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系统阻抗控制85还是100的验证

文章讨论了PCIe系统中不同连接方式的阻抗控制问题,通过仿真分析发现85ohm和100ohm的配合可能导致回损过低。优化设计后,建议采用95ohm或92ohm的阻抗,以确保系统稳定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高速先生成员--周伟

还记得上次的文章,PCIe阻抗控制,85ohm和100ohm哪个好,文章里面只讲到目前的主要问题,但没有给出具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无源仿真的方式来聊聊上次那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看到PCIe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连接方式,也可以说主要的几种拓扑结构。

1、没有连接器,板内芯片到芯片的PCIe总线互联,如下图所示:

 

293-01.png

2、有一个标准的PCIe连接器,主板通过连接器到PCIe标准子卡(也叫Add-in卡),如下图所示:

 

293-02.png

3、在上面2的基础上,中间通过一个Riser卡互联,如下图所示:

 

293-03.png

4、自定义的连接,遵循PCIe信号协议,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板卡通过连接器或者线缆互联,如下图所示:

293-04.png

通过连接器互联

293-05.png

通过线缆互联

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连接方式,我们今天主要以上次案例里面的两块板子通过背板连接器的方式来讲,和上面第四种方式比较类似。下面我们按照子卡和底板通过标准的背板连接器来连接的方式进行举例仿真,同时也看能否还原案例中出问题板子的情况,如下图为之前测试的结果。

 

293-06.png

根据上文测试的结果,当前子卡85ohm的阻抗要求,连接器阻抗100ohm的标准,底板阻抗又是92ohm的测试结果,按照如下拓扑进行仿真设置。

293-07.png

仿真结果如下,底板阻抗稍微高了一点,子卡阻抗差不多,相当于有点正负偏差在里面,另外加了连接器的模型,连接器的阻抗确实是有点高,和实际测试也比较接近。

293-08.png

可以看到此时由于阻抗的偏差比较大,回损已经压到协议要求的Spec了,基本上没什么裕量了。

接着我们再来看如果连接器和底板固定,只修改子卡的设计,这样把子卡的阻抗也按照92ohm来管控,拓扑如下所示:

 

293-09.png

仿真结果如下所示:

 

293-10.png

 此时回损改善明显,还有一定的裕量。

     

这篇文章由于模型的局限,我们只是简单验证了一下无源的性能,从无源回损和阻抗一致性两个方面来看,确实优化后整个系统有一定的改善,后面客户改版后反馈确实是没有再发生之前的问题,说明问题已经得到了改善。

今日答题: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大家建议高速差分走线按照95甚至92ohm好,还是直接100ohm好?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think>嗯,用户想要查找关于PCIe信号控制卡的FPGA框图设计或架构。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PCIe的基本结构,以及FPGA在其中的角色。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PCIe总线使用RC(Root Complex)、Switch和PCIe-to-PCI桥来连接设备。FPGA可能作为Endpoint或者Root Port的一部分。 用户提到的引用[1]指出,FPGA支持硬核Root Port,但没有Root Complex。Root Complex包括Root Port、内存等组件。所以,在设计PCIe信号控制卡时,FPGA可能需要作为Endpoint连接到Root Complex,或者通过Switch连接。 接下来,架构设计的关键模块可能包括PCIe硬核接口、DMA控制器、用户逻辑接口等。需要确保FPGA的PCIe硬核配置正确,比如使用Xilinx的Integrated Block for PCIe。DMA部分负责高速数据传输,用户逻辑处理具体应用的数据。 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框图示例,比如展示FPGA作为Endpoint,通过PCIe连接到Root Complex,内部模块的连接方式。同时,设计注意事项如时钟同步、信号完整性、配置空间设置等都很重要。 另外,用户可能还想知道如何验证PCIe链路,或者优化数据传输性能,但当前问题主要聚焦在架构设计上。需要确保回答涵盖主要模块、连接方式,并引用提供的资料中的信息,比如RC和Endpoint的关系。</think>### PCIe信号控制卡的FPGA架构设计 #### 1. 核心架构模块 PCIe信号控制卡的FPGA设计通常包含以下关键模块: 1. **PCIe硬核接口**:集成PCIe协议控制器,例如Xilinx的UltraScale+系列FPGA的*Integrated Block for PCIe*,支持Gen3/Gen4协议栈[^1][^2]。 2. **DMA控制器**:实现主机与FPGA间高速数据传输,典型结构包含: - 描述符队列管理 - 数据包重组单元 - 中断触发机制 3. **用户逻辑接口**:包括自定义信号处理模块(如数字滤波器、编码器)、寄存器配置空间和状态监测单元。 #### 2. 典型框图设计 ```plaintext ┌───────────────────────┐ │ Host CPU │ │ (Root Complex) │ └──────────▲────────────┘ │ PCIe链路 ┌──────────▼────────────┐ │ FPGA控制卡架构 │ ├───────────────────────┤ │ PCIe端点控制器 │◀──▶ 物理层(PHY) │ (Endpoint IP Core) │ ├───────────────────────┤ │ AXI4总线交换矩阵 │ │ (AXI Interconnect) │ ├───────┬───────┬───────┤ │ DMA │ 控制 │ 用户 │ │ 引擎 │ 寄存器│ 逻辑 │ └───────┴───────┴───────┘ ``` #### 3. 设计要点说明 1. **端点配置**:需在Vivado中配置Endpoint为*Base Specification Rev3.0*模式,设置最大载荷大小(Max Payload Size)为256/512字节 2. **地址转换**:通过AXI桥接器实现PCIe地址空间到本地存储的映射,典型配置包括: $$ BAR0: 0x0000\_0000 \sim 0x0000\_FFFF \quad (配置寄存器) $$ $$ BAR1: 0x8000\_0000 \sim 0x800F\_FFFF \quad (DMA缓冲区) $$ 3. **中断机制**:建议采用MSI-X中断,需配置中断向量表: ```verilog pcie_irq_handler #( .NUM_VECTORS (4) ) u_irq_ctrl ( .msix_vector_sel (vector_index), .msix_pending (int_status) ); ``` #### 4. 开发注意事项 - 时钟设计:需为PCIe核提供100MHz参考时钟,差分对抖动需满足<1ps RMS - 信号完整性:阻抗控制85Ω±10%,PCB走线长度匹配公差±5mil - 功耗评估:XC7K325T FPGA在Gen3x8模式下典型功耗为3.2W[^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