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不等式链的一些拓展理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在不同条件下选择不同平均数的原因,例如调和平均在保持乘积不变的情况下的应用,几何平均在处理不同尺度数据时的作用,以及算术平均的广泛适用性。此外,还提到了平方平均数的次要地位。文章强调了平均数作为统计学参数的重要性,并指出在特定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平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的特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经典不等式链: 

1. 第一部分:调和平均数(HA: harmonic average)

n/(1/a_{1}+1/a_{2}+...+1/a_{n})=1/((1/n)*(1/a_{1}+1/a_{2}+...+1/a_{n}))

即n个量的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

应用场景:样本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乘积相等的情况下,改变每个样本的自变量,而不改变自变量的总和,随之变化的因变量为调和平均数.

实际例子:

例一:一道小学6年级题目。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4天,乙单独完成需要6天,问甲乙一起完成需要几天?

              此题对于一些六年级孩子而言应该不算难题。他们所熟练使用的做法,也是现在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方法便是设“1”法。即需要:

这是我们第一次无意识得接触调和平均数。当然大部分人也只是按公式去理解:总工程量设为x,则甲乙工作效率分别是,所以两个人得工作效率为,进而消去x便得到我们上述结果。

对比该例和我们对调和平均数的应用场景,这里总体的工程量是不变的,所求的工作时间为因变量,自变量为工作效率(和不变)。所求时间即为调和平均!

       调和平均可以通俗理解为“能者多劳”,或者说是“压榨能人”。即能力强的(干活快的)不怕吃亏,大家都埋头苦干就好了(是不是很符合我们的共产主义目标(*^_^*))。对于每个变量的“能力调和”。

注意:1. 使用简单的调和平均要满足“大家一起”这个条件,如果不满足将变为另一种“调和”,如下面例二。

2.自变量与因变量乘积要保持不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