区,以及这些高品质的农产品和舒服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吃饱了饭的一亿中产更倾向于去消费服务业:在休闲娱乐方面更喜欢境外旅游、自驾游、每周一次家庭聚餐和看电影观看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和朋友喝茶唱KTV;在生活家庭方面,更多的支出会在美业、健康、户外运动、健身、二胎、家政、教育与出国;在家庭财富创新方面,更喜欢股权创投、互助保险。所以这些领域会在未来3-5年内持续火热。真应了马云那句话:不是实业不景气了,是你的实业不景气了。时代在变化,消费支出结构也在变化。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做文化、营销&会展、电商、商业地产、金融&投资,踩的都是热点。过去我们可能是煤炭大王、钢铁大王的天下,未来是这些产业大王的崛起。


二、再看看我们企业自身会怎么变化:创新服务平台


大型企业从集团管控走向资本管控,现在正走向创新服务平台。而中型企业受困于企业规模还未到大型企业,但得了大型企业的病。因而在互联网思维、电商快速扩展刺激、阿米巴组织的自主驱动的影响下,也开始走向创新服务平台。


企业要从业务自营转型成为创新服务平台,核心需要四个方面的能力:市场能力,需要在人格化品牌塑造、消费者聚合、异业连接增强能力;资本能力,需要在资本筹措、产业链战略布局投资、产业链金融业务开展方面增强能力;IT能力,需要在产业链IT业务系统打造、数据分析洞察方面增强能力;人才能力,需要在人才吸引、人才激励、组织建设方面增强能力。


三、说完了消费者和企业,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产业会如何变化


我发现,不管是零售业,还是制造业,还是现代大规模农产种植业,都有一个共同的进化趋势,那就是互联科技升级实业。


远程连接:产品都带有智能化,可与产品进行互联互动、可远程诊断与维护、可远程定损。


智能生产:智能生产设备、智能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智能物联传感


云端研发:过去是CAD图纸,现在是在云端大规模服务器渲染,可以即时得到仿真的产品设计,可以借助云端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连续不停的仿真测试,让没有真实生产前就获得了很好的质量保证,可以用VR进行直接的仿真体验,在没有真实生产前就能很好的体验产品。


产业互联:消费者、零售、生产、采购全线打通,消费者用户行为(浏览路径、拿取、搜索查找、购物篮、点评、预订)信息会很快传递到上游生产商和采购商。


这些都并不高深也并不难,如果做到这些,我们是不是真正实现了所谓的工业4.0呢?


四、我们的产业是黑科技驱动的产业升级,那科技提供了怎样的支撑


我们很明显的看到这几年科技界IT界互联网界电商界的变化。


智能硬件:智能物联传感器、摄像头文字识别人脸识别视频识别捕捉技术、4G5G无线联网、NB-IOT窄带物联通信网


基础设施:大功率续航电池、低成本的触摸大屏、智能物联OS、GPU/FPGA芯片


远程控制:语音助手、地图导航、远程启动、远程定位


这些技术都在快速成熟,有了这些技术,我相信下一个产品热点就是智能、电池能源的汽车。这是集大成的技术产物,这是高客单价产物,这是人民群众3-5年内一直需求高涨的产品。相信在互联网企业、资本大佬的推动下,我国智能电池能源汽车产业会蓬勃发展。看看吴甘沙制造的园区观光车、李想制造的Smart两人车,我个人觉得很有希望,智能电池能源汽车,就得从这些易工业化的产品先入手逐步添砖加瓦,不能直接一上来就去搞那些由几万个零件组成的汽车。


(2)总结2016、预言2017


我今天讲的都是中国企业服务,我把中国企业服务全貌先给大家画个图。


作为产供销商业链条:线上线下营销、电商交易与采购、支付&金融、后端产业链企业SaaS,这是一个链条。


技术平台支撑这个业务链条:智能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云运维&云安全。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


2016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是最高的绝唱。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充分竞争带来的流量枯竭、流量极其昂贵,导致大家在最顶级门槛的流量玩法竞争了。


看看2016年,直播互动的火热,这是最小成本最高效率的内容制作,而且还可以及时互动;2016年也是影视文化赛事产业投资火热的一年,为啥,只有这些才能吸引住大家的眼球;2016年也是知识内容变现火热的一年,为啥,本质还是吸引住大家的眼球,罗胖已经说了,一个人一天最多24小时,就看哪个应用占领的时间多。


但是大家都知道,火爆的网红、影视主角、知识工作者,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都是头部大IP人大IP内容才能办到的。所以这不能普遍化,只能让大IP人造就大流量。


2016年也是VR技术火热的一年。为啥?这也是因为大家想在平面互联网之后开辟一个新的疆域,那就是虚拟漫游的互联网时间,在这个世界,大家可以开辟新的内容、新的游戏、新的广告、新的电商购物体验、新的创业机会。


但是很不幸,作为经典互联网(新闻、影视、文学、音乐、游戏、社交社区、搜索与地图、APP、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这些纯虚拟互联网产品与服务,已经走到最高峰了,新的广阔的疆域已经暂时没有了。虚拟世界红利结束了。


真正的红利来自线下数字化。我们还有很多的生活场景没有和互联网结合,我们很多的生活场景只是以信息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展示而已。我说的线下数字化,是真正的线上线下结合的。2016年已经初见端倪,不管是宜家AR家居DIY设计、百度地图实景AR导航、口袋妖怪AR、支付宝AR埋红包找红包、支付宝AR扫福字、FaceU真实视频和网上动画结合,这都是线下数字化的典型。


线下为重,结合线上,这是趋势。你看现在遍布各大商场的唱bar,一般摆在餐厅、电影院、水吧旁边,供大家在等位时娱乐,15分钟20元,两人封闭空间,KTV音质,可网上直播可及时互动,可朋友远程一起线上共唱/比赛,AR萌装扮,也可录播存储起来,可网上传播/网上分享。


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我说的线下数字化的关键要素:手机&摄像头、AR、位置、扫码应用&人物物体识别。


二、中国电商


2016年的中国电商真的可谓是坚硬的稀粥:

在业态方面,O2O到家服务基本全部掉坑死亡、跨境海淘受外汇政策影响、生鲜电商受产业链薄弱成本巨大;


在品类方面,超市快消品类低客单价连仓储配送成本都cover不了,高客单价产品如汽车地产在线销售却迟迟打不开;


在渠道方面,一二线已经出现滞涨,大量配送点在合并,在三四线城市的互联网购物习惯却没有很大规模打开,在海外电商的业务开展方面也受外国政府的阻挠(你想啊,你把资本风投、采购运营、互联网营销、大型自动化仓储物流、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移动支付、金融信贷都一条链带进去,除了欧美哪个外国经济能承受的起这样体系性的实业冲击);


在流量方面,双十一效能在明显减弱。


那中国零售该怎么走下去呢?


对于线上零售,已经搭建了采销平台、仓储物流配送平台、金融支付与信贷平台,接下来就是用自动化过程收集来的大数据,反向与产业链上游进行更紧密的协同,影响上游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材料采购、生产节奏。


对于线上服务电商,由于服务不如实体标准产品那样可控,所以会更需要线上服务性电商研发产业链信息化SaaS,打穿整个服务产业链。


对于B2B线上电商,会从B2B原材料业务,重心转移到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具业务重心。


对于线下零售,便利店将在中国一线城市遍地开花,由资本人推动互联网人/科技人/一流零售实业企业高管创业,由黑科技收集信息并做数据洞察,能获得和线上同样效能的自动化与精准数据收集,达到业务价值链最有效优化。而中国线上零售也会深入走向线下,先以小B批发渠道角色渗透进线下,进而收购线下,进而用黑科技与资本金融的力量改造线下。Amanzon Go的那条路是对的。


对于金融业务:纯粹的互联网金融会受阻,而由产业延伸的金融业务将会大力发展;另外,创新型保险业务会崛起。


三、中国企业SaaS


2016年,中国企业SaaS投资布局已经全部结束,未来3年主要是做大营收赛出各个细分领域的123名,一批中国企业SaaS商将在2019或2020IPO,大家赶快提前埋伏进来。


不过2016年是中国企业SaaS商业模式变化非常大的一年:


做大客户的SaaS企业开始和大客户一起成立业务+IT的新实业合资公司,直接参与业务运营加速,用黑科技升级改造实业;


做中大客户的SaaS企业,又回到了大金额合同、大Sales、长期跟单、解决方案、咨询式团队式销售、深度服务的传统模式


做中小客户的SaaS企业,开始转型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商业模式,因为过去的3年已经证明,中小企业市场根本就没有这个市场,有需求无规模性买单,所以必须探索羊毛出在狗身上,所以众多SaaS企业开始探索B2B2C商业模式,主要开展广告投放与效果监测业务、电商零售与采购分销业务、信贷与保险业务。他们以业务服务为抓手,配套免费的SaaS信息收集与处理工具。他们真正体现了企业服务。


同学们,火的是企业服务,不是企业软件。我在谈企业服务,你们在谈企业软件。


2016年通用SaaS(HR、财务、OA&IM&通信、CRM&客服)投资收官。2017年,才是垂直行业SaaS的开始。热门行业将在:零售商超便利、汽车、地产、旅游、餐饮、医疗、健康、美业、运动这些贴近一亿中产主流消费的行业。而且这些垂直行业SaaS一起步就是以金融信贷保险业务、广告营销业务为牵引,反向驱动变革产业链流程,通过互联网支付结算业务进行异业连接。谁能很快构筑这个模式,谁就能成为挣脱现状的新实业。


四、中国智能


消费级的智能产品基本全线掉坑完毕。但是摩拜智能单车共享服务这个模式的兴起却值得思考:成熟的中国产品+一点点智能+定位服务+在线支付业务+金融业务+线下服务业务,这个模式在很多行业很多产品上都能复制。


2016年,人工智能的识别分支也开始进入产品级,语音识别、照片识别、人脸识别、视频识别尤其火热,他们首先在金融和安防这类对风控很严厉的场景都有很强烈的需求。


2016年,人工智能的另外一个大的分支:深度学习,也因为其迭代自学习的有效性而被应用到广阔的业务数据挖掘中。


2017年,中国智能热点从消费级智能产品会转移到工业智能。在装备设备、企业生产资料等产品上会注入智能OS、无线、传感器,可进行远程诊断与维护、远程定损。在中国智能风投领域,也会大力投入智能物联传感、无线网络/NB-IOT、大功率续航电池、触摸大屏、智能OS、GPU芯片/FPGA芯片。


五、中国大数据


2016年也是中国大数据掉坑的一年。大数据比云计算掉的坑还大。毕竟云计算大家都知道后面还有一堆真实的硬件。而大数据,很多企业的诉求本质是搞升级版的商业智能,但这么多年,仍然深陷在应用集成解耦、主数据独立、应用数据补齐、数据抽取、数据清洗、业务建模的纠缠之中,要真正实施,路径太长。


很多企业还根本没有社会大数据,只拥有自己这一个点的数据;很多企业还根本没有经营决策所需数据,过去上信息系统只为业务过程固化电子化。很多企业拥有数据但没有数据分析师,空有一堆数据不知道能产生什么作用。这都是现在搞大数据的难题。大数据,真是沙里淘金。真要说起来,大部分数据都没啥价值,大部分数据都不可公开市场流转。


所以大数据目前主要扎堆在:广告流量效果监控、用户画像/用户行为分析、图表可视化。


所以,2017年,中国大数据行当会出现一些重大变化:

1、人们都不讲大数据了,都以应用场景为主打:


如在互联网营销领域有:点击流/流量统计、用户画像/用户行为分析、广告批量投放及效果监测、互联网舆情监控;


电商交易方面有:爬虫比价、精准搜索与推荐、智能客服机器人;


在电商风控方面有:图片绿网/文字绿网、反黄牛刷单、恶意订单判别/恶意用户判别/恶意评价判别;


在金融业务方面有:信用低价评估、大数据驱动信贷与保险、人脸识别/证照识别;


在售后服务方面有远程诊断、精准定损、智能物联传感云


在IT支撑方面有:大数据驱动IT扩容、大数据驱动DDoS防护、大数据驱动智能应用防火墙


2、人们都不讲大数据了,但数据会成为滋养引擎进化的饲料。如人工智能引擎,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社会360度、新鲜及时的数据来持续训练人工智能引擎。源代码已经越来越不值钱、开源即可,谁都可以有能力来做引擎的安装部署运维,但是被数据训练的引擎却是难以复制和迁移的。这会是未来的核心竞争重点。


3、类似爬虫的技术会再次兴起,来让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社会360度、新鲜及时的数据


六、中国云计算


2016年,算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正式开赛(虽然世界云计算已经发展了十年了)。为什么这么讲呢?就是因为在2016年,AWS、Azure终于正式进入中国正式运营了,腾讯云、百度云、网易云、乐视云、京东云全都正式宣布进入公有云市场。BAT、门户、电商,全都正式做公有云了。大佬全部进入、资本风投布局收官。2017年将正式开打。


2016年,中国云计算的机遇就是直播,中国在去年出了200多家直播企业,而且众多社交工具、在线教育工具、在线医疗工具也纷纷开展直播功能。大家在CDN+网络带宽+云存储+音视频处理中间件竞争的不亦乐乎。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2016年,众多SaaS厂商纷纷放弃中小客户开始转战中大客户、大型客户,他们直接从IaaS到PaaS到SaaS全都整体一体化提供,无须最终企业单独分别购买IaaS、PaaS、SaaS。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厂商如何销售自己的IaaS产品呢?


所以,2017,云计算厂商可能要从面对最终企业客户,转而重点经营SaaS厂商,真正把SaaS厂商当做合作伙伴而非分销渠道,你帮助SaaS厂商做大了,你云计算厂商自然长大了。但就怕云计算厂商不这么想。因为今年的业绩压力太大了。


所以,今年总有人会不时冲出来成为价格屠夫。今年肯定会成为价格战、价格竞底的一年,这是中国人的拿手好戏。只有这样,才能清理了赛道,未来就剩下几大巨头决胜。


所以我们今年会看到:云主机+云存储在特定型号上会竞底到免费、无限量。大厂也会投资私有云服务商进行公有云+私有云两线作战。


公有云厂商也会突出混合云解决方案,以统一管理公有云+私有云,并且打通公有云+私有云。


2017年的云计算在创新热点的比拼上,主要是人工智能(识别、深度学习)。所以在数据爬虫收集、数据存储、数据计算、适合人工智能训练的GPU/FPGA芯片云主机方面都拼这个热点概念方案。


由于演讲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我就无法一一展开,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更详细深入的思想碰撞,期待今天咱们在高尔夫球场相约。谢谢大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