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小结一

简单点说,研发眼里的三条线。产品,研发,测试。

理想中的团队

产品:负责产品需求的确定。

研发:负责需求的实现。

测试:产品质量的把控。

现实中的团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产品:

自己:功能不错,交互也不错。看起来高大上,竞品也不过如此。
研发眼中的产品:需求天天变,逻辑不通,逻辑混乱。简直是不经过大脑思考的产品也好意思拿出来让我们做。凑合堆上去吧,一问又一大堆需求变更来了。算了算了,我佛慈悲~~~
测试眼中的产品:需求那么差,逻辑不通,测试用例只能写正常流的,其它的压根没法写。问一下,他们还不乐意。难难难!!!关键是自己设计的产品,自己从来都不用。

研发:

产品眼中的研发:天天延期,一个那么简单的需求居然搞不定。怪不得这么多单身狗呢。。。。。。
自己:需求对付着来,产品反正烂。研发有问题,产品设计如此。
测试眼中的研发:跟神一样,需求不对居然都能开发出来。只要怼上,连测都不测,这玩意是人用的么?压根跟原型图不一样啊。bug一堆堆,产品主流程都不通。这东西能测试么?

测试

产品眼中的测试:一天都在测测测,也没见质量有多好啊。烦死了,一天天的写个测试用例老问我限制限制的。。。
研发眼中的测试:写完了不用测,直接丢测试。需求不清楚问测试。
测试眼中的测试:宝宝心里苦。没命的加班。

实际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眼中的现实情况:
产品:产品需求基本照抄竞品,产品自己对产品都只是应付了事。
研发:态度消极,负面情绪满满。需求有问题,凑活完事。前端、移动端对接接口,惨不忍睹。后端消极对待,其它对接人员。开发完成不自测功能。
测试:测试前开发都没拿到最新的测试用例。没完没了的功能测试,分不清边界。

刚开始只看到bug率高,bug退回率也高。改bug拖拖拉拉。
解决方案:测试用例先行,每日bug清零。
随后发现,产品与开发测试扯皮,需求变更了。没通知到位,不管以前是什么情况,产品不会故意需求变更不通知。只是没人规范而已。
解决方案:所有产品需求下发及变更必须知会所有相关人员。必须在流程管理上留下痕迹,避免扯皮。
慢慢发现,研发内部内耗严重,前后端及移动端对接接口费劲,不和谐。深入发现,接口文档不规范。看似有接口文档,实则按文档基本没法对接。
解决方案:规范接口文档,规范编码规范。

最终开发的解决方案:

产品需求

1、所有“产品需求”由产品流转至技术总监,由技术总监下发到各个管理者。
2、技术总监会根据“产品需求”的复杂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产品需求讲解会。
3、召开产品需求讲解会之前所有相关研发必须通读产品需求。
4、产品需求讲解会,首先预约产品相关人员及研发相关人员。
5、产品需求讲解会,必须有人记录会议纪要,并归档至wiki中。

产品研发

1、接口文档先行,产品需求任务下发后,后端研发主导接口文档。前端研发根据需求任务,提出修改建议。
2、前后轻逻辑,以用户输入数据验证及UI交互为主。
3、后端重逻辑,以数据处理及业务逻辑为主。
4、研发必须完成自测与功能测试。
5、编码规范已阿里巴巴规范为主。

测试用例及提测

1、测试用例包含:接口测试用例、功能测试用例。
2、测试用例在提测前完成,提测前必须参看测试用例自测接口或功能。

接口及接口文档

1、接口采用RESTful风格。(POST,DELETE,PUT和GET四种请求方式分别对指定的URL资源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GET(SELECT):从服务器取出资源(一项或多项)。
POST(CREATE):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PUT(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后的完整资源)。
PATCH(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的属性)。
DELETE(DELETE):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示例

GET /zoos:列出所有动物园
POST /zoos:新建一个动物园
GET /zoos/ID:获取某个指定动物园的信息
PUT /zoos/ID:更新某个指定动物园的信息(提供该动物园的全部信息)
PATCH /zoos/ID:更新某个指定动物园的信息(提供该动物园的部分信息)
DELETE /zoos/ID:删除某个动物园
GET /zoos/ID/animals:列出某个指定动物园的所有动物
DELETE /zoos/ID/animals/ID:删除某个指定动物园的指定动物
2、接口必须标明请求方式。(使用http 1.1的定义)
HTTP1.0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和 HEAD方法。
HTTP1.1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和 CONNECT 方法
3、接口文档必须有详细参数的说名及使用限制。如:type:取值范围0-1,0内部,1外部。默认值为0,不传该参数使用默认值。
4、接口返回值参数详细说明。
5、接口必须单一职责。
6、接口必须让使用者轻逻辑。

代码评审

1、每周进行一次代码评审。评审内容由各个组员或各个组的管理者指定。
一般评审内容为核心业务,或新做模块的业务逻辑。
参与人员暂定:全体研发人员及测试人员。后续熟悉如何评审后适当减少参与人员。
2、结对编程的代码评审,如:前端2人,可相互进行代码评审。
3、前端、后端、IOS、安卓、每个月各进行一次代码评审。评审代码需提前三天进行公示预约参会者。
4、评审内容 fix 记入归档。
5、评审内容修正由各个管理者或技术总监进行审核。

技术分享

1、每周一次技术分享,分享内容由各个组员或各个组的管理者指定。
2、分享内容必须归档。
Linux内存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协调。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和小结: 1. **物理内存(Physical Memory)**:这是直接与硬件打交道的部分,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交换空间(Swap Space)。Linux使用分页或段式内存管理来分配和回收物理内存。 2. **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虚拟内存允许进程使用比实际物理内存大的地址空间。它通过页面替换算法(如LRU、FIFO等)将部分数据移到磁盘上以释放物理内存。 3. **页表和页帧**:Linux使用页表来映射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页帧是物理内存中的基本单位。 4. **内存分配**:Linux使用slab cache机制进行内存分配,提高了内存分配和回收的效率。还有zone-based memory allocator,按内存大小和类型划分区域。 5. **内存碎片**:长时间的内存分配和回收可能会导致碎片,Linux通过 buddy system 和 zone-based 分配策略来尽量减少碎片。 6. **内存管理工具**:`free`、`top`、`vmstat`、`pmap`、`/proc/meminfo`等工具帮助监控和分析内存使用情况。 7. **交换分区**:当物理内存不足时,Linux会将部分进程的页面移到交换空间,但相比直接访问物理内存,这会带来性能损失。 8. **内核调优**:通过调整`vm.swappiness`参数、限制某些进程的内存使用,以及优化内存相关的内核参数,可以优化内存管理性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