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攻略:快速上手与落地实践
王健文
出版:2019.01.01 7.3万字
内容提要
“无落地,不导图”,思维导图的学习并不在于思维导图的绘制本身,而是在于实际应用和思维提升。
第一章 精英人士自我提升的思维利器
第一节 提升大脑学习力的秘密
先明确大脑学习的目标,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大脑进行训练。
大脑训练的底层原理很简单:就是把大脑高效认知的方式训练成灵活使用的习惯。
(1)大脑对图片和场景的记忆会非常深刻。
(2)大脑加工信息数目的能力局限是7±2。如今我们使用电子产品频率增多,这个数字有所下降。
(3)高频重复、简短的声音信息能更快地被记忆。
(4)多感官刺激比单感官记忆更加深刻。
(5)大脑对一个信息首尾部分的记忆尤为深刻。
(6)大脑对一些能产生情绪变化的信息记忆深刻。
第二节 导图哲学:提升思维能力的超级武器
职场上的精英人士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他们的大脑已经形成了高效思维的习惯。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思维习惯就能让他们如鱼得水、轻松应对,而不必再花费时间去思考。
一旦思维习惯养成,即使不用思维导图,也能进行高效思考。
如果思维导图的使用变成形式,变得刻板,你便很难用这个工具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三节 用思维导图提高公共逻辑力
公共逻辑是整个社会中大家默认的逻辑方式,常见的有时间逻辑、空间逻辑、结论先行逻辑、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逻辑等。平时在表达的时候,使用这些公共逻辑更加容易被听众理解。
第二章 十分钟学会思维导图
第一节 思维导图的概述
博赞式的思维导图是英国人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推广的一种帮助人们直观感受思维发散过程的工具。
思维本来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过程,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把思维可视化、直观化,那么我们就可以看见我们的思维了。这样更加容易发现我们思维存在的问题,便于自我修正,另外也能更好地通过这种可视化进行思维的模仿和学习。
为了掌握一种能把思维可视化的方法论(工具),让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 学习思维导图,从一条曲线开始
用曲线来做视觉化传达,大家都可以很快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大大节省了学习的时间。
第三节 思维导图快速上手的技巧
中心图包括中心主题和中心配图。
中心主题是指中心配图上具有概括性的标题,它以文字的形式表示出主题内容,是对中心配图的补充说明。
博赞式思维导图要求从1点钟方向的那个主干作为绘制起点(阅读起点),顺时针绘制(阅读)。
博赞式思维导图绘制时,要尽可能用关键词记录信息。
阅读顺序为A~G,主干从1点钟起,按顺时针方向读起。一般先读靠近中心图的分支,再读下一级层的分支。
第四节 思维导图绘制技术升级
布局构图就是让支干均匀地分布在纸张上。
需要我们在每次绘图之前,对整体的内容进行或多或少的思考和把握。
思维导图支干颜色选择时要注意相邻两个支干颜色的对比要大
色差大的颜色可以选择冷暖色交错。
分支的绘制应该平滑、平稳,切忌倾斜过度
对中心图正下方的支干,可以采用向右或者向左的画法,使得分支平稳。
第三章 导图中蕴藏的经典思维方法
第二节 定向发散思维
一是被外界的干扰打断,比如你的朋友打来电话,一聊就一个小时,你的思考中断了。
二是被自己发散思考的内容打断。
我们的大脑在非注意力集中的自然状态下很喜欢天马行空,看到一个就发散地想起另一个。
思考一个不熟悉、不感兴趣的事,想着想着就跑题了,甚至做起白日梦,最后思考中断造成拖延。
思维导图是视觉化工具,所谓视觉化是指它能把大脑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纸张上呈现出来。
一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自己思考的是什么,能时刻关注自己的思考状态,更好地控制自己不要偏离发散主题;二来也可以降低外部的影响,即使被外来因素打断了,也可以马上从未完成的思维导图中看到自己原来思考的思路,从而重新进入思考。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 Miller的7±2法则,我们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的整个发散过程就更有方向,目标更明确,思维更高效了。
如果你一拿到自己不熟悉的事务就去发散思考,没有想想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去思考,那么你的思考也很可能是低效率的。
我们发散的时候,要先想想,应该往哪几个方向思考。其实这种思维模式,也叫定向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给思维的促进作用更多是“定向”,目的不明确、范围过大的发散是没有太大作用的,甚至会增加干扰,降低我们的思考效率。
要高效发散思考,“定向”应该是大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先定向,再发散。这就是高效思维模式。
第一步,定向。
第二步,对每个主干内容进行发散。
这就是定向发散思维,其关键在于每次发散之前,都要问问自己,可以往哪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三节 归纳思维
归纳思维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属性,把这些事物归类在一起。
美国教育家John Dewey曾说过,所有的知识都是分类的结果。世界上本来没有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都是后来一些“牛人”把有共同属性的知识归纳分类,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学科。
思维导图要求我们在绘制时提取句子的关键信息,这个过程便是归纳思维训练过程。
思维导图在提炼完关键词之后,还需要把关键词按照总分关系进行分类,把最重要的,具有概括性、归纳性的词放在前面。
第四节 视觉化表达思维
大脑对情景和图形记忆的效率很高,这是大脑的一个优势。
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信息将成为必然,拥有视觉化表达思维是未来的优势。
- 一般配图法
一般配图法是在关键词附近绘制一个与关键词相关的小图标。 - 融合法
根据关键词的内容,把配图、关键词、支干融为一体,充分调动想象力。 - 情绪法
情绪法就是用一些能让你产生情绪的关键词,用情绪表达来作为配图。
如果在这些卡顿的地方放上内容,那就是刚好能利用上它带来的视觉卡顿感,让我们自然地关注黑点上的内容。
第五节 公共逻辑思维
常见的公共逻辑有时间逻辑、空间逻辑、结论先行逻辑、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逻辑等。
其中,时间逻辑、空间逻辑、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逻辑都是具有先后顺序的,都属于顺序逻辑;而结论先行逻辑指的是把重要的结论放前面,其实就是总分逻辑。
除了主干顺时针方向可以表达顺序逻辑以外,分支也可以表达顺序逻辑。
越靠近中心图的地方越重要。这是导图正确的绘制(阅读)方法,只有按这样的顺序绘制(阅读),才能培养出总分逻辑的习惯。
顺序逻辑和总分逻辑都是常见的公共逻辑,而不管是横向的顺序逻辑,还是纵向的总分逻辑,都是思维导图结构所蕴含的。
第四章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实现高效记忆
第一节 导图的筛子效应
我们完成思维导图之后,便“强迫”了自己把要分析的信息精简化,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导图的筛子效应。
筛子效应可以保留信息的核心内容以及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把信息精简和把关键词逻辑梳理清楚,都有利于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信息精简化的关键是关键词提炼。
同等时间内,用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升记忆的效果。
第一步,把你觉得重要的字词标记下来。
阅读目标不一样,关键词的选取也会不一样。
第二步,多次删减,直至最简。
第一个方法是,删掉那些删除之后不会产生歧义的词语。
二次精简的第二个方法是,找到逻辑规律,进行删减。
关键词源于你自己,重要的是看你自己。
同样的一个信息,每个人找的关键词可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阅读的目的不一样,理解也不一样。所以再次强调验证关键词是否正确的方法:看看自己找的关键词,如果能够把你希望了解的意思还原出来,那就证明你的关键词是正确的。
第二节 思维导图逻辑记忆法
完美逻辑的每个元素之间都是有某一共同特征和规律的。
平时在导图绘制当中,能用完美逻辑表达的,我们就尽可能用完美逻辑去表达。
同级级层的属性、维度或者规律一样。
完美逻辑和关键词提取一样,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因为属性、维度和规律都是主观性非常强的,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可能对完美逻辑的判定就不一样。
第三节 六感记忆法
通过刻意而把高效的思维内化,这种内化其实也是一种记忆。
大脑可以通过各个感觉器官进行学习和记忆。
我们的所有记忆基本来源于这些感官,但是我们平时的学习一般来源于听觉和视觉记忆。如果平时的学习可以调用多个或者全部感官,那记忆会更加深刻。
在想象的情景中,可以出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官。
这里称的第六感指的是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个感官的综合刺激下,我们内心产生的综合感受。
- 联想法加强记忆
一定要注意,一是要有故事情景的想象,二是出现六感,也就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心理感受。 - 配图法绘制出六感
核心是调用多感官进行学习,工具是通过配图,把想象的元素记录下来,强化记忆和方便复习回顾。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导图配图不是单纯为了好看,而是要能起到记忆目的。
第五章 如何在短时间内读懂一本书
第一节 导图拆解分析术
用导图分析文章、用导图重构逻辑
分析的步骤首先是提取关键词。
这步要按照关键词提取的方法,尽可能精简。由重要到次要,用导图分支梳理出关键词的关系。
越重要的关键词,越靠近中心图,其实既是总分逻辑,也是归纳思维。整理的过程,要注意尽可能构成完美逻辑。
如果有一些词放到导图分支中,不好表达其逻辑的,那可以用配图和标识的方式,把这些关键词在导图中表达出来。
看着你画的导图,能够还原出你想要的内容
第二节 思维导图做文章分析
收敛词指的是在一个句子或文章信息中,能起到概括总结作用的关键词。
第一步,读懂文章,画出关键词和收敛词。
第二步,找出主干上的收敛词。
第三步,整理精简,确定导图内容。
第四步,配图。(选)
第五步,中心图及颜色。(选)
文章的关键词选择要学会“断舍离”,不要什么内容都想记录下来,导致最后导图体量很大,反而不利于学习。一般我要求主干不超过7个,分支不超过5个,尽量控制在一张A4纸上画完。如果超过了,就要将内容取舍或者合并。
把关键词继续归纳浓缩、精简删除。
当它结合其他理论去使用的时候,导图发挥的作用是定向发散、定向思考。
- 5W2H分析法
5W2H分析法又叫七问分析法,是“二战”时由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当用“七问”去思考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减少疏漏。
5W2H中,5W是指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是谁?)、When(什么时候?)和Where(什么地方?)。
2H是指How(怎么样?)和How Much(什么程度?)。
我们可以把这7个维度作为主干去思考,这样能更全面理解全文意思。 - 记叙文分析思维
一般的记叙文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 - 议论文分析思维
议论文主要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第三节 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还需要提炼书中精髓,理解书中观点,更重要的是还要把收获的一切为己所用。
将知识系统化,把碎片的知识织成一张网,让每个关键词之间都建立联系,这是在知识学习中思维导图能起的重要作用。
- 看书的“门面”
- 相关阅读
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学习,能让你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 合并同类项与简化
一定要从框架开始,先见森林后见树,这是用导图快速学习最常见的思维。
第六章 高效能人士都在用的思维笔记
(1)暂时没理解或者害怕忘记的东西,记笔记用作后面复习;
(2)可能有用,记下来以后可以用上;
(3)仪式感和乐趣,这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大脑记忆资源有限,所以“记笔记”这个举动,把一些记不住、可能忘记或者暂时没那么重要的信息记下来,留着以后需要时使用。
思维导图中蕴含的思维比它本身的形式重要得多,养成思维导图的思维,将大大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思考力。
第一节 打造私人的“百度”知识库
视觉化笔记更直观、有趣,更利于阅读和记忆;电子化笔记更方便快捷。
平时收集回来的资料,要定期进行整理,这个整理周期我建议为一周,就是说每周必须要找时间出来将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整理内容就是把这些收集回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合并,方便日后的查找。
在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学会整理好自己的知识库,是每个人必须学习的一项技能。
第二节 纸质笔记高效记录法
(1)更加习惯,记录更快,思考更便捷;
(2)更加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记录;
(3)能用于一些不适合使用电子产品的场合;
(4)更加有仪式感和纪念意义。
(1)发挥“色”的作用。
用不同颜色可以让大脑快速区分,从而提高效率。
(2)越短越好。
尽可能只标记关键词
(3)越少越好。
标记的重点应该尽可能地少而浓缩。
第七章 快速提升写作能力的思维技巧
第一节 写作的误区
开始写作时,只有克服了对写作的那种完美主义情结,不怕自己写出的文章很糟糕,你才能让喜欢写作变成可能。
随心所欲地把脑海里面的声音写出来,这就是写作的“突破障碍训练法”。
第二节 用导图做好写作准备
主题就像一个靶,当知道靶心在哪里的时候,才能把箭射准。
利用发散思维,对现有的信息激荡发散,从而想起越来越多的信息和素材。
头脑风暴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原题目拆解的导图上进行,第二种是用圆圈图法。
圆圈图法也是头脑风暴的好工具,它从一个中心主题开始,发散出相关的关键词,并一直不断发散直至找到足够的素材为止。
大家是否注意到这个图的主干内部写了“开头”“中间”“结尾”,这既代表了这个主干的属性,也是想告诉大家,主干上方还需要填写内容。
写作框架必须有较强的公共逻辑性,读者才能更容易读懂你的文章,你的写作才算是写得清楚。
第三节 让文章活灵活现的方法
- 现场环境细节绘图描写
- 动作和状态绘图描写
关于修改有个很直接的技巧,就是修改那些笼统描述的词语。
第八章 思维导图帮你成为演讲达人
第一节 克服台上紧张情绪的妙计
紧张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它深深刻在我们的基因当中。
你要承认紧张是属于你基因里的一部分,它并不是你独有的,你也永远丢弃不了它,但是可以去缓解它。
(1)幽默。
(2)互动。
(1)主动寻找支持和友善的目光。
(2)通过想象转变自己的角色。
(3)期望值低一些。
充分的准备能增加上台前的自信,紧张感自然也会随之减弱。
第二节 分钟导图快速演讲构思
把所有的演讲内容浓缩到一张导图上,用关键词提醒核心主题,发散思考,让表达畅通无阻。
听众、环境、核心主题。
第一步,确定演讲主题。
第二步,从整个演讲的大框架开始思考。
第三步,列提纲后试讲。
第一步,在中间写上核心主题。
第二步,捕捉下脑海中的任何想法。
第三步,将记录下来的关键词进行分类。
第四步,在分类之下进行发散。
第三节 导图与演讲PPT制作
PPT也是一个视觉化的工具,而视觉化工具之间总有一些相同的底层原理,我们可以发掘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最直观、最具公共逻辑的方式,最高效地表达出想表达的意思。
第九章 轻松领先的思维导图时间管理
事实上,时间管理更是对自我的了解、对自我价值观的了解、对自我成长的了解。因为即使有再多的时间管理方法论,最后如果自己执行力差、拖延,最后的结局也会不了了之。
第一节 时间管理的本质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般的长跑,我们其实有足够的时间去规划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常常难以控制得了自己的欲望,反而会让欲望阻止了我们前行。
管理时间的本质是观念的改变,要为时间做减法而不是不断地做加法。我们应该学会选择重要的事情并把它做好,而不是不断地给自己盲目安排任务,让自己忙碌到没有时间。
我们不是要等有时间了才去做想做的事情,而是安排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安排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安排时间去过想过的生活。
第二节 时间的视觉化和量化
对有美好期待或者愿景的事情会有更强的内驱力。
大脑处理简单事项的时候,行动内驱力更强。
十万火急的事件能让行动内驱力暴增。
如果有足够能说服自己的理由,那就可以用理性的力量坚定执行。
将事情的美好视觉化
用导图将事项极度细化
把要完成的事物进行极度细化,一旦细化,事情就会由一个很难的整体分割成一个个很简单的小任务。
列出清单让自己感到十万火急
有时候自己的感觉未必是准确的,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判断,才能让我们更加自律、更加准确地下决定。
将时间量化以强化理性力量
时间容易流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部分时候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性都比较弱,经常会忘记时间的流逝。
第三节 优秀的时间管理方法论
把日常的工作内容划分成两个维度、四个象限:两个维度分别是重要和紧急,形成的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
首先,对这一个月要做的事情(当然也可以按天或者周为单位进行思考规划)进行发散。
接下来,把刚刚想出来的事项按照四个象限的思路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就知道应该用怎样的优先顺序或者方式去处理这些事情了。
GTD时间管理的步骤,分为搜集、处理、组织、执行、回顾。
时间完整性、地点统一性、重要事项优先性。
时间完整性是指,一件事要尽可能连续完成,因为不连续会增加回忆的时间成本。
地点统一性是指,在相同地点完成的事情,尽量安排在一起,这样可以减少往返的时间。
重要事项优先性是指,重要紧急的事情要优先处理。
第十章 创新性思维导图绘制法
第一节 阅读逻辑顺序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首先就要有明确的阅读顺序,否则即使导图画得再吸引眼球,读者也很难一眼看懂其中的内容。
--------------------------文档信息--------------------------
读书笔记由博主整理编辑,供非商用学习交流用
如本文涉及侵权,请随时留言博主,必妥善处置
版权声明:非商用自由转载-保持署名-注明出处
署名(BY) :dkjkls(dkj卡洛斯)
文章出处:http://blog.csdn.net/dkjk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