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运动概述
1,1885年,德国的汽车之父特里布-戴姆勒发明了摩托车,于8.29日获得了发明专利。车架和车轮是木质的,车轮外层包有一层铁皮,单缸风扇冷却的汽油发动机,输出动力通过皮带和齿轮两级减速传动,驱动后轮前进。没有弹簧等缓冲装置,被成为“震骨车”。
2,第二代摩托车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发明。比如,充气橡胶轮胎,滚珠轴承、离合器和变速器、前悬挂避震系统、弹簧车座等。
3,第三代摩托车,采用了后悬挂避震系统,机械式点火系统、鼓式机械制动装置、链条传动等。
4,第四代摩托车,采用了电子点火技术、电启动、盘式制动器、流线型车体护板、尾气净化技术、ABS防抱死制动装置等。
5,摩托车由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制动系统和电气仪表设备五部分组成。
6,发送机:
-
二冲程或四冲程汽油机
-
风冷或水冷
-
转速高,每分钟5000转以上
-
升功率,每升发动机排量所发出的有效功率,一般为60KW。
-
发动机曲轴箱与离合器、变速箱设计一体,结构紧凑。
-
机体由气缸盖、气缸体和曲轴箱三部分组成
-
曲轴连杆
-
化油器
-
润滑系统
-
起动分为脚蹬起动和电机起动
7,传动系统
-
初级减速
-
离合器
-
次级减速及传动,有皮带传动、链传动和万向节轴传动三种传动方式。
-
行走系统,包括车架、前叉、前减震器、后减震器、车轮等。前轮导向轮、后轮驱动轮,均为辐条式车轮。
8,转向制动系统
-
车把右端装有控制化油器节气阀开度大小的油门把柄,和控制前轮制动器的闸把
-
左端装有控制离合器的握把和手柄
-
在车把左右两端还装有后视镜和各种电器开关
-
手把、闸把通过钢索控制前轮制动器、离合器及化油器
-
制动:一般前轮制动由手捏闸把来控制,后轮制动由脚踩制动踏板来完成。有机械鼓式制动和液压盘式制动
9,加油:移动防尘盖,插入点火开关钥匙,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可打开燃油箱盖,加油完毕,按下燃油箱盖,箱盖自动锁上
10,燃油开关位置:正常供油位置、关闭油路位置、备用油位置。停车要置于关闭位置。
11,燃油量表,F表示满油状态,红色区域表示快没油了。
12,车头锁:插入点火开关钥匙,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可打开车头锁,这时电路处于关闭状态,再转动即可打开电路,空档灯亮,可以启动发动机。逆时针方向转动车头,即可锁住车头。
13,发动机转速表指针,避免到达红色区域。摩托车空档状态时,不要过量加油门。
14,左右开关总成,照明灯、近光灯、远光灯、左右转向灯、喇叭按钮。
15,
后减震器调整:崎岖的路况,减震要调硬一些,给后轮提供支撑力和抓地力。平坦路段可以调软一些。
16,换档,有国际档和循环档两种。循环档使用中,高速行车时,不可以从5档踩到1档,以免引发事故。
17,发动机,冷车状态,启动后可以低速运转三分钟,来热车。新车的发动机,前1000公里,注意磨合,不宜节气门全开,全油门驾驶。使发动机承受较小的负荷。磨合期驾驶,速度不要超过最高速度的80%。
18,发动机及整车要按要求保养。
19,行车前要检查制动器、离合器的自由行程等。检查传动链条的松紧度是否在20~30mm以内。检查前后轮是否摆动、胎压是否正常、转动是否平稳。检查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是否有异常的气味、震动、声音等。
20,链条的清洗和更换,经常用汽油或煤油进行清洗,加入适量润滑油。
21,握紧车把并用力向下压缩减震器,观察活动应平稳,并且无渗油现象。
22,加汽油或润滑油,注意将残留擦拭干净。
23,火花塞的检查。
24,燃油过滤器的清洗。
25,发动机怠速调整。
26,空气滤清器的清洗。
27,蓄电池保养。
28,保险丝的更换。使用符合规格的10A保险丝。
29,检查信号照明系统。
30,摩托车的运动部件需要经常加油。
31,摩托车比赛以前轮轴心为准,经过起点和终点。
摩托车运动技术
-
车体平衡
1,平衡站立
2,退车,利用前减震反弹向后移动
3,前轮左右移位,翘起前轮后改变车体方向
4,后轮转向,前轮刹车,后轮翘起后改变车体方向
5,前轮高仰行进,翘头
-
基本驾驶技术
1,基本驾驶姿势
2,直线加速变档:掌握时机,离合器与档排要协调,动作迅速果断,不回油变档。在直线加速时,换挡时机对速度会有很大影响,既不能使发动机失速,又不能挡与挡之间拉的过长,很大程度取决于车手的经验,所以要反复练习。
-
骑车姿势
1,保持身体平衡以及摩托车的平衡和稳定,身体坐稳才能得心应手操作。
2,不要死按车把,用力过大难以轻松地操纵,不能充分发挥摩托车转向机构的固有性能。
3,使身体自如地活动。即能根据操作的需要改变身体的状态,或是把体重加到踏板或车座上,或是改变姿势减轻对踏板、车座的重量,以获得不同状态下的车体平衡。
多观察和模仿,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不要注意表面,而应掌握它的本质。另外还需要实践检验,需要适合自己。所谓骑行姿势,就是以怎样的姿态控制操纵摩托车这种行为的外在表现。因此,只靠姿势的模仿来操纵摩托车,将会事与愿违。反过来说,那些只以能开动摩托车为目的的骑手,他的姿势也一定是很难看的。而无视摩托车性能,只凭浑身力气来操纵摩托车的人,也一定是粗笨的。因为有一定自重的摩托车,是在一定速度下奔跑的,而决不是取决于你臂力的大小。当然,合理地利用你的力量和体重,更有利发挥摩托车的性能,这就能安全、快速。
-
掌握骑车姿势的窍门
1,上车方法
2,不许将车把握得太紧,防止体重落在手腕上
3,车座、手把、踏板三个部位受力。调整各部位的用力程度。
4,“负荷控制”。要掌握好左右方向的负荷分配。可以通过前后左右的移动,在身体得到瞬间活动的同时,消除对摩托车附加上不必要的力。
5,臀部坐在车座上,手臂和腕部应处在一种“游离”状态,才能敏感到车把的动作。在摩托车直行时,车把会自然地左右振摆,保持正常运行。如果双手死死地握住车把,反而影响了车把和转向机构的固有功能,使摩托车发生摇晃,甚至导致翻车事故。
6,下半身是通过车座和脚踏板来支撑的,而前倾的上半身是由下半身支撑的。为了不使上身向前倒下,就要利用背部肌肉的力量,即下腹回收,腰部放松,使脊背呈现弓形。这种姿势,不仅能使上半身平稳,还可以保持身体的柔软性。
7,肘部为半曲伸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腕部始终保持一种轻松的游离状态,达到柔软性、自由性。
8,下颚微微抬起,但决不是向前伸出,否则就会使手腕和肩部受力,而影响操作的自如行。
-
放松身心
1,无论是直行,还是转弯,都不要有意识地扭动身体对车体“加力”。这样不仅影响细微自如的操纵动作,还会增加你的疲劳感。越是摩托车高手,他的姿势越轻松,长时间或高速驾驶也不感到疲劳,原因就在于身体放松。
2,但不要漫不经心,关键是能及时放松。
3,摩托车本身就具有抗左右振摆的性能,当然你的下半身也参与起作用。
4,双膝夹紧,也可以大腿内侧靠住燃油箱。并用腿肚子贴在侧罩上,但重要的是用脚跟靠紧车体。
5,这些技巧,只要反复练习,就会运用自如,但是动作不能僵硬,不能用力过大。
有些人脊背挺得笔直,挺过了劲儿,就变成了反弓形。容易紧张,关节不灵活,不舒服。上体不放松,没有柔软性。要能很好支撑上体,减轻手臂和腕部的压力。
腰部姿势不对,就会使臀部向后突出,姿态就更难看了。要知道,驾驶摩托车的要害,不是臀部,而是用腰部。
要自由驾驶和准确控制摩托车。
-
手柄的操作
1,两手要轻轻地扶在车把上,并以小手指为主,无名指为辅,自然地握住手把。和打高尔夫球、打棒球时握打球棒的握法差不多。
2,不可用力过大,否则整个腕部就要受力,不仅固定了车把,自己的身体也被固定住了。正确的握法是要使握把在的握拳中有个小小的“自由活动空间”,使车把自如地摆动。如能通过手掌感受到这种“摆动”,那你的握法就正确了。
3,当车把出现较大偏向,或有明显“转舵”时,只要用手掌把车把向所需方向轻轻压一下就行了,而不能使劲“拉把”。保持肩部到手指尖都轻松的良好状态,尤其要注意右手的放松,因为油门握把是用右手掌来控制的,而手指的动作更重要,更微妙。
4,用手握住车把,决不只是为了控制方向,还要控制和操纵油门、离合器和前制动器。
5,最常用,最基本的握法:使用食指和中指来捏握把,即为“双指法”。
6,如果车把很紧需要较大握力,可以用“三指法”:即用食指握握把,中指、无名指和小手指操纵离合器、制动器。
7,四指法不可取,这样就无法拧动油门转把了。
-
踏板的踩法
1,和操纵把手的握法一样,可采取自己习惯且实用的方法。当然,要根据不同行车条件和环境来变化,最主要先决条件,就是能够有效、确实地控制踏杆。否则是危险的。
2,以“适量的体重”分别加在摩托车左右两侧的踏板上,并要放松。
3,为了缓冲因道路路面产生的冲击,最好是脚尖部位,就是脚大拇指根部附近有鼓起那部分的脚前掌。
4,使用这个部位,比使用全脚掌灵活得多。使用前脚掌姿势的缺点是,踩踏板的动作迟缓,所以多半是使用脚心稍靠前的部位来踩踏板。
5,使用前脚掌或脚心前部均可。这两种都不必使脚心内侧和踏板总处于平行状态。尤其在弯道转弯时,脚和踏板往往是保持一定角度,是斜着踩在踏板上的。
-
下半身和车体形成一体
1,踏板的踩法和车把的握法,这些都和脊背的形态密切相关。就是要求骑手的身体重心落在下半身。
2,通过不时地移动身体,进行 “加力”、“减力”,控制摩托车的总体平衡,这是一种微妙而重要的驾驶技巧。
3,上半身也很重要,它的任务主要是操纵摩托车。
4,行驶中,摩托车的运动和轮胎接地情况,是通过踩在踏板上的脚,以及从位于车体左右车轮旁边的脚跟到大腿,最后传感到臀部。
5,由于脚和腿的支撑,可使身体左右前后地移动。这种由身体移动所产生的力通过踏板和车座对行驶中的摩托车起着重要的控制和操纵作用。
6,尤其在转弯时就更为明显。这时车体的倾斜就是靠脚、大腿和臀部来控制的。
7,也就是说,无论是直行、转弯,还是加速或减速,都是靠你的下半身来控制的。而你的双手,只是轻松自然地握在车把上。
8,只要下半身和车体形成一体,就会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
发动机的启动
1,冷起动时的起动方法
2,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摩托车的使用性能,才是一个好的骑手
3,无论是用电起动按钮,还是用起动蹬杆,在起动发动机时,一般是把阻风门开关放在关闭位置上。
4,要等热车以后,再把阻风门打到半开位置。开度就是一半。
5,绝对不可以把阻风门开的很大,并一个劲的拧油门转把。
6,电起动按钮,虽可连续按动,但时间要控制在2~3秒之内,不然,就会加快蓄电池的耗电速度。
7,为防止停车时间过长因重力使汽油进入发动机,摩托车上装有燃油开关。
8,发动机在低温起动时,汽油不能和空气充分混合,油门反应也不正常,发动机就会倒气,发生抖动,甚至熄火。此种状态继续下去,反复硬拧油门强行运转,就会供油过多,使燃烧室和火花塞积碳。因此,要避免强行冷启动。
9,可以推车帮助起动。挂在1、2档,然后向前推。如果比较费劲,可以先捏住离合器,推起来后再松开离合器。
10,推车的要领,不是用手腕,也不是用臀部,而是靠腰劲。
-
起步
1,“低转速(发动机)快接合(离合器)”的起步技巧训练
2,操纵任何机械都要使用巧劲儿,不能硬来,变速要干净利索。
3,离合器的分离、接合。
4,在换挡变速时,决不能使发动机高速运转。
5,打转向指示灯,回头瞭望,确认安全后再开车。
6,慢慢放开离合器握把,使离合器慢慢地接合,转动油门转把,在半离合状态下起步。
7,起车时,要尽量控制发动机转速不要太高,争取掌握从离合器“开始接合” 到 “完全接合” 这个过程中,始终使发动机转速保持稳定的这种操作技巧。
8,这种操作技巧的掌握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争求之过急。开始时,半离合时间可能比较长,要在多次练习种,摸索感觉,终会达到掌握“瞬间”完成半离合的操作技巧。
9,这种技巧的关键,是动作的顺滑和协调,决不能生硬。
-
换高档
1,摩托车起步后,就是加速的操作。为了使发动机达到相当的转速,就要换高档。
2,但是换挡时,离合器“分离”这段时间,只不过是“空走区间”,既不能加速,也不能用油门控制摩托车的速度,只能是一种“惯性行驶”。因此,要尽量缩短换挡时离合器的“分离”时间。
3,在挂高档之前,就要对变速脚脚踏板给出提前角,把变速踏板轻轻地向上抬起。于此同时,稍微拧动油门转把,又不是关闭状态,处于加速力几乎等于零的程度,并迅速捏上离合器把握,使离合器分离,这时就可以换挡了。
4,这种操作的感觉,以及几个操作动作的协调是特别重要的。
5,捏上离合器,又立刻松开,使离合器迅速接合,再把油门开到适当程度。
-
换抵挡
1,换抵挡有二个目的,一是使用高档,以50公里/小时速度行驶状态下的超车加速和爬坡时。
因为加速需要有必要的驱动力。
2,操作要领和换高档是一样的。在收油门的同时,迅速捏上离合器,换抵挡,使车加速。
3,离合器“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和发动机转速协调,必然产生抖动现象。就象从六档换到三档一样,往往要换几次挡位才行。
4,有一次“停顿”,发动机转速差就增大一次,离合器“分离”时间也就延长了。
5,如果只进行一档的瞬间减速,这样的换挡虽然要进行几次,但是却轻松多了,而且也快。
1,换抵挡的第二个目的,在制动时,为适应“下一个车速” 而换抵挡。
2,换抵挡后,离合器随机“接合”,车体就受到冲击而产生抖动。后轮产生抖动,车体就不稳。此时,可采取半离合操作方法来防止抖动。
3,抖动是由于转数差所引起的,为此,就必须进行转数差调整。即捏上离合器使之“分离”,踩下变速踏板,在离合器“分离”状态下,迅速拧转油门转把加油,提高发动机转数。
4,在收油门的同时,松开离合器握把,使离合器接合。
5,如果不减少离合器的分离时间,也很难协调好转数。所以要在极短时间内,和点火正时一致,并使发动机在不高不低的转速状态下进行空转。
6,重要的是,要克服困难,反复练习,掌握“节奏感”,并不要忘了,用你的右手控制好制动器。
1,开始练习时,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场地。不用前、后制动器,只靠发动机制动进行换挡变速。时间长了,就会摸准点火正时。
2,当然在实际驾驶时,要使用前后制动器进行换挡变速。遇到红灯信号,马上收油门减速,可使信号又变成了绿灯,只得立即加速起车。在这类情况下,和上面讲的超车加速一样,也要采取换抵挡变速的方法。
3
,换挡减速时,一个劲儿地提高发动机转速,甚至接近“红色范围”,再用发动机制动来进行减速,再用发动机制动来进行减速,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姑且不说在下坡时挂一档进行减速是否正确,但这种方法是决不可以用在其他场合的。你的摩托车前后轮都有制动器,那么在减速时,你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它们呢?
4,在转弯入口处,为什么要在制动的同时变抵挡减速呢?难道不是为了发动机制动吗。
5,转弯时,要从入口处开始减速,所以必须预先进行正确的换挡。
6,当发动机制动过度时,车体就会不稳。
7,因此,除了是在长的下坡路段或在路口等信号这种情况外,都不要采取发动机制动的减速方法。
8,如果前后制动器就能充分达到减速目的,就可以一档一档地换挡减速。这样,不但能缩小转数差,而且发动机转数也下降了,当然就会减轻因离合器“接合” 而产生的车体抖动现象。
9,如果是高档位,只要控制好前制动器就好了。
-
刹车技术
1,摩托车装有不同用途的前后两个制动器,这是自有道理的。当加上制动时,车体和骑手的重量,主要是加在前车轮上,而后车轮却减少了重量。当降低车速时,载重就发生了移动。而轮胎对路面附着力,即垂直载荷越大,轮胎的夹紧力就增加得越多。也就是说,增加了前轮的夹紧力,而后轮却减少了。所说的制动力,就是由轮胎的这个夹紧力产生的。
2,和小汽车相比,摩托车的车体重心稍高些,但是长度没有小汽车长。所以,在换挡减速时,前后荷载移动量很大。而且移动量因减速程度不同而异。如果带人,这种移动量变化就更大了。由此可见,为了把这些不同情况下的制动力加到轮胎上,没有前后各自独立的制动装置是不行的。
3,不难明白“最能发挥强制动力的是前轮”,说的是人的实际操作。摩托车制动的主角,就是你的手。
4,后车轮对路面的“夹紧力” 小于前轮,当加上较大制动时,车轮就会马上被锁紧,其结果,制动力反而降低了。这是因为人类的脚在力的调整上,总不如手那样细腻的缘故。
5,但如果前轮制动,后轮不同时制动,车就会不稳定,而且还会延长制动距离。在不同车速时,加上不同的制动力,前后轮的制动力的分配也是不一样的。
6,因此,重要的问题,就是获得制动力的平衡。
7,在低速行驶时,减速度越小,加在后车轮的制动力的分配率越高。
8,如果车速在40公里/小时以下,前后车轮的制动力的分配则可以是同等的,即5比5。
9,相反,如果在100公里/小时以上车速制动,前后车轮的制动力的分配比有时会达到9:1左右。
10,为了能用你的身体感觉出来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情况,可以在比较安全的练习场地,在车速为60公里/小时时,按前轮7后轮3的哔哩,反复进行强制动紧急刹车练习,就能达到恰如其分的制动技巧。
11,骑手的身体,在很强的减速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前面说的那种姿势,要用膝部和脚脖子等身体部位夹紧车体,并且要弯腰弓背,用背肌拉住上身,就能避免因急刹车身体窜出去发生危险。
12,千万不要把体重压在双臂和手腕上,还要抬头,目视前方,保持一定距离的视距。
1,当把前制动捏到底的时候,对于一个摩托车新手来说。是绝对不敢的。因为这样制动会使前轮锁紧而翻车。为此,你就要从前面讲的骑车基本姿势练起。检查一下你的体重是不是压在了手腕上。如果腕部是很轻松自由的,即使前轮被锁紧,只要放松一下制动闸把,摩托车就会重新获得平衡。当然,这是以直行为前提的。
2,如果通过双臂支撑着车把,把体重移向前车轮上,就容易使前轮被锁紧。加在车把上的重量越大,这种锁紧力也就越大。 但这一锁紧力的增加是有限度的,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锁紧力反而开始急剧下降。
3,因此,在开始阶段,不要进行这样的强制动,可以按前轮7后轮3的分配比例进行制动练习。
4,另外,还必须掌握和养成下半身充分放松,膝部稍微弯曲,使腕部轻松自如地压在车把上,这样的姿态较为正确。
5,从开始捏闸把到最大制动,大约需要1秒多钟,这是正常的。
6,在练习捏前制动闸把时,就应该象手里有一把粘土那样的感觉。只有采取这样的捏法,才不会对轮胎或摩托车其他部位产生冲击。
7,在这样捏制动闸把当中,来感觉轮胎的“锁紧临界点”。这样就能在车轮即将被锁紧的瞬间控制它。
8,而这个“即将被锁紧的瞬间”,要在反复练习种仔细感觉,并记在心中,养成习惯性操作才行。
9,根据熟练程度,可以逐渐地提高捏闸把的速度,并争取能在零点几秒钟内完成制动。得到理想的制动距离,保持安全。
-
U形转弯技术
1,车体倾斜大,要采取外倾姿势。
2,转弯当中,要有意识的打开油门,但不要捏离合器。如车速过快,用后制动器调整车速。
3,转弯是摩托车骑手感到最舒服和快乐的时候。然而,转弯操作也是最难掌握的。既有初学阶段的基本操作要领,也有非一日之功的高深技巧。
4,必须放弃 “靠脚就能支撑得住的” 这种想法。要靠脚踩脚踏板来控制车体的倾斜和平衡。
5,实际操作方法是:直行时,先把车开向慢车道或靠向路边,逐渐减速,一直变速到一档。然后松开制动,使车体自然倾斜。此时要保持人体和车同等倾斜,然后过度到外倾式(人体反方向倾斜)姿势,并加大车体倾斜。
6,但是倾斜角过大,就要侧偏,是难以用身体的力量支撑的。因此,在达到极限倾斜之前,可通过打开油门的方法,来保持平衡。这时,你会感到是在“用动力转弯”。
7,如果速度过快,可用脚制动进行调整,但是不要关闭油门。在转弯时,要控制好车把。
8,在U形转弯时,也可以用转弯方向那支脚接触路面维持平衡。但是,蹬地动作要干净利落,而且必须在瞬间完成。
-
环形弯道驾驶技巧
1,一个真正好的摩托车手,在环路上行驶时,应该采用能最大限度确保前方视野的骑车姿势,并采取最正确的操作方法。
2,从行驶路线看,应该尽量从外道进入里道,更能看清楚里边,视野会更开阔。
3,快速驾驶的秘诀,就是采取外道、里道、外道,这样的行驶路线。
4,在公路上行驶时,决不能超越路面中心线,即使没有中心线标,也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原则,否则就会发生和对向车辆撞车的危险。
5,又由于路面中心线和路肩附近,常有浮砂,所以从外道,里道,外道进行变线时,也要留有余地,不能靠中心线和路肩太近,应该在中间的位置行驶,以免发生滑移翻车事故。
6,掌握好速度分配,环形跑道的行驶路线的选择,主要是速度的控制。在出口时提高车速。
1,左弯转大弯,右弯转小弯。
2,右转弯:从靠近中心线的位置进入弯道,提前观察弯道里边安全情况,向弯道内侧逐渐靠近,不看到出口决不能变线到外车道。看到出口,即到达加速点,要有余地,不能太靠里边。过了加速点后逐渐向靠近中心线的位置行驶。
3,左转弯:从靠近道路右侧路肩的位置进入弯道,最好留有1米左右的余地,常有浮砂。提前观察弯道里边的安全情况。后面和右转弯类似。
4,最重要的,是充分的减速,必须在摩托车尚未倾斜的直线部分就要完成减速操作。
5,重要的不是转弯时的速度,而是在弯道上用怎样短的时间和距离改变摩托车的行驶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1,转弯时,一般情况是在自己的车道,从外道进入弯道的,并在直线段刹车减速。然后放开制动,用下半身和移动使车体倾斜。在接近最大倾斜角度时,逐渐加大油门,这样,摩托车就会连续而顺畅地改变行驶方向。
2,为完成这个行驶过程,就要在达到最大倾斜角度时进行充分的减速,而油门是一点一点打大的。
3,不过,在没有看到弯道出口之前,可以给后轮加上些动力,使车继续保持在弯道内圈车道上行驶。
4,在看见了出口时,摩托车也就自然朝这个方向驶去,就可以逐渐加大油门了。
1,环形弯道驾驶应注意如下事项:上坡要加速。提前加大油门,防止转速降低。如果弯道是陡坡,应使用较低挡位,保持高转速进行转弯。
2,下坡要减速。在开始转弯之前,要把速度减到最低程度,不然稍加油门,就会加大转弯的区间。
3,上坡转弯更容易。但不及时转换抵挡就会失速。
4,因为提前加大了油门。摩托车后轮驱动力越大,行驶状态就越稳定。在同样倾斜角情况下,回转力就显得更大一些。在上坡转弯时,虽然增加了些驱动力,但是并不能怎么提高摩托车的行驶速度。
5,而下坡和上坡正好相反,会更有紧张感。
6,在减速的同时,使上体稍向前倾,并放低视线位置,这样转弯会更使你感到顺畅,这不仅仅是一种心情,而且是必要的操作技巧。因为在身体倾斜之后,转弯时的侧倾角变小,从而使腰部也大有降低的感觉,这样转弯就更自然了。
7,如果弯道坡度很陡,或是转弯半径太小,可以在身体倾斜的同时,不打开油门,在关闭油门状态下完成前半圈转弯。
-
不平整道路驾驶技巧
1,公路驾驶技巧,柏油路面。
2,站立式是最基本的姿势,双脚站在踏板上,用双膝和脚脖子紧紧地夹住车体,使下半身和摩托车成为一体。腰稍微拉紧,使肘部和腕部放松。用膝、肘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保持上体稳定。
3,道路泥泞,轮胎必然打滑,而且没有规律性。因此,必须采取不同于公路上行驶的站立姿势,还要掌握特殊的驾驶技能。
4,在泥泞道路和荒郊野外,由于路面坑洼不平,不仅使车体上下颠簸,而且车还容易打滑。夹紧车体,双脚站立,向前欠身。当摩托车上下左右摇晃时,由于膝盖以下的身体是和车体保持一体的,就能使头部和上半身保持相对的稳定。
5,即使采取欠身的站立式姿势,也绝不可以将车把握的太死,既不能向上拉,也不能向下按。对车把施加负载,就有向前翻车的危险。
6,转弯姿势:要转弯方向的一侧脚,来蹬踏板,在其反作用力下,用膝部压油箱,使车体倾斜。通过内侧踏板“加载”,通过内侧脚把体重加在踏板上,使车体倾斜。然后内侧脚向前伸出,防止车打滑。放松上体和肩部,采用外倾式驾驶姿势。如转弯时车体很稳,可使用内倾姿势。
7,要控制好车速,采用内倾式姿势,顺畅转弯,防止发生侧滑,内侧脚向前伸出,“点地” 似的保持车体平衡。
8,车体倾斜后,要立刻打开油门。为保持车体平稳,应该以在加速意识下转弯为原则。
9,在砂石蹬不平整道路上,以内倾姿势使车体迅速倾斜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转弯时,又必须使车体持有一定的侧倾角度。此时,采用外倾姿势。即用外侧脚向前蹬踏板,利用其反作用力,通过膝部压向油箱,把体重加上去,使车体向内倾斜,而上身外移,成了外倾式姿势。如果能使臀部也偏坐在车座的外侧,就更标准了。但在这之前还是内侧踏板先加力。
10,在外侧姿势下,外侧腿可以经常地贴靠在车体上,但是内侧脚却离开了车体。又由于侧倾角比较大,就会影响轮胎和路面之间的粘附力。因此,内侧脚就应该伸出去。但不要伸向横向,而是朝前轮的旁侧方向伸出,不然,脚的接地点就会在蹬地的瞬间向后移去。
11,向内前方伸出的脚,并不是为了车打滑时支撑车重和体重,而是适时、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保持转弯时的车体平稳。不要用脚摩擦路面的方法来支撑车体。
12,车体倾斜的同时,打开油门的操作既要快又要圆滑。在转过弯,车体恢复平稳状态的同时,驾驶姿势随之变成内倾姿势。这里体重的移动,是靠外侧脚的“脚力” 来完成,内侧脚则随着身体姿势的回位,重新放在踏板上。
1,第三步是身体前后移动的训练。刹车时,腰向后拉伸,把体重加在后轮上,使前轮解除负载。
2,车体倾斜时,身体通过腰部的拉劲,迅速向前移动。
3,加速时,腰向后拉,把体重又重新加到后车轮上,给以驱动力。上述的身体移动,都是靠“脚力”,通过腰部来实现的。
4,因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较好的体力。
摘选自:
《教你学自行车•摩托车》 辽海出版社, 冯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