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摘自:《简单思考》

简单思考

【日】森川亮
出版:2016.09.01 5.3万字

中文版作者序

商业是非常简单的。
用户与商家构成的eco-system(生态系统)——这就是商业的本质。
我们首先要给予对方有价值的东西。其结果是,别人也会把有价值的东西带给自己。
创新无非就是创造“过去没有的价值”。
应深入挖掘人们所追求的价值的本质,然后迅速将其实体化。

卷首语

不断做出广受欢迎的商品,公司就能发展成长;无法再做出广受欢迎的产品,公司就会消亡。
商业的本质就是“持续提供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除此无他。
我们需舍弃一切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只做必不可少的事。
短期内把LINE发展成全球拥有数亿用户的国际化服务。

第一章 经商不是“打仗”

思考01 “热情”才是成功的条件 怀着使命感为用户尽心尽力

我的工作是为他们扫除障碍,为他们准备必要的东西。而守护他们的“热情”,正是我最大的使命。
职场要一心一意为用户尽全力。
经营者要守护好职场环境,让大家可以全神贯注地工作。

思考02 商业的简单本质是什么? 由“用户”与“商家”构成的生态系统

正因为心中不安,我们才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努力推测未来,做好在变化发生时迅速应对的准备。在我看来,不安反而会帮助我们。
商业是非常简单的。
用户与商家构成的eco-system(生态系统)——这就是商业的本质。
能满足大众需求的人,在任何时代都能活下来。我认为这是商业的唯一原则。
重要的是不断磨炼对“大众真实需求”的感知能力和使之实体化的技术。

思考03 经商不是“打仗” 不盯对手只盯用户

因此,我认为经商不是打仗。
单纯地思考用户的需求,这才是最重要的。然后再集中精力创造“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其结果就会为我们带来胜利。

思考04 经营不是“管理” 自由是技术创新之源

根本问题就在于,经营者总想管理员工的活动,连细枝末节都不放过,导致员工的长处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优秀的员工们可自由活动,基于共鸣携手共事。我认为,这样的生态系统才是技术创新之源。
发起技术创新的是人,而非系统。
越是想把员工有组织地管理起来,就越会远离技术创新。相反,只有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使他们充满活力地投入工作,技术创新才有出现的可能。因此,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舍弃“经营就是管理”这一成见。我认为,这是迈向技术创新的第一步。

思考05 思考问题不以“金钱”为中心 专注于创造价值

企业的存在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价值,除此无他。
能让人甘愿掏钱的东西才会长盛不衰。为此,相比利润我们更要专注于创造价值。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致力于提高用户的满足感,然后构建一个用户与企业均感愉悦的、类似于生态系统的环境。
爱用户之心、爱自己参与制造的产品与服务之心,是取得商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思考06 “人”是公司的一切 “厉害角色”引来“厉害角色”

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的兴衰取决于什么样的人在工作。
首先,公司不会一次性大量录用员工。因为一旦追求数量,就不得不牺牲质量了。
在谈论“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想实现什么梦想”时,看对方的眼眸如何熠熠生辉,看对方是否有过一定的成功经历却又始终保持谦虚、追求更多的成长——这才是关键点。
招聘战略的根基就在于准备好一个能使优秀员工尽情发挥才能的环境。他们若能悠然自得、心情舒畅地工作,一个高质量人才会聚的生态系统也就诞生了。

第二章 依自己的“感性”生活

思考07 工作要自己去争取 把“想做的事”当成工作

不受限于部门或项目组划定的界线,只要觉得某工作“似乎很有趣”“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就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去。这样的人能够不断拓宽自身的发展前景。
工作并非旁人给予之物,而是自己创造之物。
走不出“被动”,就只会让不喜欢的工作聚拢过来。主动出击绝对好过被动等待。开始时,想做的事就算微不足道也没关系,先做着试试,并为此而努力学习。一旦取得成果,就一定能得到你想做的工作。我想,你的人生也将因此得到拓展。

思考08 不追求“金钱”与“名誉” 总是置身于能实际感受到成长的场所

只要在笼中照饲养员说的去做,就能每天按时得到喂食。这或许是非常安全而轻松的人生,但无法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当动物被放归热带大草原时,却难以再靠自己的力量获取食物,这才是最可怕的。
追求“想做的事”,一路努力而来;感到能提高自身价值时,甚至可以抛弃“金钱”和“名誉”,一路转职而来。此外,当我把自己逼入必须从零开始创出业绩的境地时,自身能力就得到了发挥;当我打开局面、渡过难关时,便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有了惊人的成长。
人类是脆弱的生物。一旦得到了金钱与名誉,就会心满意足,很难再提升自己,继续成长,然后就会紧抓着高于自身市场价值的金钱与名誉不放。然而,其结果就是成了被社会淘汰的人。正因为如此,我才强行将自己置身于严酷的场所。因为我觉得,人类能成长成“今天比昨天、明天比今天更为强大”的样子,才是幸福的。

思考09 工作辛劳是理所当然的 知道取得成果时的“幸福”,这才是职业人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可,所以当他通过工作取悦了世人,就会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得到了承认,这就是“幸福”。为了这“幸福”,可以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认为这才像职业人的样子。

思考10 依自己的“感性”生活 不迎合公司和上司

在采纳企划时,我重视的是提案者是否将个人的“真情实感”注入到企划内。

思考11 不察“颜”观“色” 害怕客户而非职场上的批评

公司并不是为了搞好员工关系而存在的。归根结底,公司是生产场所,用来生产取悦用户的商品。为此,我们不该害怕破坏职场的氛围,不该害怕冲突。
总是对周围顾虑重重、做事模棱两可的人,或许工作也能干得不坏,但绝无可能超越“不坏”的境界。想取得出类拔萃的成绩,就绝不能察言观色。只有纯粹地追求用户需求的人,才能创造出卓越不凡的东西。

思考12 不当“专家” 不做偏离本质的努力

也许这朴素的提问容易被“专家”们瞧不起,但正是这样的提问使我回归了事物的本质。

思考13 从“一无所有”中得到锻炼 正因为资源不足,人才要思考

身处此境的我们该如何绞尽脑汁拿出成果。而这反复摸索的过程才能锻炼出真正的工作能力。相比资源丰沛的环境,倒是“一无所有”的环境更能使我们成长。
置身于资源丰富的环境未必是值得高兴的事。倒不如说,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人才能迅速成长。进而在反复摸索的过程中,我们还能获得一种确信——即使资源不足也能成功。而这种确信正是职场中人自信的源泉。

思考14 深思熟虑,直至握有“确信” 深思熟虑后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倘若经不起考验,我就会退回这个规划,并要求对方进一步在逻辑上深思熟虑。
重要的是“假说的精度”,也即“深思熟虑,直至握有确信”。而接下来要做的则是加快这一循环的进程。人的成长速度就取决于此。

思考15 享受“不安” 未来不确定,所以才有无限的可能性

反之,相信“直行道”、期待有人告知未来会怎样、不面对现实、迷迷糊糊地过日子才是最危险的。
“未来不明所以才有了各种可能性”“变化剧烈所以才有了机会”,积极向上地生活为好。
未来不确定,所以才有无限的可能性——我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就取决于他是否相信这句话。

第三章 不断舍弃“成功”

思考16 不让公司变成“动物园” 建设一个出成果者得回报的公司

人一旦幸福了,就不再追求更高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还会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用户尽心尽力。
我们不能让公司变成“动物园”。当你安居于动物园,不再适应生态系统时,幸福便会轻易离你而去。
“建立一个真正能干的人会得到回报的公司”这一简单方针灌输给了每个员工。

思考17 不断舍弃“成功” 提高自身市场价值的唯一方法

研究过去的企业盛衰史,我发现了一个简单的法则,那就是:一直做同一项事业的公司会走向衰落。而互联网行业这个复制产品极为容易的世界更是如此。
将打造新产品的创造性工作与打磨已成功产品的维护性工作分割开来。
员工发挥创造能力开发出爆品后,要交由维护部门接手。
挑战新的事物,失败的风险自然也会升高。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紧抓过去的成功不放,进入“守成”模式,并开始执着于一成不变。
与其创立新事业部门,还不如打造一种总能令最优秀的员工创造出新价值的企业文化,这才是关键。不断舍弃成功,不转入守成模式,不停地激活抱持这一简单信条的员工。我认为,这个方法能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强大企业。

思考18 “坦率”地说话 含糊的表述会损害工作

与其考虑对方的感受,把话说得含糊不清,还不如训练如何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恰当地奉承能力不足的人,只会让对方误以为“我很行”。其结果是,他们不再认真努力,然后渐渐沉沦下去。这样的人我见过很多。不恰当的体恤会摧毁一个人。

思考19 越是优秀的人越不会“吵架” 拘泥于“胜负”者成不了事

正因为以信赖为底,“坦率发言”这一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成为创造更优质产品的原动力。

思考20 “人事评估”,简单是最好的 越复杂,不满情绪越高涨

评估系统搞得越复杂,攻略、对策也就越多,结果反而造成“有实绩的员工不满情绪高涨”这一本末倒置的状况。
如果员工没意识到,那就借人事评估的机会,清楚地把周围人的评价告诉他,然后激他奋起。

思考21 公司不是“学校” 培养员工的“自主性”绝无可能

公司还不如考虑在资金上支援他们自发学习——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与其教育,还不如放任不管,直到他们发现“自己有不足之处”“这样下去谁都不会再需要我了”。只有意识到这些,人们才会认真地开始学习。

思考22 不提升“士气” 缺乏干劲的人没资格做职场中人

自己学习、自己行动起来,缺少这种意识的人做不了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更别说创造新事物了。有干劲的人聚集一处,时而互相碰撞,同时向世间输送“好东西”——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公司应有的姿态。
唯有诚心诚意地告知经营层的“想法”,真心实意地解释发起新挑战的重要性。
公司不需要一个既创造不出价值还会拖优秀人才后腿的员工。
士气不是公司或上司的问题,而是员工个人的问题。

第四章 不需要“大人物”

思考23 不需要“大人物” 真正的领导者用自己的梦想推动人

因为一帆风顺时,与其横插一杠,还不如下放权力,这样才能提升速度,事业也会进展顺利。
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足够的说服力与热情,以聚集起周围众人的共鸣。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决心。
推动这个团队的引擎是对梦想有着共鸣的成员们的主动性。
能否用自己的梦想去推动人——这一点才是“领导力”的本质。

思考24 不需要“统一管理” 现场的员工才是最高决策者

做决策本来就是离工作现场越近越好。因为现场的员工最接近用户。拥有与目标用户相近的感性,总是在思考用户感受的他们,无疑才是最高决策者。
自由伴随着责任,他们必须对最终结果负责。自由,但也严厉,这就是现实。正因为如此,工作才需要“热情”。

思考25 商业不需要“人情” 不营造“骄纵的结构”

社长找来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然后把该领域的工作托付给他。不顺利的话换人,顺利的话就不换。项目的存废也是如此。做出了成果就增加人手,做不出成果就减少人手。有时还可以解散项目。我想,经营无非就是对这一点的贯彻。
对做不出成绩的主管进行降职处理,然后期待他东山再起。只要他借“懊恼”这根发条努力奋斗,实力必会随之增长,到时候再起用他就行了。相反,尴尬地保住他的位置,反而是在剥夺他奋发向上的契机。结果,别说个人成长了,我们还会因为姑息不良项目给公司造成损失。
社长必须下定决心,纯粹地贯彻商业原则,就算行事严厉也无妨。

思考26 不把“经营理念”书面化 徒具形式的理念将摧毁公司

就算某个理念对现在的公司来说是正确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恐怕也会有渐渐背离潮流、背离现实的危险。
重要的不是“形”,而是“实质”。将经营理念书面化没有意义,全体员工共有同一个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去实现它才是有意义的。

思考27 不需要“构想” 与其预测未来,不如专注于眼前的事

我觉得很难把不知道的东西书面化,尤其是在这个变化剧烈的时代。把不知道的事说得有鼻子有眼,才叫不负责任吧。
想在这个激变的时代中生存下去,最关键的一点是自己要迅速改变。硬是制造一个阻碍自身变化的东西,我并不认为有何意义。预测不可能知晓的未来,对公司来说是一项多余的工作。

思考28 不简单的不是“战略” 难以理解的信息会扰乱工作现场

经营企业,易懂性非常重要。
“这也重要那也重要”不是战略,锁定才是战略。
LINE株式会社的战略只有一条:早于任何地方推出高品质的产品。

思考29 守则不能攻 做好心理准备,抛弃“过去的成功”

抛弃成功毕竟是困难的,我们既害怕业绩下滑,又舍不得丢掉过去的资产。
人必须有强大的意志力,做好抛弃“旧物”的心理准备。

第五章 精简一切多余的工作

思考30 不需要“计划” 计划导致应变能力下降

严格地讲,并不是“没有计划”,而是停止在公司内宣布计划的详细内容,只把希望达到的底线透露给各项事业部门的主管。之后的事则交由他们自行判断。
社长要做的不是公开计划、监督执行。抱持“想做出好东西”的理念、具备优秀能力的员工握有公司的主导权——守护这样的职场环境才是社长该做的事。

思考31 不需要“事务员” 不分计划者与实行者

最大的弊端在于,“事务员”握有权势会导致工作目的蜕变为“完成计划”。
新商品开发这种创造性的工作未必能按计划进行。
各事业部门的主管与现场的员工一起探讨如何推进工作;各项目组有各自的计划。
情况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把计划做成文书是没有意义的。与其把精力花在一次次的修改上,还不如让员工们全力去制造产品。

思考32 靠“机制”无法成功 操作手册会破坏创造性

无法“机制化”的部分才蕴含着竞争力的源泉。
硬要把项目组纳入某种“形态”,只会令它们丧失创造性。经营者不该以“机制化”为由多管闲事。
注重创造一个能让出成绩者便于工作的环境。不强求他们遵循组织的行为准则,而是让组织去配合他们做事的方式。同时也允许各项目组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生态系统”不像“机制”那样,能被第三方复制走。正因为如此,我才认为无法“机制化”的部分蕴含着竞争力的源泉。

思考33 不需要“规则” 丢弃一切阻碍速度的东西

在创造新价值的同时,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反复进行改善。此速度若能凌驾于对手之上,我们就不会被超越。这条简单的原理正是互联网业界的必胜法则。
不做多余的事,一切都化繁为简就行。
把工作托付给热心“想做出好东西”、身怀技术、具有野性的“前锋”——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既下放权力,又采取“足球型”的管理方式,也废除了阻碍他们全速奔跑的规矩。结果,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有机整合,整个组织的速度也实现了最大化。
一个人拼命地努力追赶了,才会成长起来。因此,一直以来我的经营目标就是去配合“顶级速度”。我认为这是建立一个强大公司的最佳方法。

思考34 不开“会议” 排除增加“会议”的人

首先,要排除增加“会议”的人。
要想消灭会议,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权力下放。

思考35 不需要“信息共享” 多余的信息只会带来多余的思考

表面化、形式化的信息共享是没有必要的。
只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价值——这是迈向成功的最短途径。公司发布多余的信息,造成员工无法专心做眼前之事的局面,才是大问题。

第6章 不追求“创新”

思考36 不以“差别化”为目标 用户不追求“差别”,只追求“价值”

用户追求的不是“差别”,而是“价值”。如果一件商品对用户来说没有价值,就算差别再显著,用户也不会理睬。
要差别化就不能以“差别化”为目标。从作为基准的商品中,找出并紧盯对用户来说最为重要的价值,然后加以彻底的打磨。这时,我们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差别化”。

思考37 不追求“创新” 始终耿直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集中精力,切实地去满足用户当下所感受到的需求。这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提高经商成功率的良方。始终耿直地回应当下的需求,反而能使我们艰辛地抵达创新之路。
把对用户价值的追求做到极致后,前方自会产生创新。

思考38 实现“质量×速度”的最大化 抛弃制造方的自我满足

质量×速度——令这个乘式的值最大化,是取得一切商业成功的铁则。
追求质量,就一定会耗费时间;为了速度,就必须在质量方面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
无论品质有多高,无论功能有多丰富,如果不是用户所需要的,那这些产品就是劣质的,最终只是制造方的自我满足罢了。我们绝不能为这些东西浪费时间,牺牲速度。
想提高质量,最关键的是要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的本质。当我们专注于这个本质时,“质量×速度”才会实现最大化。

思考39 “设计”主导一切 最优先考虑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会摒除一切个人喜好,深入分析产品“是否便于用户使用”。
他们会把功能限至最低程度,直到“没这个功能产品就做不下去了”为止。

思考40 用户不会告诉我们“答案” 深挖用户的声音,靠自己的头脑思考

提供用户需要的东西——这是商业的铁则。所以,在商品开发时有效利用用户的声音是极为重要的。
这里有一个陷阱——用户未必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
回应用户的声音,虽然可使“现有之物”得到打磨,但无法产生创新式的构想——那种在“现有之物”上大大飞跃后获得的构想。
不可浅尝辄止地听取用户的声音,而是要深度挖掘,然后加以思考。
只是表面地听取用户的声音,会使我们走上歧途。深入挖掘用户的心声、靠自己的头脑深入思考“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这正是一种创新的方法。


--------------------------文档信息--------------------------
读书笔记由博主整理编辑,供非商用学习交流用
如本文涉及侵权,请随时留言博主,必妥善处置
版权声明:非商用自由转载-保持署名-注明出处
署名(BY) :dkjkls(dkj卡洛斯)
文章出处:http://blog.csdn.net/dkjkl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