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论文评审过程:SCI论文是匿名送审的吗?

我是娜姐 @迪娜学姐 ,一个SCI医学期刊编辑,探索用AI工具提效论文写作和发表。

图片


前几天有位学员问我,审稿人能看见我论文的作者和单位信息吗?应该是双方都匿名才更公平啊。

同行评议,在不同的期刊操作还真不一样。有双方信息都公开透明的,有单盲(single-blind,审稿人可以看见作者信息),有双盲(double-blind,双方互相不可见身份)这三种。

1 同行评审的发展史

同行评审发展到今天,也就80多年的历史。

2014年,科学公共图书馆 (PLOS) 的共同创始人Michael Eisen对《华尔街日报》说,人们不应当认为“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表明了科学工作的正确性。这只是说明有几个人(1-4个)读过了,没有发现严重的缺陷。”

确实,要不然那么多发表出来又撤稿的论文,怎么解释?

2 双盲比单盲更公平吗?

那双方身份都不可见的双盲是否比单盲更公平呢?

Nature曾经做过尝试,并公布了结果:

图片

出人意料的是,双盲并没有如之前调查的那般受欢迎,只有不到20%的作者选择了双盲,且双盲的评审质量并没有比单盲更高。

而且对于审稿人来说,即使看不到作者信息,也很容易通过论文中的蛛丝马迹知道是谁的文章:比如在Introduction或Methods部分要提到之前的工作引用文献,还有写作风格,作图风格等等,圈子就那么大,很容易看出来出自哪个课题组。

甚至老司机作者也能反向猜出审稿人是谁。

3 目前主流审稿形式

目前最主流的审稿形式还是单盲,即审稿人可以看到作者全部信息,但作者不知道审稿人身份。

对于审稿人来说,提出更犀利尖锐的评审意见、甚至拒稿,都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和顾虑。但是,另一边,作者会说这给那些蓄意打压、怀有恶意的审稿人钻了空子。总之,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4 同行评审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行评审因为审稿过程中的偏见、不公正而被大家诟病,此外,这一步还是严重制约整个审稿周期时长的步骤,因为是义务劳动、没有责任和合同约束,编辑经常会面临找不到合适审稿人、好不容易集齐人数,又有个别审稿人放鸽子不返回审稿意见,编辑有的临时加人。此外,随着各大主流期刊纷纷创办新刊,再加上科研内卷、研究人员越来越忙碌,找到足够数量的审稿人越来越难了。

一区顶刊eLife率先做出改革,于2023年改为“创新开放式的同行评审模式”。传统同行评审的最终出版决定权在编辑手中,审稿步骤是:提交-初审-同行评议-终审-出版;而eLife assessment模式是:提交-同行评议-发表-作者修订-记录的版本。

图片

这也就意味着,作者接收到审稿意见后,如果觉得修改意见合理,可以进行修改后即可发表。如果作者觉得修改意见不妥,他可以提出异议或决定不发稿。

在eLife模式中,论文是否最终发表的决定权被移交到了作者手中。同行评议的效率大大提高。

eLife敢这么做,也在于它有一支高质量的专家编辑团队,他们都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在初审阶段,就把60-70%的来稿拒之门外了。

目前,也只有eLife一家实行这种评审制度。

总之,虽然目前的同行评审制度,但是,学术界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每位作者投稿的时候,都要被审稿人拿捏。任你内心OS奇葩审稿人,不合理的意见,还的礼貌的回复,全面的修改。

关于如何回复审稿意见,可以看这一篇:
回复审稿意见:如何避免大修返回被拒稿?来看发表200篇论文的专家如何给你支招

往期干货精选
ChatGPT助力论文写作:

  • 怎么查论文的AI率是多少?这10款AI 检测工具别错过

  • 用ChatGPT翻译润色被坑了?这些技巧要注意

AI进展速递:
Openai新出的文生视频AI Sora,我们有哪些期待?
谷歌Bard更名Gemini,意图超越ChatGPT,现在付费版免费2个月
送福利了!Perplexity Pro免费试用2个月,GPT4可用   

  • 8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